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称和平解决?背后真相令人恼火!
更新时间:2022-07-06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37年7月8日清晨,一封来自北平的特急电报摆在了蒋介石面前。这是北平市长秦德纯发来的电报,他汇报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然而,此时的蒋介石还并不能莫清日军的真实意图,在当天的日记里,他用几串问号留下了自己的思虑:“彼将乘我准备未完成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同日记中表现出来的犹疑相比,在发给部下的电报中,蒋介石依然维持着该有的镇定。很快,他给第29军长宋哲元发去了指示,“宛平城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随时准备增援。”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延安后。中共中央迅速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通电以最紧迫的言辞,再次向蒋介石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呼吁。 图:《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晚,正当中国军队积极准备部署兵力时,日本军队却突然扭转了态度,他们称“失踪日兵业已归队,一场误会希望和平解决。” 1937年7月9日凌晨,北平市长秦德纯的家里灯火通明,他正和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为代表的日方就卢沟桥事变进行谈判。直到凌晨三点,中日双方终于达成了三条口头协议: 一、双方立即停止色击; 二、各回原防; 三、中国保安队接任宛平城内的防务。 然而,保安队接防的过程,却并不顺利。 张斌 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秘书长: 在这个协议达成之后,7月9日上午5点,保安队遭遇了围城日军的色击,当时造成一死两伤。当时这个冀北保安队为了息事宁人也没有进行还击。在早晨6时,宛平城又遭到日军的炮击。 日军的出尔反尔,让本该在早上就完成的接防直到天黑才告结束。 前方的对峙在时断时续的和谈中僵持不下,而北平城内的百姓则对谈判的细节并不了解。7月8日,一位北平中学生放暑假回到家中,他回忆道:“开始头几天,人们并不完全感到事态的严重新,市面上最初几天还比较正常,粮食、蔬菜、煤炭等物价,一时也未波动。” 其实,从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当夜,到中日双方冲突与谈判交替进行时,远在东京的日本政府内部也在进行着机烈的争论。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发表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总动员令——《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 图:《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 1937年7月11日,日本发布派兵声明的同一天,也派遣了一个名叫香月清司的日本人,担任中国驻屯军总司令。也正是这一天,第29军军长宋哲元动身离开了老家。他的目的地,正是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天津。 图:宋哲元 刘志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宋志元他们还在等着跟日军谈判的,他是单纯的谈判,日军是表面上谈判,实际上做军事准备,其实日本人他才不理你这一套,日本人是铁心地是要扩大战争。 为了等待日军本部增援兵力的到达,“中国驻屯军”总司令官香月清司通过与宋哲元谈判争取时间,宋哲元却天真地认为“和平解决已无问题。”甚至很快就解除了北平的戒严。殊不知,日本已做好准备在两个月内“讨伐”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三四个月内“消灭”中国中央政权。 与此同时,身处延安的MAO泽东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7月13日,他在一份关于抗日总方针的题词中写道: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国,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一切动摇游移和消极不努力都是要不得的。 抗日救亡的声音响彻了全国,几日内,各大报刊纷纷刊载了机昂的爱国言论,大量后援会、慰问团被有力地组织起来,文化宣传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上海,一位名叫麦新的保险公司职员在看到一则大刀队击退日本军的新闻后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写下了一首经典的时代强音。 图:《大刀进行曲》手稿 这首《大刀进行曲》被以近乎怒吼的方式唱遍了全国,成千上万青壮年唱着这首歌参军入伍,走向了抗日的前线。 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再次为日军进攻华北发表宣言:“大家紧密的联合起来,紧急动员起来,拼着我们民族的生命去求得我们民族的最后胜利!”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全国抗战的烈火即将被点燃。 编 审:王海涛 赵 斌 主 编:陈 曦 崔 明 本集导演:张 婷 编 辑:史佩仑马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