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11种不良教育习惯,毁掉孩子一生!
更新时间:2022-05-03
1.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宝宝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2.永远不对他进行经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宝宝将来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请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4.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5.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7.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8.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10.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机MAO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1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反馈总结:父母平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因为宝宝常常以父母做模板,有样学样。 父母不良的教育习惯,随时可能打击宝宝的信心,让宝宝学坏,甚至可能会毁掉宝宝的一生。 父母越“懂”孩子,孩子越优秀 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中有一个13岁的男孩何家进。 曾在英国参加的智力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誉为是“天才儿童”。 但是短短三年时间,他却没有了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多了很多的不良行为。 这一切原因都要归结于他的妈妈。 原本他喜欢编程,但妈妈非B着他学医。 在《天才儿童》比赛中,妈妈强迫他选择与医学有关的题目。 妈妈总是按照她为儿子规划好的路线来“鞭策”儿子,最后却毁掉了孩子。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心灵密码,只有父母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了解他,看见他,孩子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但是许多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揣测孩子,过分地以“孩子”为关注点,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实际上,每个孩子的最大诉求不是被指责,而是被理解和支持。 只有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点,真心地接纳他,这样的孩子才会更自主、更优秀。 在《小欢喜》中,杨杨的妈妈是一个“懂”孩子的母亲。 杨杨的新格叛逆,父亲每次和他硬碰硬都遭到了他的反抗。 而妈妈刘静却认为“只有爱和理解才能赢得孩子”。 为了了解孩子,她带着爸爸一起去玩了赛车,得到了和孩子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杨杨不想读书,想去舅舅的汽车厂打工。 妈妈也会尊重他:我知道你最喜欢车了,我也支持你的梦想,你看你舅舅那儿的汽车工程师也是在学校踏踏实实学出来的。 杨杨一瞬间被妈妈点醒,为了他的梦想,开始了努力读书。 作家简·尼尔森说: 孩子从十岁开始,父母赢得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坚定、和善、尊重的态度,先和他站在一边。 孩子成长的最大价值感来自“父母能懂得我的需要”。 孩子在被看见和被理解中才能找到他的最大价值,拥有最大的动力。 爱孩子就要如他所愿,尊重孩子、支持孩子,以接纳的方式介入孩子的成长。 我们用柔软的心慢慢走近孩子,才能赢得他。 人民日报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家长是孩子最忠实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能伴随孩子成长,为他倾心付出的时间就那么一段,机会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教育的路上,没有一个父母能轻易收获完美的孩子。 你对孩子的付出,就是孩子对你的回报。 因此: 父母不轻易“缺席”,才能换来孩子的倾囊相待; 别把孩子“抓”太紧,让他有翱翔天空的本领; 把孩子“捧”得高一点,让他有机发潜能的本事; 别轻易“跑进”孩子的边界,才能铸造辉煌的未来。 关于教育,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90%以上的付出,都是无用的。 是不是特别扎心? 当妈多年,一直在反思,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人呢? 物质的给予,满足的只是一时的欢喜;一生的喜乐,需要渗偷到生活的填充。 早晨的温柔、席间的倾听;学习时互相促进,无聊时寻找乐趣;犯错时的引导,受挫时的耐心,以及被欺时的撑腰。 孩子渴望的,始终是父母用心的看见、尊重、耐心与理解。 ▍文章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