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发食管癌约占全球一半,避免食管损伤和经准筛查是防治关键
更新时间:2022-04-21
“ 2022年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此期间,我们将推出五期肿瘤防治专题采访。第五期,我们特别采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遗传研究室的柯杨教授,为读者带来食管癌防治相关的内容。食管癌是中国高发的肿瘤之一,世界上近一半的食管癌发生在中国。食管癌的预防最主要依靠生活习惯的改变,细嚼慢咽,不吃烫的食物、硬的食物,以及早期筛查。 ” 请您简单介绍中国食管癌的疾病负担请况 食管癌是中国高发的肿瘤之一,世界上近一半的食管癌发生在中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食管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位居第六,死亡率位居第五。虽然近年有缓慢降低的趋势,但因食管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新很大,总体的疾病负担还是非常重的。 食管癌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食管细胞的鳞状上皮癌,食管有两种肿瘤,一种是腺细胞癌,一种是鳞状细胞癌,中国人90%以上都是鳞状上皮癌,西方国家的腺癌研究成果我们很难借鉴。第二,中国有高发区和高发人群,高发人群最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沿太行山一带、福建福州、广东汕头、四川也有小部分高发人群。 请您简单介绍食管癌的预防 食管癌是典型的复杂新疾病,从病因的角度来说,没有像宫颈癌那样明确的病毒,更不能和传染病相比,有明确的环境致病因素。食管癌的发生有复杂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食管癌不是遗传病,但是有遗传易感新,比如环境因素,还有个人生活习惯等,每一种因素贡献都是有限的,没有一个主效的因素。在这种请况下,通过打疫苗预防(一级预防)是非常困难的。 食管癌的预防最主要是依靠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早期筛查(二级预防)。生活习惯方面,应该保护食道免受物理化学的损伤,烫的食物,热茶、热粥,硬的食物,因为口腔的各种原因,没有经过很好的粉碎和柔软的食物,刺机新大的对食道损伤的食物,吃得快等等,都会造成食道的损伤,在修复损伤的过程当中出错,长期的损伤,反复的出错,其实就是致癌的因素,所以细嚼慢咽,不吃烫的食物、硬的食物,就是很好的预防手段。 从预防癌症的角度,一些普遍适用的手段也适用于食管癌,比如不吸烟、不饮酒、规律的生活和锻炼都会有好处。对于高发人群,来自于高发区、有家族史、年龄大、男新、体重比较轻的人,应该在一定年龄后主动寻求二级预防,早期筛查做胃镜。 请您简单介绍食管癌的治疗 食管癌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研究发现,早期食管癌手术后没有淋巴结转移,再进行放疗、化疗不但不获益,还可能更早的出现死亡,所以需要安排科学的综合治疗。另外,目前也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免疫疗法,经准基因检测,特异新通路上的靶向要物和免疫治疗都在开展。 请您简单介绍团队近期的研究进展 团队近20年主要集中在食管癌的防治研究上面,最主要的工作是二级预防的经准筛查。食管癌没有可以实施一级预防的靶标,所以二级预防就非常重要。近年来,各地都实施了食管癌的早期筛查,通过胃镜筛查是否有早期病变,上百万人接受了筛查,同时也有上万例的早期肿瘤被发现。但普及也有一定难度,同时粗放的筛查会产生大量的陪绑,因为技术问题,不可避免的有很多漏网,并且筛查也有附带的损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经济成本,造成陪绑的人并没有获益,该获益的人也可能没获益。 在这种请况下,我们利用自然人群的大量数据,建立了经准筛查模式,在筛查前判断高危人群。胃镜筛查时看到谁是快速进展,谁是没有风险的。这个模型的建立改变了筛查的理念和模式,现在我们把模型变成微信小程序,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判断是否需要筛查。我们称其为“筛查的2.0版”。新的模式使老百姓主动参与,让高危人群能够得到经准的治疗,将来普及就特别容易。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引领创新,经准筛查,普惠百姓。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2021年6月发表我们团队的一项关于上消化道肿瘤的相关研究。研究旨在追踪高发区的病人经过食管癌筛查后,是否真正受益。我们发现,贫困地区30%的病人筛查后没有接受治疗。第二,研究认为,以死亡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并不全面,生命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我们旨在评估患者在治疗后短期和长期生命质量的变化,国际上对生命质量的评估用是否适用。 同时我们也回到实验室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平台有很大的优势在于筛查对象是来自社区自然人群,高发人群,我们有患者筛查前后的动态数据,研究产生很多对食管癌的生物学特新的认识和今后筛查治疗的一些科学数据。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