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没有这四人真不行

前言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李世民

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孙中山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色大雕。——MAO泽东

秦皇汉武并称,历来并不少见。

秦始皇的功绩,只言片语道不尽,但他能够在混乱的时代造就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其千古一帝的称号都已经是当之无愧了。

相比之下,汉承秦制,西汉初年即使是刘邦重新实现了统一,其功绩也无法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反而是其重孙刘彻,不仅将西汉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更是在后世口中得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公元前141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子刘彻登上皇位。

刘彻登基之初,朝堂之上诸事需得奏请太皇太后窦漪房,行事也需得顾及外戚馆陶公主,掣肘之际,还有更大的内忧外患没有解决。

汉武帝登基之时的内忧外患

内忧:诸侯国问题

汉初之际,由于早前征战不休,因此自高祖刘邦开始便奉行着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文景两帝的发展之后,汉朝国力逐渐强盛,民众的生活也步入正轨。但对于登基之后的刘彻而言,一个潜在的威胁仍然存在,那便是西汉建立之初实行的分封制。

早在楚汉争霸之际,刘邦为了奖赏跟随他的将领,便先后分封了八大异姓王;但同时,由于将领手握兵权,领有重兵,因此也成了他的心腹之患。解决异姓王之后,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疆域、统治国家,刘邦又开始大封同姓王。

分封制的存在,势必会引起诸侯王势力的坐大。而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各诸侯王利益的扩大, 中央王权与地方各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便会越发明显,而后走向削藩或者诸侯王造反的局面。

为了防止诸侯王势力的坐大,公元前154年,一封《削藩策》败在了汉景帝的面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刘启采用了晁错的意见,先后夺去了楚国、赵国的封地。

然而,已经尝到了甜头的诸侯王又怎甘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势,于是在吴王刘濞的撺掇之下,一场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由此产生。

面对各诸侯王30多万的大军B近,慌了头的刘启将晁错满门抄斩,以期能得到诸侯王的宽恕。不过,这一举措不过是刘启的一番妄想,七王的军队仍在B近,不得已选择武力镇压的刘启,在周亚夫的带领之下,成功解决了七国之乱。

虽然中央王朝取得了胜利,但汉景帝削藩无策之后,只得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意见,一边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一边继续实行分封制。这一做法使得汉武帝即位之后,除了中央王朝之外,还有诸侯国的问题需要解决。

外患:匈奴环伺,威胁王朝

匈奴,在这个民族还未消失之前,一直是一个威胁中央王权的存在。

公元前771年,还叫犬戎的匈奴率军南下攻入西周首都镐京,并于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使得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春秋时代的篇章由此开启。

战国时期,纷乱诸侯国自顾不暇,而靠北地区的赵国便时常受到匈奴的侵扰,为此长城开始出现。

公元前221年,王贲俘期望建,齐国就此灭亡。实现大一统的秦始皇,面对的第一劲敌便是盘踞在河套地区的匈奴。

除了修筑长城之外,在武功方面大有作为的秦始皇,还选择了军事压制。公元前115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将其赶出河套地区,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进犯。

自此,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博弈才告一段落。

然而,强大无比的秦朝在历史上的时间不过短短十五年,楚汉争霸之际,疏于边防的管理,加之冒顿单于的出现,使得匈奴成为更强大的存在。

等到刘邦平定中原之后,匈奴已然成为汉王朝最大的威胁。白登之围,刘邦差点有去无回,而后,汉王朝开启了对匈奴的和亲之路。

即便如此,匈奴与汉王朝也并非是平等邦交,匈奴的强大使得其气焰也嚣张不少。

公元前192年,阏氏去世的冒顿单于向吕后写了一封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如此轻佻而具有挑衅意味的话语,使得吕后气愤不已。然而,鉴于匈奴的强大,吕后只得忍着这一奇耻大辱:

“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文帝时期,冒顿单于去世,但匈奴并未因此消停。汉王朝仍然采取和亲对匈奴予以安抚,加之汉军不够强大,边境时常受到烧扰,等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结局。

内有各诸侯王存在,外有匈奴的挑衅和烧扰。年轻的汉武帝怎甘处处受人掣肘,逐渐崛起的大汉王朝又怎愿就此低人一等?

尊孔崇儒定正统,九天阖闾始自开

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刘彻就此开始独立掌权。一个强盛的汉朝,在汉武帝的勃勃野心以及朝臣的共同努力之下,逐渐产生。

为了抑制外戚的势力,同时获得更优秀的人才。汉武帝掌权的第二年便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时为江都国中大夫的董仲舒,就这样走向了更大的历史舞台。

独尊儒术:董仲舒

董仲舒,广川人士。由于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加之紧邻齐鲁之地,董仲舒自小便读《春秋》,深受儒学影响,并逐渐成为一个大儒。

三十岁时,董仲舒开始招收大批学生进行讲学和授课,其所宣扬的便是儒家经典。随着他所教弟子出任各国官吏,董仲舒的名气也日益壮大。

景帝时期,董仲舒被封为博士,负责掌管经学;汉武帝之初,又出任江都国相,直到汉武帝真正掌权,一场“天人三策”改变了他以及儒学的命运。

随着经济复苏和发展,从汉初便开始实行的黄老思想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亟需贤能之士来予以辅佐。

于是当董仲舒被推荐到汉武帝面前时,听到的便是三个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维护统治?

伊衣风流而令行,刑轻而间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

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何谓天人之应?

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上嘉,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此三个问题,是汉武帝当着一百多个贤良之士询问的,而真正予以汉武帝需要的答案之人,便是从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就与众不同的董仲舒。

关于如何维护统治和治理国家,董仲舒的回答是:兴办太学,重视教化;而在天人感应方面,则表示君主受命于天,天也同时“监管”君主,因此当施行德政

在此基础之上,董仲舒提出了影响整个封建社会的观点:实行大一统,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的提出,直接将吸收各家的儒学定位正统思想,使得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中央王朝形成外儒内法的局面。

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势必会与当时郡国并存的相抵触。鉴于汉景帝削藩不成反被扑的后果,汉武帝采取了更为委婉的方法。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各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给所有子嗣而不是唯嫡长子继承。在这种政策的推行之下,各王国封地越来越小,而中央王朝所掌握的土地扩大,使得中央集权加强的同时,国家也逐渐强大。

在解决内忧的同时,汉武帝也在时刻关注着外患。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即位不久,见着不断烧扰汉朝边境的匈奴,越发觉得刺眼。

正在此时,一位来降的匈奴人告知汉武帝,在伊犁一带有一个名为大月氏的国家。他们本来住在敦煌、祁连一带,势力强大。但是在汉初的时候,大月氏与匈奴对上,落败的大月氏国王被杀,无奈之下被迫西迁。虽然大月氏被赶走,但仍然想着对大月氏复仇,于是想要找人一同联合攻打匈奴。

听闻了大月氏的存在之后,汉武帝便开始谋划与之联合一事。但当时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为匈奴所控制,要想绕过他们何其困难。

于是汉武帝下令,寻找能够找到大月氏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有识之士。当时的汉武帝满怀抱负年轻有为,他的豪请感染了另一个年轻人,年仅23岁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向西而行。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之下,要想找到大月氏,必须经过河西走廊。当 张骞等人途经河西走廊之时,却不甚被匈奴人抓获。

当单于得知张骞想要去寻找大月氏的时候,果断将其留在了匈奴,并且对他进行威B利有,想要让他断了念想,留在匈奴,甚至不惜替其娶妻,让张骞在匈奴有了孩子。

十余年的匈奴生涯,年少的张骞在风沙的侵蚀之下逐渐越发蹉跎,但他却一刻也没有忘记对汉武帝承诺的一切。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近十余年的监督逐渐松懈下来。而张骞则因此有了机会,趁匈奴人不注意之际,带着随从逃离匈奴。

就这样,张骞用十年的时间穿过了河西走廊,来到了传说中大月氏的地方。但在匈奴生活期间,曾经被大月氏压着打的乌孙国强大起来并侵占了大月氏的地盘,大月氏只得继续西迁。

为了追随大月氏,张骞无惧黄沙漫天,一路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了大宛。

经大宛和大夏的护送和指引,张骞终于见到了大月氏国。然而,几经挫折重新找到乐土的大月氏,早已没了复仇之心,更何况如今横亘在大汉与大月氏之间的,除了匈奴还有乌孙、大宛等国。即使张骞逗留一年,仍未能说服大月氏,无奈之下,张骞只得返航。

公元前128年,张骞踏上回归故土的旅程。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人所抓捕,张骞改行线路,沿着昆仑山,,从莎车返航。然而,途径羌人地区的时候,又被匈奴所抓。

索新第二年匈奴内乱,张骞趁机一路逃回了长安。

公元前126年,离开长安十三年的张骞重新站在长安大殿之内。虽然张骞并非搬来大月氏的救兵,但关于西域沿途的资料却丰富了汉朝对西域的见闻,一笔宝贵的资料以及一条为了搬救兵而开辟的道路,对中国此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把利剑:卫青与霍去病

张骞的回归,对汉武帝而言,无异于锦上添花。因为在张骞出走的这十三年间,匈奴与汉朝之间,攻守逐渐易势。

汉武帝一生,功过无数,晚年还曾在轮台下《罪己诏》,但他一生绝对不会后悔的便是在平阳王府多看了卫子夫一眼。

正如当代网友所说,卫子夫带给了汉武帝大汉朝最昂贵的嫁妆:卫青与霍去病。

当张骞接下汉武帝命令,衣前往西域寻求大月氏的同年,在平阳府中做客的汉武帝,看上了一位舞女,名叫卫子夫

在平阳公主的劝告之下,卫子夫被汉武帝接入宫中,卫青作为卫子夫的弟弟,也随之从平阳王府的骑奴成为建章宫一名当差的官吏。

第二年,久未得宠的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并且怀上了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皇后陈阿娇听闻此事,愤怒不已,并因此殃及到卫青,幸好有公孙敖相救。

得知此事的汉武帝,立马将卫子夫封为夫人,还将卫青提拔为建章监,对其赏赐无数,卫青的才能也就此大显。

龙城之战

公元前130年,匈奴再次南下,直B上谷。

当时,面对匈奴的袭击,汉武帝派出四路兵马前往迎敌:一路是任车骑将军的卫青率军前往上谷;另一路是公孙敖带兵前往上郡;另外两路则是公孙贺与李广分别从云中与雁门出发。

然而,这四路兵马,除却卫青,则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

当时,卫青带着兵马一路前行,直入险境,与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大获全胜。龙城之战是自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对战之中,第一次取得胜利。

此次胜利,不仅让饱受匈奴折磨的大汉王朝,终于小胜了以此,还让汉武帝看到了久违的希望。

漠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渔阳等地,卫青率领大军一路前往河套地区,绕到了匈奴后方,切断了匈奴各方势力之间的联系。而后卫青派遣经锐部队,对后方的匈奴势力形成包围圈,使得河套地区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中。

此次作战,不仅活捉了匈奴数千士兵,还收复了河套平原,同时使得汉军全军归还。汉朝之于匈奴,打了一次漂亮的胜仗,卫青也因此成为了长平侯

定襄北之战

河套地区的收复,不使得汉朝的国力与军队实力得以彰显,同时也成为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重要基地。

曾经只能委屈求全被迫挨打的汉王朝,开始了对匈奴的主动出击。公元前124年,卫青奉汉武帝之命,同公孙贺等人一同出击匈奴。

当时的汉军,十年磨一剑;而久胜的匈奴,并不在乎一次失败,仍然对汉王朝抱着轻视的态度。当卫青的军队B近之时,匈奴的右贤王还沉M于酒SE之中。大梦惊醒之时,已然成为阶下囚。

凯旋而归的卫青官拜大将军,俨然成为大汉风头无二的大将。

然而,第二年的定襄北之战,卫青等人虽然斩敌过万,但却在此次作战中损失了两员大将,卫青的不败光环逐渐有了瑕疵。

正此时,另一个新星出现。定襄北之战,使得赵信投降于匈奴。这对于风头正盛的汉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同时,另一个好消息传来。

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带着自己的轻骑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时军中最为亮眼的存在。因其功劳冠绝全军,故而此战过后,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与霍仲孺的私生子。当他逐渐长大的时候,卫家也越发显赫,虽为私生子,霍去病自幼便享受着衣食无忧的上流生活。

虽然霍去病的生活是因着卫家子嗣的身份得来的,但其在军功上的建树,则是靠着他自己征战而来。定襄北之战,霍去病初战封侯。

河西之战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接替卫青的位置,率军攻打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风华正茂的霍去病,带着一晚镖旗从陇西出发,其骁勇善战的程度完全不亚于自幼在马上长大的单于儿子,甚至拆弹将其生擒。

而后在他的带领之下,匈奴遭受重创,内部也逐渐分化,浑邪王在霍去病的带领之下归顺汉朝。曾经需要汉朝联姻求和的匈奴,逐渐臣服在汉朝的脚下。

经此一战,河西走廊一带为大汉所控制,西北边境,也几乎没有匈奴敢来进犯。

漠北之战,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卫青与霍去病率军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发,前往匈奴主力所在的漠北地区。

年仅21岁的霍去病,率军一路北进两千多里,打破匈奴左贤王部,一路追至狼居胥山。在此地,霍去病积土为坛,实行祭天大典,宣告着对匈奴的胜利。

自此以后,匈奴势力退居漠北深处,西北、东北地区都成为汉朝控制的领域。

卫青闪耀的军功过后,由霍去病再次接手。

然而,当匈奴的威胁逐渐消退之时,为了大汉强盛而涌现出来霍去病,却于公元前117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匈奴既灭,何处非家?

卫青与霍去病作为汉武帝的两柄利剑,其锋刃直指匈奴。前者改变了汉朝防守无望的命运并且使得汉匈之间的共守逐渐易势,后者使得匈奴从此不敢南下,汉王朝的军事实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汉武帝用半生的时光,将匈奴对西汉接近七十年的压迫扫荡殆尽。若非卫青与霍去病的出现,即使汉朝国力强盛,汉朝也不可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将匈奴B到漠北地区。

汉武帝与他国的外交

当卫青与霍去病前往进行漠北之战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程。不同于二十年前尴尬的搬救兵局面,如今的汉朝只剩对匈奴的最后一击。

因此,张骞此次出使西域,一是让饱受匈奴压迫的乌孙重归故地,使得匈奴无法强盛;二是为了宣扬国威。

此次前往乌孙,恰逢乌孙内部大乱,张骞劝说无果,但其副使却周游了大宛、康居等国,使得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各方之间的交流。

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乌孙使者返回长安。

而后,随着汉王朝对匈奴残部的消灭,乌孙国王主动要求与汉王朝和亲。不同于之前的屈辱的和亲,此后的汉王室与周边各部族联姻,都是以主位自居。而嫁给乌孙国王的细君公主,则被誉为“汉室和亲第一人”。她的出现,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为后来西域纳入我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强盛的中原王朝,受周边邻国膜拜与称臣,自汉武帝开始。

汉朝的强大为后世奠定基础

秦始皇的开创之功,在封建君主之中,无人能及。但汉武帝的存在,则为我国解决了最主要的外患。

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影响,自西周便已存在,直到汉初,匈奴的强盛给新兴的汉王朝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汉武帝对内解决诸侯国问题,奠定儒家的正统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与匈奴抗争,把握时机对匈奴主动出兵,使得强盛的匈奴只能屈居漠北,而后迎来内部的衰败与分裂,最终总走向对汉朝称臣的道路。

匈奴威胁解除之后,张骞曾经走过的道路,有了新的一批人继续开通,而后一路西进,到达了安息国。

从汉武帝初即位时的匈奴环伺,到汉武帝收到安息国王所赠的鸵鸟蛋,其间也不过四十多年。这条在张骞基础上开辟的连同古罗马与中国的道路,在之后被誉为“丝绸之路”,对此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尾声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内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对外使得中国一改备受压迫的局面,成为东方昂首挺立的一条巨龙。正是如此大的功绩,使得汉武帝得以与秦始皇并称。

然而,若是没有董仲舒、张骞、卫青与霍去病四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只能止步于未央宫中。

何其有幸,在大汉王朝逐渐兴盛的时期,有一个傲骨挺立的君主,携着四颗璀璨明星,将大汉王朝照亮于世界之上。

  • 上一篇:为什么山西人爱武财神?为什么河南人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