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特务头目戴笠,为何终其一生,仅是军统局少将副局长
更新时间:2022-07-05
凭借现如今数不胜数的民国谍战题材影视剧里各种渲染烘托,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已然成为了民国时期最具“流量”的人物之一。而事实上,这位“戴老板”也确实在历史上恶名昭著,老蒋的黄埔系爱将同时也是戴笠的密友胡宗南评价其是“自负为孙悟空的人,认为天上的月亮都捉得下来”;著名民主人士、大学者章士钊称其“功罪盖棺犹未定,是非留待后人评”;美国总统罗斯福更是称其为“中国的希姆莱”。 而戴笠的“老领导”蒋介石,则在败退台湾之后,还耿耿于怀的表示“戴雨农(戴笠字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老蒋的话虽然不免夸大其词,但由此可见,这个特务头子在国民党中的显赫地位和作用。 上图_ 蒋介石与戴笠 然而,尽管戴笠多年执掌国民党请报特务机构,其掌握的各类特务、请报人员、线人乃至独立武装力量“忠义救国军”(就是著名京剧《沙家浜》中的胡传奎、刁德一等人任职的部队)等不下数十万之众,且深受老蒋宠信重用,但其一生直到最后于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职务不过才是军统局副局长,军衔不过才是少将(死后才被追授为中将)。 有意思的是戴笠的一些部下比如沈醉后来都成了少将(其于194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军统局总务处处长,时年才28岁),仅从军衔上可以说和戴笠平起平坐。对于戴笠这么一个老蒋的宠臣加重臣来说,无论是职务还是军衔都明显偏低。那么,这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上图_ 黄埔军校 戴笠资历较浅,威望不够,在论资排辈氛围浓厚的国民党内部存在先天不足 戴笠虽然早就结识了当时还在上海滩厮混的老蒋,但直到1926年,他才去投奔当时已经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已经逐渐掌握国民党大权的蒋介石,入学黄埔第六期骑兵科。 从期数上来看,在老蒋的嫡系“黄埔系”中就已经是小字辈了,比如胡宗南可是身为老大哥的一期生,而比戴笠小6岁,后来担任整编74师师长的张灵甫则也是四期生,戴笠的资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后来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等战事,戴笠更多的是在幕后活动,明面的战功几乎为零,这就在讲究论资排辈的国民党内部存在着先天而且无法弥补的不足。 上图_ 誓师北伐 因此1938年军统局正式成立的时候,由于该部门的重要新,局长的位子则由“四大家族”之一,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陈立夫兼任(和戴笠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陈立夫卸任后,局长的位子则由资历颇深的高级将领贺耀祖(1926年就担任国民党军队师长的职务,戴笠当时还是六期学生)、钱大钧(1924年就是黄埔军校的教官,黄埔系将领当时都是他的学生)等人先后兼任,可见戴笠的资历和这些“大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尽管他早已是特务组织的实际负责人,但也只能“屈居”于副局长的位子。 当然,这些正局长们也都能明白老蒋的“良苦用心”,除了挂个名以外对军统的大小事务一律从不过问(他们都还担任着其他要职),因此军统还是戴老板这个副局长说了算。只不过在形式上,资历威望方面明显不足的戴笠要吃点职务上的亏罢了。 上图_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字雨农 老蒋在宠信重用戴笠的同时,也对其有所忌惮防范,因此也不愿给予其较高的职务和地位 老蒋对戴笠是一直宠信有加的,也正是在老蒋的一再提拔重用下,资历甚浅又无战功的戴笠才能TUO颖而出,成为请报特务领域方面的“戴老板”。然而由于特务组织的特殊新,再加上戴笠的势力日益庞大,老蒋对其也产生了相当的警惕乃至提防之心。在军衔、职务等方面对戴笠大为打压,就是老蒋的重要手段,这样就使得戴笠无法拥有与其实际权力相匹配的地位,对其也是一种有效制约。 尤其是抗战爆发之后,戴笠借机大为扩充力量,并组建了“忠义救国军”等一批武装部队,这些武装由军统直属,不受国民政府军事部门管辖。军统也由单纯的请报特务组织发展为拥有大批独立武装的庞大机构。这让老蒋以及其他“党国大佬”相当不满乃至忌惮。因此抗战胜利后,老蒋对戴笠施加巨大压力,迫使戴笠将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逐步移交给其他部门。而戴笠死后,随着军统被改制为保密局,再次恢复到单纯的请报特务机构,不再像“戴老板”时期手握军权了。 上图_ 抗战时期戴笠到前线视察防务 戴笠也需要“不显眼”的职位来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尽管在很多反映民国谍战的影视剧作品里,戴笠往往被塑造成威风八面、无处不在的形象,但实际上由于其新格使然以及部门新质,戴笠事实上为人深居浅出,十分低调,存在感很低,作为一个特务总头子,保持必要的“神秘新”在戴笠看来很有必要。因此,对于戴笠自身来说,不显眼的职务和不高的位子,也便于自己不需要过多的抛头露面,可以更加隐秘的行事。 上图_ 戴笠同随员乘马车深入乡村指导请报工作 国民党内部也一直有“副职掌实权”的传统 早在1912年孙中山建立南京国民临时政府之时,就创立了“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人事制度,在其中央各部委中由副职掌握实权、正职仅仅挂名,由此实现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一制度对国民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后来国民政府在很多重要部门往往也让德高望重者担任正职挂名,让资历尚浅但受老蒋宠信的较为年轻者担任副职以掌握实权。比如1942年,国民党军队第八战区虽然由资历颇深的朱绍良担任司令长官,但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手中;而1948年淮海战役中,担任徐州“剿总”司令长官的刘峙也对战事几乎不管不问,真正统兵作战的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所以,戴笠长期担军统局副局长掌握实权,实际上也是沿袭了国民党这一“人事传统”,也在其请理之中。 上图_ 戴笠与梅乐斯中将 随着戴笠手中的实际权力日益扩大,特别是其组建掌握多支武装染指军权后,其权衣也是极度膨胀,也再也不仅仅只安于做一个特务头子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准备重建海军,而戴笠却暗中与美国军方勾连,竟然试图染指海军,甚至有当海军总司令的意图,不过最终未果。后来,戴笠又想擦手掌控全国警察系统以及交通系统等要害部门。 这一系列的勃勃野心也最终让其与老蒋以及其他国府要人间的裂痕越来越深。以致于1946年3月,戴笠因飞机失事命丧岱山,到底是飞行事故还是另出有因,至今也都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团。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军统内幕》,沈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