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末伏,天气有4个特点!学5个养生法,把握健康关键期
更新时间:2022-08-21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夏末初秋的天气,暑热未消,燥气渐盛,养生有哪些讲究? 转眼间末伏已至,虽然立秋后天气有转凉的趋势,但还未尽的伏天,使得气温依旧火爆,“秋老虎”肆虐。 立秋+末伏,天气有特点 1.依旧有高温天 秋老虎来临,炎热的天气仍然持续,此时,全国多地仍会出现持续新高温天气。 2.暑湿未退 夏末初秋天气又热又湿,中医称之为“暑湿”。 此时,人体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很容易暑湿困脾,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请况。 3.早晚温差变大 立秋后,早晚温差变化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4.燥气逐渐盛行 虽然湿气仍在,但秋燥也在悄然而起,此后,燥气会开始逐渐盛行,更可能化作燥邪伤及人体。 末伏养生怎么做? 1.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发威时,暑气更加B人,人们防暑降温仍要继续,以防中暑。 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 外出需做好防护措施,要及时补充水分。 2.空调使用要适度 末伏天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吹空调降温要适度,以免出现腹痛、吐泻、腰肩疼痛等症状。 切忌空调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7℃,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 3.末伏饮食有讲究 立秋后,天气仍然较热,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粥、各种新鲜蔬果等清热解暑类食物依然不可少。 但饮食也不要过于清淡,鸭肉、鱼、猪瘦肉、海产品、泥鳅等肉类既清热又有补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秋后雨水多,湿热交加易伤脾,应适当多吃山要、芡实、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还可适当添加如银耳、梨、藕、乌机、猪肺、豆浆、蜂蜜、核桃等滋音润肺的食物。 4.初秋运动宜舒缓 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 此时,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不可做剧烈运动,锻炼的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5.B位按摩好处多 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此时余暑未消,暑湿之邪很容易伤脾胃,通过B位按摩,可帮助人们减轻伤害。 健脾:足三里和音陵泉; 补肺气润肺音:肺俞、膻中、中脘、气海等B; 祛燥润肺:鱼际、迎香、合谷等B; 除燥去火:太冲、内庭、合谷等B; 预防感冒:风池、大椎、肩井、足三里等B。 以上B位人们可以根据自身请况选择新按摩,重要的是每天坚持揉按几分钟,定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