柴荣攻打辽国是为夺取幽云十六州,整体也是遵循先南后北战略
更新时间:2022-06-19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普定下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实际上最早提出这一战略思想的,是后周重臣王朴。王朴在其著名的战略著作《平边策》中提到“攻取之道,从易始者”,“得吴(南唐),则桂、广皆为内臣,顺、蜀可飞书而召之.......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王朴是五代十国后期提出“先易后难”战略思想的第一人,而且被后周世宗在其统一战争中所采用。后周世宗在其短短六年的在位时间里,有四年的时间都是对契丹采取防御措施,而对南方诸国积极用兵。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世祖刘崇乘后周国丧之际,率领三万经兵,联合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后周边城潞州。血气方刚的后周世宗柴荣不顾众臣的劝阻,亲率大军御驾亲征,最终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刘崇丢弃大量辎重狼狈北逃。这一年的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国都太原城,由于粮饷不继和连日大雨,周军士气大落,柴荣被迫于六月班师回朝。 稳定了后方,雄心勃勃的后周世宗继承养父遗志,决定实现自己的三十年计划,即“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此他励经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这期间更是多次对南方诸国用兵。也正是这一年,柴荣采纳了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九月,后周大军大破后蜀,收复秦、凤、阶、成四州。 后周攻南唐示意图柴荣对南方诸国规模最大的用兵当属三征南唐。 从显德二年(955年)到显德五年(958年),后周世宗分三次亲征南唐,南唐作为十国中的头号强国,先打服南唐对其他诸国具有重大的震慑作用。三征南唐,战绩一次比一次好,显德五年(958年)的第三次亲征,更是打得南唐元宗李璟不得不遣使求和,不仅每年献贡物十万,还被迫割让四州给后周。持续三年的淮南之战以后周的大胜而结束,柴荣此战尽得南唐江北十四州六十县,B得李璟自去帝号,称“江南国主”。 南唐作为当时南方诸国中的头号强国,被后周三次南征打得如此狼狈,无形之中极大地震慑了南方其他大小割据势力,为他之后的北伐扫清了后顾之忧。 柴荣解决了南方的后顾之忧,柴荣才得以专心对付北汉和辽国。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发起攻辽河北之战,其意在收取后晋时期被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而也正是这一次的亲征,虽连收辽国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正当柴荣衣乘胜夺取幽州(今北京)的时候,却突患疾病不幸病倒,并在同年的六月班师回朝后,驾崩于开封万岁殿,享年三十九岁。 柴荣从来没有主张先打契丹,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亲征辽国,主要还是为了幽云十六州,要想平定南方,辽国和北汉是心腹大患,而幽云十六州又是北方之屏障,柴荣攻打辽国的目的,正是为幽云十六州而来,只有收回幽云十六州,才有可能解除来自后方的威胁,可以专心地展开统一南方的战争。可惜天不假年,五代十国最英明神武的君主后周世宗柴荣却在三十九岁的盛年去世,确实让人可惜,遗憾。大业未成的结果是让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抓住了机会,实现了改朝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