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全职妈妈的“无意义感”,从何而来?

前些日子,一名校毕业的全职妈妈,讲述疫请带给她的恐惧和思考。

一日三餐的准备,老大老二的玩耍、学习以及所有家务等,这些令她完全没有自己时间。

她每每面对饭点过后的一片狼藉和理直气壮地抹嘴回屋办公的老公,无意义感和隐藏在心底的愤怒将其内在填满。

道理很简单,买菜做饭带娃打理家务,是被视作没有成本且不产生经济价值的杂事。即便有市场价参考,内在依然无法平复。

因为和“赚钱养家”的男人比起来,自己无论如何是没有时间与理由安静地吃完一顿饭,也没有私密空间喝咖啡、休息的。

同样是做事,一个因为有正当工作的理由就能获得报酬、地位和尊重;一个却因全职既没有工资又不被肯定。

她很想问一句:全职妈妈难道不创造价值吗?

全职妈妈内在的无意义感从何而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全职妈妈,不工作代表不创造价值?

影片《82年的金智英》中的女主尽管事先充分地想到“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失去青春、健康、工作,社会人脉,甚至人生规划、未来梦想”。

尽管她一再地向社会、文化的限定认同,并合理化诸如“默许的规矩”、“隐形的不公”这一切直至失去话语权,不,她也许失去的还有自己。

但当成为母亲离开职场,手腕受伤,她被反问,饭是电子锅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手腕怎会痛......

过年去婆家扮演好儿媳,本想留时间回娘家,却因婆家女儿到来被要求留下招待。爱人照顾女儿,她感恩戴德。对爱人不满自己却要想着抱歉。

外出带女儿喝杯咖啡,被西装男子讥讽为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的“妈虫”......

最后,她终于在一点一滴地累积后崩溃。并经由无意识呈现,启动了生活原程序的出口,道出了压抑许久的愤怒。自己看见了自己。

直到此时,她才获得爱人的看见,在其鼓励和支持下走进经神科诊疗室。

医生告诉她:面对病人,最难的治疗过程就是能够坐在这里。

而能坐在这里的前提是,自己看见自己。

因为只有自己看见自己,才有机会让别人看见自己。

谁说全职妈妈不外出工作,就意味着不创造价值?当你自己开始肯定自己,无意义感便会慢慢消失。

我们不否认来自文化、社会的限定,对全职妈妈的评说会有偏颇。然而,全职妈妈自己怎么看待、诠释和解读,这是至关重要的。

说个现实的,即便是家中老人或靠谱的他人,谁又能和母亲、妻子经力、体力到用心的科学养育来媲美?

说到这儿,也许你也认同,全职妈妈创造价值,而且价值很大。毕竟孩子说大了事关社会、民族,说小了事关整个家庭、家族。

那么问题来了,全职妈妈的低价值甚至无意义感,到底来自哪里?

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也许即便头脑知道来自外部,不应认同,但知道也许也做不到。于是就这样轻易认同并被外部左右了。

这也许就不仅是全职妈妈的困或,也是很多人的困或了。

02

全职妈妈是背锅侠?

美剧《成长的烦恼》中,生养了三个孩子的母亲Maggi和丈夫杰森达成一致,在最小的孩子本恩上学后重返职场。

丈夫杰森39岁,是个经神病学专家,本应就职于长岛最大的一家医院担任科主任,却因全职在家15年的妻子重返职场,经充分协商放弃了职位。

杰森清晰的爱与支持,Maggi的清爽、不内疚,只是令家庭中主内、主外的人发生了变更,其它一如既往的灿烂。

换作国内,有几人能像杰森一样自己留在家里支持妻子重返职场?而重返职场后,妻子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不内疚?

想必在丈夫做决定之前,就已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文化的,将男女角SE固化并限定。

即便真的违反常理做了,也许关系中那些暗藏的说不清的暗流涌动,让人浑身不爽。

我想起多项关于幸福的调查,都指向良好的人际关系品质与个人的健康快乐。老弗爷说,成熟的人的快乐来自新与攻击驱力即爱与工作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快乐的人能表达真实的自我。长久以来累积的不真实感会增加人内在的无意义感。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有相互联结的需求。

看来,健康、快乐、幸福的人具备爱、工作、表达、成长与联结的能力。

早期,金智英因社会、文化的认同,爱的能力在生活中被消磨,真实的自己一再被压抑,日常生活被琐碎填满,失去了自我成长以及和他人联结的能力。

无意义感不断扩张、滋生。

Maggi虽也是全职,但她和杰森的爱稳定而浪漫,每周他们都会有单独外出的时间“纪念他们生了三个好孩子”。

杰森去大西洋城参加学术会议也大多会带着妻子。迈克15岁那年,他们独自外出旅行。

对Maggi而言,全职妈妈的生活,重复的枯燥与丰富同在,她被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填满。

说到这,也许你发现了,无意义感并不一定来自全职妈妈,在于是否保有爱、工作、表达、成长与联结的能力。在于自己如何过生活。

毕竟,现实中不乏拥有世俗的成功却依然深感低价值、无意义的人。

说到这,也许你也就认同了,全职妈妈的低价值,来自内部而非外部。全职妈妈只是背锅侠。

所有的低价值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现实身份带来的, 都在于自己如何诠释和解读来自外部的评价。

而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早年的成长、现在的自我成长和关系的秘密。

03

打破低价值的3种方法

1、真实的表达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其他,但凡认为我不好,我很差劲,我不值得被爱,我不配拥有......怕被否定、被拒绝,认为自己做的是"边角料"的杂事,不挣钱又没有经济价值,这都反映了内在的低价值感。

这些想法的植入,一定有来自早年的成长经历塑造。

识别出他们,将过去和现在分开。自己看到、肯定自己,并真实地表达感受你就迈出了重要一步。

接受心理治疗后的金智英,识别出儿时爸爸对自己的贬损和攻击,这是爸爸的错,不是她的。

她可以反击侮辱她“妈虫”的西装男子:你怎知我的成长经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别忘记了,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自己的看待和解读才最重要。看待和解读的过程也是将自我和他人分开的过程,边界在无形中树立。

2、把持界线,温和而坚定的对不合理要求说“不”。

美剧《成长的烦恼》中,即便妈妈全职,不同区域的家务、收拾屋子、倒垃圾等等,在家里都有明晰的分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当然背后是深沉的爱与联结。

因为对家务的规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来源。是增加家庭内部关系联结的手段。

也许我们早年被植入了别人设定好的人设,要隐忍,要付出,不能有怨言。

但当长大,我们不再是以前那个怕被否定、被拒绝,处处被设限的小孩,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找到信心、勇气和力量,温和而坚定的设立边界,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真实的自我。

3、爱自己。

不管生活多么紧张忙碌,给自己留一点空间,找到自己的爱好,在生活中通过联结,获得爱,让爱的能量流动,自己看见自己,并被他人看见。

也许没人因为你坚持母Ru喂养,邀请你分享经验心得;

没人因为你生病还起夜照顾宝宝,为你记下功德;

没人因为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给妈妈发奖金……

也许有的,只是社会对宝宝的夸赞,对妈妈的忽视与问责。

但是不要忘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诠释和解读却是你的事。

你可以选择走进健身美容馆,让形体、面容得到悉心照顾;

你可以选择走进心理成长课堂,让内心更加和谐;

你可以选择穿漂亮得体的服饰,让气质形象更加优雅;

你可以选择和闺蜜逛街、吐槽,让自己忙碌之余,有片刻闲暇;

你可以选择真实地表达自己,包括拒绝别人;

你可以在累了、倦了,做个宝宝,被他人照料;

你可以在悲伤、委屈时,尽请地哭个够;

你可以选择 ......

爱、工作、表达、成长与联结的能力,不是自私、不是匮乏,是爱自己。当内心被爱填满,爱会满溢给周围的家人、朋友、事业和生活。

自己看到自己,“我是有用的”“我是有价值的”,无意义感烟消云散。

作者 | 么利华 编辑 | 花花

END

  • 上一篇:怀孕最好不要喝这些饮品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