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潜伏在封建军阀内部的革命宿将,为什么会反奉失败?
更新时间:2022-06-20
在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少帅》中,张学良与郭松龄亦师亦友的错综关系让人难以捉莫,而郭松龄这位潜伏在封建军阀内部的革命宿将兵败东北的悲剧也让无数人扼腕叹息。那么,郭松龄为什么会失败呢? 早在1916年,郭松龄就在广东的韶关讲武堂任教官,和孙中山有过接触。那时他就“与二、三同志图谋改造东三省”,认为“衣谋东三省之改造非推倒军阀不可,衣推倒军阀非准备绝大牺牲不可”。 可以说,郭松龄对于革命的热衷和对奉系军阀的仇视在这一时期就已经根深帝固。1918年,郭松龄回奉天东三省将武堂教官,这一意图便十分明显,就是仿效当年共进会在湖北新军中的策反行动,让东三省的军队从内部分化,变成革命军队。 郭松龄的目标似乎更高,他希望自己掌握奉军军政大权,进一步达成革命目标,然而,郭忽略的最重要一点是,东北军不同于晚清的新军,他们不是国家财政供养的军队,而是张家打拼东北数十年积攒的私人武装。郭松龄面临的,是一个东北特有的人请社会,吃张家饭的人比吃皇粮的人更可靠。 郭松龄自38岁(1920)年开始就在奉军中一路高升,先后成为卫队旅参谋长,第六旅旅长,一路建功立业,平步青云,到第二次奉直战争后便掌握了东北军的经华力量。当时的东北军内部,以李景林与郭松龄为首的将领被称为“土派”,他们深得中下级军官的信任,具备了发动兵变的基础。 然而郭松龄在入关后并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获得关内一省作为底盘,因而缺乏了相对稳定的斗争根据地,实际上,一支沿京奉线北上的孤军,心怀鬼胎的李景林与冯玉祥在其身后争抢中原底盘,并不能提供实际援助。 郭松龄率领的革命力量总数8万人,虽然一路攻破山海关与锦州,直B沈阳,但是在奉天遭遇了日军的强力干涉,日军不仅严禁双方在满铁30公里内交战,而且派遣军队协助守卫奉天,因而大大延缓了郭松龄部队的进军速度,从而为张作霖留下了喘息之机,从而使本来已经崩溃的东北军死灰复燃,重新聚集力量,在日本人的指挥下切断郭军的各部联系,包抄郭军军火库,最终导致郭松龄兵败巨流河。 郭松龄的失败原因在于他自身缺乏稳定的根据地与可靠的盟友,没有充足的军事与思想准备,再加上他面对的是在东北根深帝固的张家势力与日本力量的相互勾结,因而免不了功败垂成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