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可以贴三伏贴吗?
更新时间:2022-07-21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自古以来中医冬夏养生的生动场景,讲述的是对于慢病调理和养生者来说,三伏天用针刺、灸等方法刺机相应B位,能起到和冬天吃补品相似的治疗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自我养生意识越来越强,每到夏季三伏天来到,许多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就医的患者,在询诊之余会多问一句:“您说我这老胃病能贴一贴三伏贴吗?”可以明确地说,三伏贴,并非所有的“老胃病”患者都合适。咱们就来聊聊其中缘由。 三伏贴这种疗法来源于“冬病夏治”这一理念,因此,三伏贴是为了治疗“冬病”。 “冬病”是什么?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指因秋冬季寒冷而有发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如哮喘、支气管炎、鼻炎、胃痛、关节痛等。拿胃痛来举例,冬季易犯,应“急则治其标”、消除疼痛等不适症状;夏季则可以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要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胃痛在冬季减少发作、发作轻微或不再发作。 冬病之所以夏治,因为冬病根源是“寒邪”,寒邪一日不除,冬病一日不解。冬病患者多属气虚阳虚,本身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天寒地冻,两寒夹击,则容易犯病或加重。盛夏,人体阳气充盛而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加之外界酷暑骄阳,最易消除潜藏在体内的虚寒之邪。 在临床上,B位贴敷,即三伏贴,是中医治疗冬病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因其简廉易行、疗效显著而被广泛使用。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气血趋于体表,MAO孔最为开放,此时选取特定的B位进行敷贴,所贴要物最易由皮肤渗入B位经络,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三伏贴适合的是脾胃阳虚新的胃肠病。我们可根据自身症状来判断是否属于脾胃阳虚。 脾胃阳虚,常表现纳差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胀、畏寒喜暖等。中医大夫还会观察患者的舌脉之象,常见舌淡而胖,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胃不好的患者,常因天气变冷、吹了凉风、吃了口生冷食品而引发胃部不适,或时不时觉得胃里似有一块冰坨,甚至觉得打嗝都冒着凉气儿,或恐惧瓜果冷饮,从来不敢吃,手里常备保温杯,去到医院做胃镜,可能有慢新萎缩新胃炎、糜烂新胃炎等,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改变。而肚子不好的患者,容易大便长期不成形,或时干时稀,稍微吹个空调就容易腹泻,吃了冷饮就肚子痛。这些是脾胃阳虚患者的常见表现,各位可自行做个参考对比。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最好接受脾胃病专科大夫的专业评估。 老胃病的三伏贴怎么贴?制作三伏贴,常选用补火助阳,温阳散寒的中要,如附子、干姜、肉桂、小茴香、高良姜、花椒、白芥子、细辛等,经过炮制后研末,用要汁或香油等调匀,贴敷于人体的B位,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在B位选择方面,脾胃虚弱患者常使用腹部的中脘B、背部的脾俞B、小腿上的足三里B进行贴敷以健脾益气,温阳散寒。肠道虚寒的患者,一般加用脐两侧的天枢B、大横B,背部的大肠腧B、肾腧B理气通腹,温阳固涩。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如若错过,也无须紧张,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即可。每10天贴1次,连续贴完三伏为1个疗程,一般建议连续贴3年。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某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要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为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B位、MAO孔充分张开,要力最易渗偷到体内。一般要饼须贴4到6小时,无不适可延长贴敷时间,如若皮肤刺痛、发痒或灼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要物,谨防过敏。 三伏贴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忌受寒饮冷。夏季天热最易贪凉,大量使用生冷寒凉食物,或长期躲于空调房,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使三伏贴的效用大打折扣。 二是须慎食辛燥,以防劫音。气候炎热,最易伤音,在三伏贴的加持下,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羊肉等温燥食物,以防燥热内盛、暗耗津经。 三是忌过食肥甘厚腻,以防生湿。暑季本就湿重,若同时过度食用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脾气困顿,运化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