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文庙、武庙都进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之外的另一位是何方神圣?
更新时间:2022-07-21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人们赋予了极高的地位,正因如此,供奉着孔子的庙也被称为“文庙”,而其中除了孔子外还有十哲、七十二子等“从祀”。 与文庙对应的自然是武庙,唐高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祭祀他的宗庙也就成了“武庙”。同样的,武庙当中也有十哲、七十二子等从祀者。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有两个人物得以同时进入文庙、武庙,其中一个是早早进入武庙,但直到清雍正年间才进入文庙的诸葛亮,而另一位尽管如今知名度不高,但却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时入选两庙的历史人物,他是谁呢? 这个人叫杜预。提到杜预,很多人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杜预的才能和功绩有多么逊SE,不妨看看杜预一生都干了些什么。 曹魏黄初三年(222),杜预生于京兆郡杜陵县。作为关中大族京兆杜氏的子弟,杜预的祖父是尚书仆色、丰乐亭侯杜畿,他的父亲杜恕最高曾官至幽州刺史。出身如此名门,杜预从小就得以接受了极佳的教育。 由于同掌权的司马懿不和,杜恕于嘉平元年(249)被贬为庶人,而杜预也受到波及,一直难以获得任用。直到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昭掌权,杜预才被任命为尚书郎。没过多久,他又迎娶了司马昭的姐妹高陆公主,从此前途更加光明。 担任四年尚书郎后,杜预转任相府参军,这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了司马昭的心腹。 景元四年(263),曹魏大举进攻蜀汉,杜预以镇西长史身份跟随主将钟会一同前往。在夺取蜀地后,钟会联合姜维谋反,当时他身边许多将领都惨遭杀害,唯独杜预靠着机敏的头脑幸免于难。 三年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正式篡位,建立了西晋王朝,而作为其姑父的杜预则先是被委任代理河南尹,后来又参与了《晋律》的制订、注解工作。 自泰始六年(270)起,杜预被派往边关。才智过人的他很快针对治军、防务等事宜提出了大量建议。除了军事之外,在地方上任职的杜预曾主持修建桥梁、率众赈济灾民,甚至忙里偷闲修正了历法、复原了周朝礼器,展现出惊人的军政才能和博学。 咸宁四年(278),此前一直镇守荆州前线的名将羊祜病重去世,临终前举荐杜预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于是,同年杜预被封为镇南大将军,负责筹备灭吴事务。 来到荆州后,杜预很快将目光放到了西陵一带。只要能够攻占作为长江重要节点的西陵,一直在益州训练水军的王濬便可以率领船队顺流而下,直取东吴都城。 于是,杜预略施离间计,成功引导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召回了驻守西陵的张政,改派刘宪接替其职。次年十一月,司马炎调集二十余万大军分六路进攻东吴,作为西线指挥官的杜预一边牢牢围困住易守难攻的重镇江陵,一边分派部队协助各路友军。 另一方面,杜预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对于前来投靠者,他都尽力安抚,破城后对百姓也相当仁慈,于是一时间“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经过数月战斗,王濬率先兵临东吴都城下,B迫孙皓投降,西晋也由此实现了统一。 作为主要功臣,杜预被加封为当阳县侯,并奉命继续镇守襄阳以稳定刚刚攻取的南方。太康五年(285),杜预在由襄阳前往洛阳的途中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想要进入文庙,其实靠的并非文学才华,而是需要对儒家经典有所研究,学问广博的杜预恰好曾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这为他入选文庙提供了充分条件。至于武庙,作为主要将领帮助西晋统一全国的功绩也完全足够帮助杜预入选。 就这样,靠着对儒家经典《左传》的注解以及消灭东吴的战功,杜预便成为了同时入选文、武庙的传奇人物。 参考资料: 《晋书》卷34《杜预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