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兒童染疫或損大腦 後遺症數年內浮現

圖:劉宇隆表示,校方應呼籲家長讓學童接種疫苗。

【大公報訊】記者邵穎報道: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確診宗數高企,而本港3至11歲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卻仍然維持在六成水平難以推進,約有14萬名3至11歲兒童未接種。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表示,不要以為新冠只是普通流感,兒童感染後可能在未來幾年才陸續浮現長期後遺症,包括兒童大腦發育受影響等,呼籲不相信疫苗的家長要看事實。

劉宇隆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經檢視1100多名染疫兒童的個案後發現,一成半患者都曾出現抽筋症狀,雖然大部分都是由發燒引起,但比例遠較流感或副流感高。

他形容新冠後遺症的清單「講也講不完」,包括大腦發育受影響、部分器官萎縮、胰臟受影響而令患糖尿病風險增加逾四成、经子缺損等,強調接種疫苗後出現死亡、重症、抽筋及腦炎等的機會大大減少,甚至接近零。

學者籲學界推動接種

劉宇隆提醒,市民不應將新冠病毒視為感冒,認為校方應呼籲家長讓學童接種疫苗,才有望將該年齡群組的接種率推高至九成。他又認為,學界之間應該公開每間學校的接種率,目的不是比拼,而是發揮推動作用、同舟共濟。

他還強調,本港80歲以上長者接種三針疫苗後,染疫死亡率仍然有1%,預計長者接種第四針後可減低死亡率,拯救幾十名甚至百名長者。他說打第四針不是用作預防感染,而是希望降低染疫後的重症或死亡率。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染疫兒童於康復後兩至五星期,有機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引致全身嚴重發炎,構成「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患者可能突然持續多日發燒至攝氏39或40度,腦部疲倦、活動能力減退、腸道或受影響,還可能會令小童凝血有問題,出現血流不止的请況,亦有機會出現類「川崎症」症狀,嚴重個案甚至會影響心臟,導致心衰竭,要用強心藥物支持,呼籲家長如果發現小童康復後出現這些徵狀,要盡快求醫。

  • 上一篇:前港姐陈茵媺冻龄似少女,次烹饪新鲜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