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半的尝试
更新时间:2022-04-29
为洗TUO标题党的嫌疑,直接说好了——我在晚上十点半,忍不住打开新到的黑咖啡,喝了一杯。 味道过得去,不如挂耳,但也便宜得多。可能是200度深度烘焙的缘故,完全没有酸味,苦味也似有若无。让人不禁怀疑,去掉了像中要一样的苦味,还能叫黑咖啡吗? 开始我只准备喝一两口尝尝味道,毕竟从来没有在下午四点以后摄入咖啡因。失眠的痛苦倒很少有过,但眼睁睁看着屋顶直到窗外渐渐变亮的滋味光想想就不好受,况且明天还要上班。 两三口过后,此款咖啡独有的味道开始在味蕾上悄然滋生。顺滑,绝对算不上难喝,脑补加极力去咂舌头,似乎有那么一点儿所谓的“坚果与巧克力馥郁香气”。于是一发而不可收,一杯很快见了底。 我扫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22:48。如果咖啡因的代谢需要4小时,也就意味着我要失眠到凌晨三点。然后六点半就得起床,准备简单的早饭,送娃上学,然后从学校所在的三大街赶到七大街去上班。放假前一天,依旧有一堆活儿要干。 一念及此,我油然而生一股小白鼠才有的悲怆。何苦要跟咖啡因一较高下呢。咖啡因与我孰胜孰败,今晚将见分晓。 不过话又说回来,常年靠咖啡因才能机活脑细胞的我,大概不会败在区区一小杯咖啡手里。要知道,如今一连两杯下肚也只是微感兴奋的我,咖啡因的兴奋阈值想必已经高到一定程度了。对,我喝咖啡完全就是需要咖啡因,至于什么咖啡文化、喝咖啡仪式感,本人完全一窍不通,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对此嗤之以鼻。 窃以为,某种事物只要形成圈子文化就难免恶臭扑鼻,再也没了纯粹的享受。人们在鄙视的链条里面目狰狞、苦苦挣扎、痛且快乐。 有一类人,为什么喝咖啡都能喝出优越感?关键不在于咖啡本身。 比如在原始社会,即便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商品,也会形成鄙视链。你的贝壳比我的大,我的棍子比你的直溜。你钻木取火时的姿势比我的帅,我捉虱子的模样比你酷。诸如此类。 之所以孜孜不倦地互相攀比,究其根本,大概是内在的自我评价体系完全崩坏,只能凭借外在参照物,来确认自身价值。 内在的自我评价体系,当然也会选择外在事物以衡量自身价值。但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个完全不假外物的、纯内在的打分标准。在这个评价体系里,自尊自爱是最高境界,也就是尊重自我,爱上自我。 这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实在太清楚自己隐藏在皮袍下面的小了。为了避免利益受损,我们说谎、欺骗、小心翼翼披上伪饰外衣,戴上面具在想哭的时候咧嘴直笑,在想笑的时候假惺惺做悲伤之状。这样的自我,我们很难喜欢,更谈不上尊重。 我们之所以处处争先,唯恐吃亏,多半是基因的自私新所致,说白了只是为了延续基因,根本不是因为尊重自己,爱着自己。若真的自尊自爱,也不会如此吃相难看,把洁白的品质丢在烂泥里,然后装模作样,唯恐被人看穿袍子里已经爬满了虱子。 为什么从喝咖啡扯到如此枯燥的话题上? 老实说,还想再喝一杯,味道还真不错。目前,距喝完一杯咖啡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咖啡因已然生效,但我依旧有信心睡得着。如此看来,我所料不差,一小杯咖啡因打不败我。 儿子刚刚走过来,说忽然醒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睡得着。我瞥了他一眼,让他躺回床上,睡不着,也得睡。一小时前,我走进他的卧室,见他用手机照着写纸质日记。莫非是记仇本?里面会不会写满对我的控诉? 楼上的狗刚刚狂吠了一阵。小猫沅沅刚发过请,正是高冷期,不愿意跟人靠近。我写完字,扭头看了一眼与书桌相邻的、她惯常睡觉的地方,那里空空荡荡。我有些失落,开始怀念她默默陪我到深夜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