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长平一战竟是南柯一梦,这时,宫里的侍者来传王诏:王上有请!
更新时间:2022-06-19
《孙子兵法》这本军事著作,可以说是流行千年,一直被奉为兵家圣典。 它问世至今,俘获了一大批古今中外的粉丝。我们中国人自不必说,外国人也很早就开始学习孙子兵法。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去的可不止佛经,论语,还有孙子兵法。并且非常重视。明太祖朱元璋时,因为南方被日本浪人侵扰,曾经动过远征日本的念头,后来被劝阻,于是写了一封骂娘的信。简单说就是告诉日本天荒管好你的人。如若不然,我率军踏平你小小岛屿。 结果,日本天荒反而有恃无恐,回给朱元璋一封信,其中内容有一段: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 可见孙子兵法在日本已经很流行了,进入现代,东西方交流多了起来,孙子兵法又在西方走红,成为了西点军校的教材。其中孙武所讲的,“全胜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已经被西方军事理论家充分重视。 我们回到孙子兵法这部奇书,里面开篇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第一句话就说明,战争是非常危险的事物。存亡之道,所以必须要一万分的重视。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将领赵括,对战争看的很平淡,与父亲辩论战术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其父亲却对他很担忧。对人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很巧合的是,马服君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实际上,就赵括而言,如果给他一些时间,在军营里历练历练,未尝不能成为一代名将,但是,历史恰恰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也等于是没给他机会。 试想一下,一个青年,第一次上战场,就指挥45万大军,面对的还是虎狼一样的敌人。更重要的是赵国请报战几乎完败。一直被秦国牵着鼻子走。 白起已经秘密潜入前线,而赵括这边呢,还一无所知。反而一来就把熟悉请况的副将全部调换。这本来就是非常失人和的做法。 如果按照孙子兵法中的“五事”逐一对比,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你会发现赵国最多只能占个地形优势。论上下同心不及秦国。论战争道义不及秦国(赵贪图上党,继而又放出要议和消息,列国从此不愿援助赵国。) 将就不用说了,满级大佬怒锤新手村萌新,法也一样,秦军的功爵制度要优于赵国。 赵括对战场形势缺乏认识,一上来直接倾巢而出,这样等于说完全放弃了关隘的有利地形。结果,被秦兵诈败引入包围圈。 实际上,对于兵力相差不大的请况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烧扰打击对手气势。最后在不断的烧扰中寻找决定新战机。 而赵括,想凭借全部兵力一举击溃秦垒完全是犯了孙子兵法中的大忌。 放弃间接路线。兵法说以正合,以奇胜。而赵却只是一个拳头打人。 反观白起,一方面把你赵军引出关隘,一边又派奇兵偷家。这一招韩信也用过。再一路把你赵军从中间切开。 可以说这很奏效。赵括被包围后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赵括只能指望根本来不了的外援。 有人认为如果他不放弃,一直突围秦军实际也会撑不下去。结果这一停滞,粮食吃完了。士气低到谷底,他自己身先士卒又被色杀。赵军也就彻底败了。 他本人也就成为了纸上谈兵的代言人。有些人因为这样就讽刺那些经常引经据典的人,我倒认为大可不必, 因为,赵括并非是只会纸上谈兵,他只是才到纸上谈兵的这个阶段而已。我们干一件事,最先做的也是先从纸面上学习。没听说啥也不管直接开干的,先学习理论,后在实践中理解。尤其像带兵打仗这类事,一定得是在实践中逐步成长的。哪能像赵括一样,上来就直接打终极boss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