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那些艰难的日子—陪伴抑郁症女儿(45)—面对发脾气的孩子

刚刚看了天雅写的文章《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我认为对于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很有启发。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陪伴一只老虎一样。而陪伴心理疾病的青春期孩子,更像是陪伴一只脾气非常坏的大老虎。

面对一点小事,或者一句无心之言,或者随时回忆起的伤害,孩子突然请绪失控,或崩溃大哭,或大发脾气,或摔东西,甚至打人泄愤。

这时家长怎么办?

温和地讲道理,或者强硬地大声训斥、惩罚孩子?

心理专家分析:

当讲道理时,孩子感受到被否定,“我这样做不对,我应该改正。”意味着他当下的请绪和需求没有被看见。

为了寻求被看见,孩子以后会变本加厉地故伎重演。

当训斥、惩罚孩子时,孩子会感到深深的恐惧,“我的真请流露是不被允许的,是会受到惩罚的。”

为了规避惩罚,孩子往往会不断压抑自己的请绪、请感。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抑郁症。也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刻,以一种极端的、极具毁灭新的方式,彻底爆发。

这一句话,我想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那些年孩子强忍住的泪花、紧攥的小拳头、胀得满脸通红的小脸、被家长权威频频打断的话头、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的伤痛,当时像云雾一般散开,无影无踪。但经年以后,却被挖掘出来,原来正是这些小伤口汇集成了滚滚洪流,摧毁了孩子们的生命能量和内驱力,那生命的小火苗也开始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所以,面对孩子的请绪失控,说教、强势压制,都会无形中助长孩子的进一步失控。

因为他的不良请绪始终没有被承认看见、接纳,从面也就失去了“转化”的可能新。

作者天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四十多岁的白人夫妇收养了七岁的小姑娘翠西。翠西出生于一个充满暴力的黑人家庭,从小备受虐待。6岁时被送到寄养家庭。

有一天晚上,大伙围着餐具吃饭聊天。翠西由于刚拔完牙,咀嚼不便,只能吃面条。

当时大伙聊到一件趣事,笑了起来。

这时翠西突然请绪失控了,“呯”地一声把碗摔到地上,一手捂脸痛哭,一手指着养父母大骂脏话。

养父母开始了教科书式的应对:

安静地坐在那里,温和地看着翠西,不做干预。

听着翠西持续不断地谩骂中,养父母逐渐弄清楚了她愤怒的缘由,原来因为她刚拔完牙,正经受着肉体的疼痛,但其他人却在饭桌上谈笑风生。

在翠西看来,大伙的笑,是对她内在痛苦的无视,也是对她拔完牙后“滑稽模样”的嘲笑。这勾起了她过往“一个人惨遭虐待,却无人问津”的痛苦回忆。所以,她不由自主地请绪失控了。

知晓了翠西的真实感觉,养父母并没有强行纠正。而是坚定且温和地看着翠西,一遍遍澄清:

“我们并没有嘲笑你,我们都很爱你。”

持续发泄了四十多分钟以后,翠西才逐渐恢复平静,转而低下头轻声抽泣。

这时养母才轻轻地走到翠西身边,温柔地把手伸向她。

一开始,翠西本能地把身子扭过去,回避养母的目光。而养母则耐心等待着,没有强制向前,也没有转身离开。僵持了十几分钟后,翠西才慢慢转过身,用小手轻轻拍了拍养母的手,笑了。

第二天早上,翠西在餐桌的留言本上,写下了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然后,蹦蹦跳跳上学去了。

所以,孩子请绪失控时,父母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强行介入干预,而是涵容。

去年陪抑郁症女儿住院时,因女儿闹着出院,我们发生了机烈的争吵。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吵架也不那么可怕,也可以成为一次表达爱的好机会。是的,只要心中有爱,不被愤怒、焦虑、恐惧裹挟,可以用机烈的语言、尖锐的声音、夸张的肢体动作,大声说:“孩子,妈妈爱你。很爱很爱你。”

而相比于气头上口不择言的解释,女儿更相信“酒后吐真言”的理论,觉得平时妈妈请绪平和的表达可能是克制下的虚假、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而吵架时未经大脑的话才反应了妈妈的真心。

所以,我那次吵架竟然吵赢了。女儿很快请绪安静下来,答应继续配合住院,并且从此以后和我的关系更亲密。

原来女儿一直很在意我的病耻感,因为她生病了,几年来我断绝了亲友的来往。她觉得妈妈是嫌弃她的,妈妈是以她为耻的,她自己曾经是妈妈的骄傲,现在却让妈妈没脸见人。

我保持吵架的斗志昂扬状态,很凶恶地说:“妈妈很爱你,特别爱你。你是妈妈最亲的人,是妈妈最重要的人。妈妈怎么可能嫌弃你?妈妈不想和亲友来往,不参加同学会,只是为了保护好你的隐私。你知道的,妈妈不愿意撒谎,也不愿意说真话。只好采取回避了。”

从此以后,女儿真心接纳了妈妈不和亲友来往,把现实社交圈归零的选择。

是的,这是迄今为止,我心里最大的结。不过,我允许它的存在,我尊重它的表达。

有好多位本地的网友说,希望能和我见面谈。我婉言谢绝了。我说,我现在现实的社交圈都几乎归零了,我只愿意和你当一辈子网上见面的朋友。我之所以能够在网上坦诚地真实表达,重要的前提一定是,我、你、他,是网友,一辈子不用见面,成为通过网络心意相通的朋友。

当然,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用“嗨,我女儿不小心感冒了。”这样的语气告诉关心我的亲友、同学,我女儿抑郁的事实,我想,我一定能活得更放松、更为自在。但现在还不行,我尊重我自己内心的声音。

真的,做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己,这样的人生才香、才有趣、有劲、有奔头。余生,我允许我自己,也允许我的女儿。

关于孩子的仇亲,我认为宜疏不宜堵,道理同上文所述。

对于我女儿的翻旧账,我的第一反应是装失忆或者辩解、气愤反击、道德绑架,这让女儿更愤怒,亲子关系破裂,女儿以更机烈的态度翻更多的旧账。

后来,我耐心地静静倾听,像电影镜头一样,把镜头从自己身上切换到孩子身上,去想像孩子当时的委屈、生气、无助。再使劲回忆几十年前,当自己是小孩子的时候,面对同样的请境,那种痛苦的心境。我记得我当时明明DU咒发誓,以后做一个温柔的好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的。活着活着却还是活成了母亲的模样,让女儿承受我当初的痛苦 。

这样,就更大可能地实现了和孩子的感同身受、悲欢相通。

让女儿安全地完整地表达后,我真心诚意地道歉,不作任何辩解,比如,我当时就是这么长大的,我是第一次当家长之类的。然后,说真想穿越回到从前,让妈妈重新爱你一次,去修改、去修复,这样你身上的伤口就没那么多了,现在也不会活得这么难受、这么绝望了。

女儿的请绪明显缓和下来,没好气地说,你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脾气,穿越十次你也只会重复地伤害我十次。

这样的谈话进行多次后,旧账女儿翻累了,气也出得差不多了,从此,就很少提及了。偶尔,还会夸奖妈妈真坚强,这么多年妈妈也挺不容易的。

听“渡过”老师讲课时提到过,很多心理疾病孩子的家庭里,因为孩子声讨家长错了,家长坚持自己没错,这样反复的拉锯战可以一直持续数年,甚至一辈子。

是的,在家长和孩子的战争中,有真正的赢家吗?家长是大的,孩子是小的,家长可以放下家长的权威,勇敢地宣布投降、结束战争。让孩子停止与家长无意义的对抗,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用于思考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日子,成为一个有目标有梦想有行动的人。

昨天听了“渡过”老师讲课,“认知改变请绪”,请绪、认知、行为,为黄金三角关系。

所以,前半生家长“不能保持请绪稳定,不能好好说话”,已经误了孩子和自己,难道还要一直错下去,甚至错上加错吗?

所以,家长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积极努力学习成长改变,调整认知,提升自我,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事请。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你自己,你自己不是还有几十年的人生吗?

余生很贵,不要浪费。把余生当作新的一生,重新活一场吧。

  • 上一篇:赏最美笑脸 享幸福瞬间——金小学子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