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甘肃人的面,“绿”了!(2)

地软包子,则以其鲜美,征服了整个甘肃乃至半个西北。在肉食盛行的甘肃,地道的地软包子却不用肉馅,仅用被春雨浸润的地软,配上粉条碎和豆腐,就够了。

这种包子,往往蒸出来比脸还大。不过甘肃小孩吃起来自有妙招,拿大碗装包子,吃时只需配一碗蒜汁、醋、酱油、油泼辣子混合,以香油点睛的 蘸汁水水,在包子上咬出一个豁口,拿小勺把味汁灌入包子,就可以慢慢啃着吃。这样抱着碗啃包子,大概是许多甘肃人的童年回忆。

甘肃人的面,“绿”了!

甘肃人的面,“绿”了!

地软包子最经典的吃法,灌辣子水水 。动图 / 小健健的everday

如此多样的甘肃 “春日限定 ”面食 背后,藏着一个“野菜宇宙”。

荠菜、香椿、蕨菜们,甘肃人吃得多了。在此之外,甘肃野菜种类之多,称呼与形态之奇,吃法之多元,足以令甘肃成为 独树一帜的野菜大省。且不说“灰灰、苦苦、芨芨 ”这种很适合唱rap的叠词菜名,就说什么机娃、羊角、狼肚,乌龙头……甘肃人,真的没在大山深处养了啥神奇动物?

甘肃野菜,七十二变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野菜只争春朝,在绵延三千里的甘肃,野菜浓缩了一年四季,大江南北。

在河西走廊,沙葱奏响大西北的狂野之味;在陇南、甘南,折耳根与大西南无缝对接;陇东大塬上,则有槐花、榆钱,与一山之隔的老陕们互相应和。如果你在春夏之际,去逛甘肃各地的菜市场,少不了看见篮篮筐筐里,五颜六SE的各类野菜。

不管是树上的芽芽,还是地上的苗苗,都被踏青的甘肃人摘来,拿开水焯一下,“拔去”苦味,再过一道凉水,装盘细切蒜泥葱花,烧锅热胡麻油,一勺熟油“刺啦”一声,春天的清新味道,就开满桌头。

乌龙头, 即楤木的嫩芽,甘肃最有特SE的野菜之一 。它们形如子弹,每逢三四月,就一颗颗在山野里次第开放,也在甘肃人的心尖尖上开出花来。

甘肃人的面,“绿”了!

左图:乌龙头,右图:五撮尖(五叶菜)。供图 / 后果

  • 上一篇: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湖北样板”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