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用生命作代价,验证了纯粹用儒家治世,根本行不通
更新时间:2022-06-19
昨天,上网发现一个有趣的观点。一位网友点评王莽和他的新朝时,说: 王莽留给后人的贡献是,亲身验证了儒家那一套理论只适合供着,完全按照儒生的理想去实草起来,要多不靠谱,有多不靠谱。 客观地认识王莽 王莽已经死了1999年,后人关于王莽的评价,基本上恶评如潮,白居易赋诗说他: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很明显,王莽被后来的知识分子定义为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 到现在,网上出现各种流量文,把王莽设定为穿越者的人物形象。 但是没有人关注,王莽是历史上唯一的“民选皇帝”,他的谋权篡位没有费一兵一卒。 难道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在封建社会家天下思想的影响下,想要谋权篡位取代前朝,不经过残酷的流血战争,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王莽做到了,关键是整个过程如同春风化雨,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由汉朝向新朝的过度。 这绝对超出寻常人的能力范围。 耐心读过汉史,诸位会发现王莽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之所以这么说,绝不是哗众取宠制造噱头,更不是恶意“洗白”。 生活上,王莽发迹的过程中,充满各种影帝级表演。 理想上,他是周礼的捍卫者,他醉心于一千年前的西周盛世,热衷于托古改制。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复活周礼,把汉朝或者新朝带回那个他认为“民风淳朴”的西周社会。 事业上,他采取了一种极其刚猛且超前的改革手法。后世很多经典的变法,都从王莽的经验与教训中做了参考借鉴,比如王安石变法、宇文泰变法、戊戌变法,包括张居正改革也适当借鉴了王莽,只不过把“托古”换成了“尊古”。 纵观王莽的一生,他真的没有半刻清闲,实打实的一位工作狂。在翻来覆去的“折腾”中,落得国破身死、千秋骂名的下场。 话说存在即是合理。把关于王莽卑劣的音暗面放在一边,王莽身上还是拥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王莽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 一个朝代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一个朝代的灭亡同样是历史的选择。 西汉经过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的折腾,基本上有一天没一天了。 各种社会矛盾呈现井喷式爆发,经济危机、贫富危机、道德危机成为西汉头上的三座大山。 在封建社会,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只有两种解决的办法。要么交给大规模的战争去洗礼,要么就是依靠道德教化人心。 除此以外,似乎没有更好的根治办法。 正因如此,王莽成了那位“天选之子”,成为当时最有号召力的人。 王莽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半生,他是大汉王朝的道德楷模。已经位极人臣了,夫人依然穿着粗布短衣为老母亲端茶递水。 儿子嚣张跋扈,失手打死一个下人,王莽责备儿子以命相抵。在私有制社会,奴婢根本不被当“人”看待,他们是主人财产的一部分。但是王莽不这么认为,他倡导“人人平等”,奴婢也是人,既然杀了人,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王莽的亲儿子给奴婢抵命一事,成为西汉末年最热的一条“热搜”。 说起这段历史,有人评价说,王莽是在表演,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大的野心和攫取更多的利益。 但笔者想反问,哪怕是在演戏,换作诸位的话,能不能跟王莽那样肯下如此大的本钱,演得如此认真。 如果不能,那诸位有什么理由揣测王莽当时的心理活动。 不管王莽的动机如何,人家真的这么做过。 在外戚和宦官过把瘾就死,大汉王朝道德沦丧、世风乌烟瘴气的年代。 德行的重要意义,就显得很是耀眼。而王莽的表现实在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一片人心的净土。 难道这样的人,不该出来拯救黎民苍生吗? 王莽被儒家误导了 王莽的人生结局,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不行。能力不行的话,也达不到如此高的成就。 王莽失败的根源,是被儒家的理想化所误导。 现在流行的说法,评价王莽失败的根源是他异想天开的变法措施,对奄奄一息的汉朝和摇摇衣坠的新朝来了致命一刀。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宏大的历史,复杂的治世工程,要是人人都能看懂的话,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高人。 王莽那些看似不着调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人心,至少给绝大多数的穷苦人带来了一丝希望。 抑制土地兼并、杜绝奴婢买卖、推行“王田制”,试问,哪个穷苦人不喜欢这样的措施。 王莽不是死于失去民心,而是死于豪强贵族的围剿。 王莽的前半生是依靠道德美名上位的。所以,他太M恋于道德,以至于上瘾了,相信道德的力量是无穷、无敌般存在。 他忽略了一点,假如道德要是能够根治社会危机的话,孔子在他的年代,早就恢复周朝了,根本不会有后来的秦朝和汉朝。 但是身为西汉的儒学大师,而且是下了血本去身体力行捍卫儒学。 儒家学说已经彻底把王莽改造了。 他坚定地认为,只要托古改制成功,恢复了周礼,建立周朝那套制度,社会秩序便能恢复如初。 所以,他效仿井田制搞了王田制,仿照礼乐搞了圣乐,把大量的经力用在研究儒学和周礼上。 更要命的是,朝廷有一大批儒生围在王莽身边陪他一起“玩”,而且玩得不亦乐乎,把所有注意力全都放在这上面,放弃了眼前严重的社会实际问题。 匈奴蠢蠢衣动、新朝有人造反、地方出现旱涝蝗灾、黄河泛滥等等问题,一概不闻不问。 诸位看,史书记载: 单于栾提咸攻击掳掠依然如故。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 此时的匈奴成不了气候,直到新朝最大的劲敌刘玄、刘秀、刘盆子出现了,王莽还在寄希望于周礼,依靠祈祷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终,王莽身首异处,头颅、舌头都被人切了。 儒学的缺陷,早有人发现 对于王莽的结局,不知道诸位有什么感触,大快人心还是惋惜悲悯? 有没有人想过,王莽的悲剧是所有儒生的不幸。 王莽的托古改制,是封建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儒家学术治世的实践。 王莽用十五年的时间,加上生命做DU注,验证了一个道理: 封建社会里,彻底用儒家那套学说治世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封建乱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骗人玩的把戏,真这么玩的话,那是玩火自焚。 孔子早在王莽前500年就已经论证了这一点,奈何王莽没有领悟到儒学自诞生500年不得重用的深层次原因。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汉宣帝曾训斥儿子汉元帝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朝有汉朝自己的制度,是以法家的霸道与儒家的王道结合起来,怎么能够效仿周朝纯用所谓的礼义教化,况且俗儒不识时务,喜欢肯定古人古事,否定今人今事,使人分不清何为名,何为实,不知所守,怎么能够委以重任。 汉宣帝说这段话时,把法家的霸道放在儒家王道的前边,说明法家霸道的重要地位,要在儒家的王道之上。 再退一步讲,儒家的王道适用于“防君子,但防不住小人”。问题是,君子不需要用说教的方式教化,小人即使苦口婆心的劝导,也是无济于事。 因为有了王莽的负面示范。 后世王朝口头上都说自己在用儒家治世,实际上,背地里用的全是法家那套东西。 诸位,意下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