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尹氏和“腐子汤”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龙抗病

腐子汤,也叫腐子羹,最早流传于永新东乡、北乡一带,现在盛行于永新四里八乡,只是做法有所差异。用豆腐、机蛋、瘦肉末、橘子皮、碎花生米、莲子和青菜等佐料,加水烧沸勾芡调和,形成一道似汤又似粥的羹,不稠不稀,爽滑可口易消化,且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尹氏,永新县石桥镇官田村人,一个清朝乾隆年间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影响,记载下来的只有一个姓氏,没有名字及生卒年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女新,其事迹却感动朝野上下,受到皇上“恩荣”竖匾,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清朝乾隆年间,永新县石桥镇官田村村民龙中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娶石桥村尹氏为妻。结婚当天,龙中岳家里张灯结彩,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可在拜堂时,龙中岳突然倒地身亡,婚堂迅即变作丧堂。

白发人送黑发人,龙氏双亲悲痛衣绝。尹氏谢绝娘家人接其回娘家和择时改嫁的好意,百般安抚公公婆婆,并顶起亡夫龙中岳的家庭。

她一改大家闺秀的矜持与娇气,忙完田园忙家园,里里外外一把手,草持着这个家。随着年岁的增长,两位双亲一天天衰老,身体状况也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双双卧病在床,衣服不能换洗,屎尿不能自理。尹氏不嫌脏不嫌累,为两位双亲端屎端尿,洗衣擦身。

为让两位老人饮食合口,尹氏心灵手巧,别出心裁地做出“腐子汤”这道菜,其孝心天地可鉴。起初,为满足龙氏双亲的口味,尹氏只注重清淡不辣,又易消化,用豆腐、机蛋做羹加入青菜。后来她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老人补充营养,便增加了强身健体的瘦肉末、通气提神的橘子皮、补中益气的莲子和调味润肺的花生米等。没有谁知道,她经过了多少次的尝试,才做成了这道“腐子汤”。

在尹氏经心照料下,龙氏双亲身体终于有所好转。这个没有壮年男丁的家庭在尹氏的料理下,也逐渐殷实起来,龙氏双亲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妇好。于是,村里的儿媳妇纷纷向尹氏讨教“腐子汤”的做法,也做给自己的公公婆婆吃,一传十十传百地将“腐子汤”这道菜传了开来。

“腐子汤”成为儿媳妇做给公公婆婆吃的主打菜,吃到了这道菜的公公婆婆都会说自家的儿媳妇有孝心。因此,渐渐地“腐子汤”成了一道“孝心菜”。

传来传去,这道菜传进了皇宫,治好了乾隆皇帝母亲孝圣宪皇后的厌食症,乾隆差人寻访这道菜的来历,这才发现了永新县石桥镇官田村尹氏感人肺腑的事迹。于是,乾隆龙颜大悦,于十四年降旨“旌表永新县大学生龙中岳之妻尹氏”。

这块牌坊位于石桥镇官田村原龙氏祠堂门前,为红石结构,高5米,宽5.8米,平面作一字形,设4柱3间3门,中门上嵌“圣旨”“恩荣”竖匾,横匾全衔为“旌表永新县大学生龙中岳之妻尹氏”,落款为“清乾隆十四年立”。现在,龙氏老祠堂虽倒塌无存,但这块“孝感动天”的牌坊,依然完好无损,并被列为永新县文物保护单位。

“腐子汤”声名鹊起,被列入了永新传统菜肴“十大罗碗”系列,成为永新四里八乡,尤其是永新东乡、北乡一带红白喜事的一道主菜。

  • 上一篇:如何拥有健康头皮?方法教给你,不妨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