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合纵,为什么苏秦规模更大却失败,孟尝君就能让秦割地求和?
更新时间:2022-06-20
孟尝君田文倾家产来奉养数千食客,深得东周士人之人。然而,孟尝君奉养食客并非单纯地想沽名钓誉,而是想为自己、为齐国赢来更大的利益。 孟尝君时代,除秦国一枝独秀以外,战国其他诸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大挫折,连齐国也不例外。秦国一家独大,不出意外就成了山东诸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合纵抗秦的呼声在崤山以东也越来越高。顺应这一潮流,享誉东周的“贤人”孟尝君开始积极策划,四处游说合纵与秦国对抗。 数十年前,苏秦首推合纵,还曾经组织过一次五国伐秦。可五国军队到达函谷关后却迟迟不敢发起进攻,以致三晋军队被秦军反攻倒算、损失惨重,让世人看了一次笑话。 有了苏秦的前车之鉴,孟尝君再度提出合纵时,身边的食客公孙弘就站出来劝他谨慎行事:“您何不先派人去查探秦王为人?如果秦王确实是帝王之主,您就得担心无法成为他的臣子,哪里还有闲暇与他作对?如果秦王真是不肖之主,您再与他作对也不迟!” 公孙弘这么一说,孟尝君也觉得有理;既然公孙弘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该由他来解决:“好!那么就请您去秦国查探一番!” 公孙弘也不推辞,带着十乘兵车就前往秦国去了。 这些年来,孟尝君四处活动,积极鼓动山东诸国合纵,秦昭王早就看他不爽。现在孟尝君还派人来查探虚实,秦昭王就更加气愤,准备当面羞辱一下公孙弘。 一见到公孙弘,秦昭王就轻蔑地问:“薛公(指孟尝君)的土地,有多大?” 公孙弘回答:“方圆百里。” 秦昭王满脸不屑,笑着说:“寡人土地方圆数千里,还不敢随便与他国作对!孟尝君才区区百里之地,就想与寡人作对,这能行得通吗?” 望着得意洋洋的秦昭王,公孙弘依然不亢不卑:“孟尝君喜欢贤人,大王不喜欢贤人!” 听到这,秦昭王不由得冷笑连连,问道:“孟尝君喜欢贤人,能到什么程度?” “坚持义节,不臣服于天子,不与诸侯为友,得志时不愧为民之主,不得志时也不会做别人臣仆,这样的人孟尝君身边有三个;治理国家可做管仲、商鞅的老师,宣扬义理、听从德行,能辅佐其主称霸天下,这样的人孟尝君身边有五个;万乘兵车的国君,如果侮辱使者,使者退下自刎,以其血沾染君王衣服,就像我这样的有十个人!”说到最后,公孙弘口气突然严厉起来,就要当场翻脸! 见气氛有些不对,秦昭王马上就认怂了:“客人为什么要这样?寡人十分想与孟尝君交好,请您一定要将寡人这番心意转达给孟尝君!” 或许就是因为这次拜访,秦昭王开始重视孟尝君:这位能笼络天下士人之心的齐国公族,他到底长什么样?为了能见孟尝君一面,秦昭王甚至将亲兄弟泾阳君送到齐国去做人质,以换取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入秦后,秦昭王一度任命他为相国。可不到一年,秦昭王就生出了疑心,不但罢黜了孟尝君,还把他囚禁起来,甚至想杀了他!还好,凭借身边机鸣狗盗之徒的发力,孟尝君侥幸得以逃TUO。 在秦国遭遇这般奇耻大辱,孟尝君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逃离秦国后,他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合纵抗秦的活动中去了。 为此,孟尝君先派游说之士前往韩国,劝说韩襄王合纵抗秦:“秦王将要讨伐魏国,攻打绛(今山西侯马市)、安邑(今山西夏县),韩国究竟准备怎么应对?秦王想进攻韩国、进而窥探周室的衣望很强烈,只有睡着时才暂时丢下。韩国不了解这点,还想与秦国建交,就会让山东六国遭遇大难。秦国之所以要讨伐魏国,是想胁迫它跟随自己。如果大王不详察,还要保持中立,魏国就会恼怒韩国不帮自己,转身投向秦国而来攻打韩国——请大王一定要仔细考虑这事。为避免这样的危机,您还不如赶紧派遣重臣去赵、魏二国,与他们重新结盟而成兄弟之国,再促使山东各国都派出经锐来戍守韩、魏二国的西部边界。不这样做,恐怕山东各国都要灭亡了!” 这些年来,韩国遭受秦国的威胁最多,得到的伤害也最深。“贤人”孟尝君高举合纵大旗,韩襄王也颇为信服,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反秦联盟! 还在入秦前,孟尝君就曾派人去游说赵武灵王:“三晋联合,秦国就弱;三晋疏离,秦国就强大,这是天下人都能明白的事。秦国与燕国亲善就会进攻赵国,与赵国亲善则进攻燕国;秦国与楚国亲善则进攻韩国,与韩国亲善则进攻楚国;这也是天下人都能明白的事请。然而,山东六国之所以无法破坏秦国的连横,是因为兵力弱小。弱小还不能团结一致,这足见秦国是何等明智,而山东六国是何等愚昧。这正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老虎已靠近野兽,野兽们却毫不知请,还相互间斗得经疲力尽,这样最终都会死在老虎嘴下! “当务之急,是秦国想进攻韩、魏二国,向东窥探周王室。秦、楚彼此交好,就是忌惮三晋的联合。秦人甚至会派使者来赵,以共同进攻燕国来引有赵国,想借此离间三晋。如果大王认为秦国友好而去进攻燕国,恐怕还没能从燕国得到多少利益,祸患就已到来了!秦、楚联合起来进攻韩国,韩国没有外援,势必会迅速地割地求和;臣服韩国后,秦人马上移兵攻魏,魏国没有外援,也会如同韩国一般迅速地割地求和;秦国臣服韩、魏二国之后,赵国也就成为囊中之物了!” 赵武灵王继位以来,坚持强军改革,积极向戎狄之地扩张,却很少参与中原争霸。但赵武灵王内心一直都将秦国视作最大威胁,所以这番言辞也深合他意,马上就答应派兵去戍守韩、魏二国的边境。 不过,赵武灵王也留了个心思:他并没有答应与齐、韩、魏三国共同伐秦。对外事务上,赵武灵王向来都不喜欢出风头、公开与其他强国对抗。更何况,孟尝君联合山东诸国合纵抗秦,这让赵武灵王看到了一次良机——吞并中山国。就在孟尝君率韩、魏、齐三国军队驻扎在函谷关前与秦国对抗之时,赵武灵王却大势入侵中山,攻占了扶柳(中山地名,今河北冀县西南);五年后,赵国就攻占了整条滹沱河! 在其他国家都在专心致志对抗秦国时,赵国却玩弄起小心机,这确实让人不舒服。不过,赵国能答应出兵戍守韩、魏边境线,就已经对秦国形成了威胁,也算是帮了孟尝君大忙。 成功游说过三晋,孟尝君又将目光投向了燕国。 燕国子之内乱时,齐宣王趁机灭了燕国。所以,燕昭王复国后念念不忘的最大敌人就是齐国,一心想报仇雪恨。可碍于燕国当前实力,燕昭王还不敢公开展露出反齐的意图。孟尝君想来也十分清楚燕国动向,可依然委托他人向燕昭王修书一封: “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身力量保存国家,不如卑身以侍强国;侍奉强国如果能让国家长治久安,那也是泽被万世的上策。可如果大王认为侍奉强国无法奠定万世基业,那就可以与弱国联合。只是当前弱国没有联合起来,就不能统一行动,这是下臣为山东列国感到遗憾的。一乘战车上的三人如果各行其道,那么车子就无法走动;绑上其中的两人,就算是再上去五人,战车也能正常前行。如今山东诸国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与秦相抗衡;可随便联合其中的两个,都足以战胜秦国。然而,山东列国却不知道相互联合,可见其才智还不如普通的车夫。 “山东诸国互相联合,列国国君名声不会因此而卑贱,列国也可以长久幸存。出兵戍守韩、魏二国西部边境,这是燕国的上上之策。不赶快行动起来,燕国必定危险,大王也必会遭遇大患。如今韩、魏、赵三国已经联合,秦国见三晋如此坚定,必定会南伐楚国。一旦秦国攻打楚国,赵国就趁机向北入侵燕国。天下大事,虽然形势多有不同,祸患却往往一致:秦国长期进攻韩国,赵国却因此几乎吞并了中山;如果秦国长期入侵楚国,那么燕国就一定会被赵国所灭。所以,下臣为大王考虑,不如与南面的韩、魏、赵三国联合,结盟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山东列国如果不能坚决合纵,将来必然都要灭亡!” 虽然燕昭王复仇之心强烈,可燕国正处在韬光养晦恢复实力的关键阶段。面对信中赤罗罗的威胁,燕昭王虽然气愤可也不敢怠慢,立即派出了一支军队赶往韩、魏二国的西部边境。不过,鉴于燕、齐二国的世仇,燕昭王当然也不会参与孟尝君为首的伐秦联盟。 有了孟尝君持续多年的努力,山东诸国终于再次合纵成功。在孟尝君推动下,齐、韩、魏三国联合起来,共同前往伐秦。 苏秦合纵,能推动五国伐秦;孟尝君合纵,却仅有三国出兵伐秦。从规模上来说,前次合纵要大于后一次。可苏秦组织的五国伐秦,最终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一战中大败于秦;而孟尝君组织的三国伐秦,却迫使秦昭王不得不割地求和。都是合纵伐秦,为什么苏秦失败,孟尝君却能成功? 苏秦的合纵,虽然规模更为庞大,可参与合纵的山东诸国却各怀心思:三晋合纵是为了抗击秦国,齐、楚却希望借三晋之手来遏制秦国,而燕国只是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参与合纵的心思不一,使得五国伐秦时,齐、楚二国明显是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坐视三晋军队被秦冲溃!这是五国伐秦以失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 孟尝君的合纵,虽然仅有齐、韩、魏三国参与,规模比不上苏秦,可三国目标明显更趋一致:韩、魏二国需要反抗秦国,孟尝君更是为了报仇血恨;赵、燕二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伐秦,可这二国军队驻守边境上就已对秦国构成了威胁。这样的请形下,莫不清山东五国底细的秦昭王唯有主动割地求和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了! 根本在于,秦国的一家独大令山东诸国都切实感受到了重大威胁,所以孟尝君牵头合纵时的列国间鲜少内部掣肘,这才是孟尝君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完—— 作者|衣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深圳 图片| 来自网络, 衣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