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我老了你会怎么孝顺我”,3岁儿子的回答,爸爸脸红

前几天走在路上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机起了我更多的思考。我想把这个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商场里碰到了一对父子,年轻的爸爸牵着三岁的儿子,儿子走累了,撒娇让爸爸背着走。

爸爸就顺势问儿子:你现在累了要爸爸背着,那么等爸爸老了走不动了,你会背着我吗?那时候你怎么孝顺我啊?儿子想了想:等爸爸老了还有妈妈啊,让妈妈背着你,说完直接窜上爸爸的后背了。

爸爸听到这样的话,感觉要被气坏了,但是感觉孩子还小,也就没有继续反驳,背着孩子就往前走了。

虽然我们认为这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但是背后却映色出太多的现实问题。

我们总喜欢用这样的假设去问孩子,想听听他们的说法,目的就是想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关心,想得到一丝丝心灵的慰藉。

不过有时候孩子无意的说法,又让我们心生酸意,感到有点失落。

为什么我们会介意孩子的无意说词?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爱和关心都给孩子,不求回报,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在家人的爱护和关心下健快乐成长。

虽然不求回报,但我们却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孩子的回应,希望他们尊重和珍惜父母为他付出的经力和感请,这或许是我们最看重的,也是我们能继续为孩子努力的动力源泉。

但是现实是,不是三岁的孩子没有意识,就连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用心和付出。

在他们眼里家长的付出是应该的,是正常的,自己的索取可以是无度无回报的,这就造就了这些孩子们心中只有自我,不曾考虑家长的心请。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会忽略父母,只考虑自己呢?

1. 传统思想

传统思想奠定了“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很多家长养育孩子,并希望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希望现在自己努力的付出能换来今后孩子同样的反哺意识。

可孩子习惯了父母这样全心的付出,却忘了适当的关心和体恤父母,把这种索取变成了常态。

2. 父母的过于宠溺

出于对孩子的疼爱,父母不忍心让孩子遭受任何的压力,自己却愿意付出所有。

孩子没有了压力,也就不会有长大赡养父母的意识,他们会更多地考虑自己,忽视父母的感受。

3. 家庭给孩子的依赖

我们总喜欢把孩子放在身边,为他们打点一切,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的日子,也更依赖父母,无法独立。

他们不能有独立人格,也就不会独立行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这正是父母的大包大揽造成的后果。

如何提高孩子的赡养意识?

1.养儿防老的想法不现实,但是让孩子树立赡养的意识是很必要的。让孩子们多独立,更多的体验社会。

而不是由父母包办生活,只有经历过社会的打磨,他们才能真心知道家长的不易,也会更加体恤和回报父母。

2.平时多给孩子一些这样的引导,要告诉孩子,赡养老人也是义务,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过也不能太过频繁。

其实让孩子天然养成照顾父母的意识,需要父母言传身教,平时也需要多疼爱孩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岁孩子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童言无忌,等到孩子长大,接受更多正确的教育和知识。

他们或许会明白父母的心意,反哺父母,赡养父母,那时候我们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 上一篇:趁着居家逆袭成为“别人家的爸妈”,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