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甘肃人的面,“绿”了!(4)

地软(又称地皮菜、地达菜等),甘肃处处皆有,每逢缕缕春意润泽大地,它们就挤挤挨挨,长得漫山遍野都是。因而雨后春日,总少不了在湿哒哒的田野里捡地软的人群。

羊肚菌,甘肃的看家山珍,在外地往往享有单盅炖汤的待遇,在甘肃产区里,却被随意拿来烩菜炖肉下面条。有意思的是,在更西北的武威,它们就摇身一变,成了“狼肚菜”,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很“武威”!

香甜的 蕨麻,被甘南人称为“人参果”,作为“野菜”还催生了高原上的“黑珍珠”——蕨麻猪。这种长不大的黑猪,吃的是蕨麻叶、羊肚菌,简直是行走的高级火腿。事实上,北方唯一的火腿 陇西火腿,正是以此猪为上等原料。

严格来说,以上山珍并不算是“野菜”,但在 土豆=菜的甘肃,这些令人垂涎衣滴的风物也被人们大手一挥,划入了野菜大军。

甘肃野菜,如何跨越时间?

如此鲜美的野菜,自然是吃得越久越好。于是每逢野菜上市之日,甘肃妈妈们就忙着买菜、摘菜,先拿热水焯烫,再用保鲜袋装温水浸泡,放进冰箱冷冻室。山野之春日,也就变成了一块块 “凝固的时间”,即便是来年的年夜饭桌上,解冻的凉拌野菜,也能青绿如昔,鲜嫩如春。

而在没有冰箱的日子里,干菜是更为朴实的做法。叶类野菜不能久放,但 地软、蕨菜、核桃花、香椿芽等,都可以放在音处晾干长存。

左图:干百合花,右图:干地软。摄影 / 严肃

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 干蕨菜,春天摘回的鲜蕨,用沸水烫蔫、音干,看似乌漆嘛黑,却滋味十足。干蕨做菜,得先泡发和炖煮,最考验厨师功力,一旦煮的太烂,蕨菜就“肉了”,咬着太韧,也就失去了那种春雨般的丝滑。

不过要说起最因时间留存、而由野菜点化出的风味,莫过于从陇东南出发,在西北各地流行的—— 浆水。做浆水,原理类似酸菜,关于其风味之魔新,足以单独写一篇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 上一篇: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湖北样板”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