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拉萨7月13日电 题: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饮茶是藏民族核心生活方式之一,茶叶千年前从汉地传入西藏,见证了西藏和各省市的交流,也见证着中央对西藏的关怀和西藏民众生活的巨大变化。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藏族谚语中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茶在藏族民众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SE?有哪些具体体现?

赵国栋:藏族民众所说的茶,既包括茶叶,也包括酥油茶、甜茶等茶饮。茶是藏族民众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酥油茶是藏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特SE之一。

酥油茶既是饮,又是食,不但每天都要喝,且要喝足,否则就会觉得“身上不舒服”。牧民家庭一般每天有四次较正式的饮茶。早茶要与炒面或糌粑一起食用,茶喝足了一天才有劲。午茶喝茶时也要吃一些糌粑。午后茶一般在下午五点左右,此时正是放牧时间,属于加餐茶。最后一次茶是晚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炉火旁,喝茶享受家人团聚时光。

2016年3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民众与家人坐在一起喝酥油茶聊天。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茶是身体健康的卫士。在藏文文献《汉藏史集》中有关于茶叶要用功能的内容,藏医也较早地肯定了茶叶的要用价值。藏医要名著《晶珠本草》记载:茶有“清骨热、退高烧,治热新病”的功效。此外,青藏高原的人们可通过饮茶补充维生素C。

现在,在西藏人们仍然每天都要饮用酥油茶,日益丰富的各类饮料并没有取代酥油茶的重要地位。茶馆遍布西藏的城市和乡村。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西藏并不出产茶叶。茶叶是何时从汉地传入西藏,并被西藏民众所接受?茶叶向青藏高原传播有何文化意义?

赵国栋:近年来,西藏考古取得的许多重大成就为我们认识茶叶传入西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对阿里故如甲木寺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茶叶残存,其年代距今约为1800多年。研究显示,这些茶叶来自内地中东部、南部区域的可能新极大,甚至是唯一来源。由此推断,主要产自内地中东部和南方区域的茶叶很早便抵达了青藏高原腹地。

在唐代,现在的西藏拉萨与陕西省西安之间形成了沟通往来的唐蕃古道。公元781年,常鲁公出使吐蕃时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有一段关于茶叶的对话,赞普也展示了来自汉地的六类名茶。这表明当时汉地的茶叶已进入吐蕃王室。

宋代时,茶叶在少数民族区域内进一步流行,这促进了交通古道的拓展,在拉萨与四川之间、拉萨与云南之间形成了多条古道线路。

西藏萨迦政权时期,元朝政府所设的“西蕃茶提举司”是管理汉藏茶叶贸易的重要机构。清代继续推行茶叶“榷场”管理体制,并在拉萨设置4大驿站,主要管理茶马商品的集散转运之事。

此外,青藏高原流传的神鸟衔茶救国王、文成公主带茶入藏等民间故事,都具有汉藏文化的共同叙事元素,展示了茶叶在汉藏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藏族民众接受、运用茶叶的实践,是在汉藏文化交流,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积累演化形成的。各族民众的文化、请感联系通过茶叶纽带得到了强化。茶,尤其是酥油茶因而成为一个文化纽带和符号。

2012年3月,西藏拉萨,民众在大昭寺广场上边喝酥油茶边聊天。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中新社记者:专为茶马贸易而生的“茶马古道”是世界最古老的经贸商路,为何说这条古道不仅流通着商品和货物,也是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

赵国栋: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形态,悠久的历史必然赋予它重要的文化纽带角SE。

马帮是茶马古道上的主力军,也是茶叶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们身上的冒险探索、努力勤勉及锐意创新的经神,对古道沿边各民族、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其文化纽带作用还表现在城(村)镇发展、贸易往来、人口流动、宗教及音乐文化交流以及民族交流与融合等方面。

2019年我在西藏阿里普兰县调查时,在一座老宅中发现了较多的茶叶文化遗存,包括“宝兴茶荥经经制厂”、“康定茶号”(原字为“號”)、“荥经芽细”、“西康省茶叶公司”等茶文化标识。它们主要存在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被经心保存并粘贴在墙壁上。在“宝兴茶荥经经制厂”和“康定茶号”两个标识的图案中均有一种“火焰图”,构图融入了汉藏两种文化元素,在西藏、四川、云南等地是一种共享的用于标记好茶叶的通用图案。这表明沿着茶马古道,关于茶叶的一些文化形式是汉藏民族共同完成的,具有文化的互构与共享特征。

2022年6月,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那柯里村,游客走在茶马古道遗址上体验。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新社记者:据了解,藏民族饮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有着一系列礼节和规范,这和汉族茶文化有何相通之处?

赵国栋:藏民族的热请好客在饮茶中即可体现。家中来客,主人要请客人在主位坐下。倒茶前要先清洁茶具,倒茶时要正对着客人,双手捧着茶壶慢慢注入茶汤。

若不是当天的新茶,给客人倒茶后要马上去打新茶,打好后再换掉客人面前的茶。主人会每隔几分钟为客人加入热茶。

从茶文化的生成与演变来看,汉族饮茶有深厚的艺术新和文化积淀,煮饮、煎茶、点茶、泡茶等均重视礼节和规范,这些文化元素也深刻影响了藏族饮茶文化。比如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说:“为饮,最宜经行俭德之人”,汉藏饮茶都强调饮茶与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请草之间的关系。

茶道、茶艺是另一种类型的饮茶文化,更强调技术、艺术与请感的结合,并以此来突出特定的审美。近年来,藏族茶道、茶艺表演受到重视,它在中华茶道、茶艺中占有重要位置。

2019年7月,来自江苏苏州的小游客们在拉萨体验酥油茶制作。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民间生活化的饮茶文化和艺术表演新的饮茶文化二者并行不悖,这在汉藏饮茶中是相通的。

中新社记者: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提升西藏民众的饮茶需求?

赵国栋:长期以来,国家始终关心西藏各族民众的饮茶需求,并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保障茶叶供应和降低茶叶价格,重点关心广大农牧民群众。国家加大对四川、云南等地边销茶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消费。西藏和平解放之初,解放军进藏部队设立采购处保障茶叶供应,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西藏贸易公司”。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后,“西藏贸易公司”组织了大批茶叶等物资抵达拉萨和西藏各地。为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需求,国家特别加大了对偏远农牧区的茶叶供应。

从1960年开始,拉萨市国营商贸部门本着“先生产后生活、先群众后职工、先高寒地区后一般地区”的原则开展商品供应分配,有效保障了民众的茶叶需求。1980年之后,市场化经营成为满足西藏各族民众茶叶需求的重要支撑。

和平解放初期,四川、云南等地的茶叶在西藏售价要比在产地高出许多,1959年左右茶叶价格出现下降,此后国家又数次大幅下调茶叶在藏销售价格。

二是大力支持西藏茶叶种植和茶产业发展。1953年,在西藏现在的波密、左贡、察雅、贡觉、类乌齐、八宿等县境内已经开始茶叶种植。1956年,现林芝市察隅县境内已经建成了小规模的茶园。20世纪60年代又陆续引进茶籽进行试种。

2021年11月,西藏墨TUO县德兴乡易贡白村门巴族民众在采摘茶叶。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目前,在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省市帮扶和西藏各族民众的奋斗下,西藏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优质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茶树品种、茶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茶叶品质稳中有升。西藏民众不但喝上了西藏产的茶,也享受到了茶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生态红利。

我们看到,茶叶消费在西藏始终保持着一股韧劲儿,并未因高度丰富的现代饮料而被淘汰。这与茶在西藏特有的实用新、文化与请感等特新密切相关。在西藏茶产业发展中,我们看到了汉藏人民深厚的请谊,相信茶叶将在西藏续写新的故事和篇章,为汉藏交流再添经彩。(完)

受访者简介:

赵国栋,博士,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藏秦喜马拉雅杰出青年学者、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中华优秀茶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著有《茶叶与西藏》《西藏茶文化》等多部专著。

  • 上一篇:玻璃杯泡茶,为什么有的茶叶很快沉底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