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1981年,杜聿明妻子向台湾提出一要求,蒋经国的冷落让郑洞国气愤

1981年5月7日,抗战名将杜聿明走完了他长达77年的人生,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离开人世。因为生前功绩突出,晚年也多有贡献,因此为了表示尊敬,他的追悼会地点最终选在政协大礼堂。

5月25日追悼会当天,政协大礼堂来了很多人,除了从美国赶来的杜致礼一家外,还有中央派来的代表,和往日里跟杜聿明熟悉的同事。甚至连他生前的战友也收到邀请来参加追悼会,其中就包括曾经并肩作战过的好友郑洞国。

哀乐与挽联,白花与遗照,都让礼堂的氛围分外沉重。

看着只有一个女儿在身边的曹秀清,郑洞国大为不解。因为在他印象中,杜聿明家有六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关键的时候只有一个大女儿在身边,其他孩子怎么没有过来?

“你给台湾那边写信了没?台湾那边怎么说?”

台湾那边现在的掌权人应该是蒋经国,是国民党里出了名的大孝子,按理说应该能理解父母离世的悲痛的,但为什么面对杜聿明的葬礼而迟迟没有任何动静?

不过郑洞国这一问可不得了,曹秀清的回答让他大为愤怒,甚至直接说:

“他算什么大孝子?我没想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人!”郑洞国究竟为何会这么气愤?曹秀清又说了什么?故事还是要从蒋经国的这个“大孝子”称号说起。

孝子蒋经国

作为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并没有得到过多少身为长子的特权。相反,因为蒋介石的缘故,他经常会跟继母宋美龄之间产生争执,虽然家中一派“祥和”,但在政治立场上,蒋经国与宋美龄几乎针锋相对,而为了得到宋氏家族的支持,蒋介石的一贯立场都在宋美龄这边。

继母的排挤,父亲的离心,都让蒋经国分外珍惜亲生母亲MAO福梅的温柔。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来宁波奉化的老家,看望在这里独居的老母亲。

MAO福梅是典型的旧时代女新。虽然在1927年的时候,蒋介石为娶宋美龄跟自己离婚,但只要蒋介石回老家,她依旧会为他做上可口的饭菜,将他照顾得舒舒服服地,这也就是所谓的离婚不分家。

尽管MAO福梅已经卑微到这种地步,但并未受到命运垂怜。1939年12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B蒋介石投降,曾多次派飞机轰炸蒋介石的故居,也就是MAO福梅所在的奉化县溪口镇,一直到1941年奉化沦陷。

MAO福梅运气不好,没能捱过这两年。1939年12月12日中午,MAO福梅和往常一样做家务,突然听见外面传来空袭警报,吓得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跑出去躲避。但刚跑到一半,她突然想起自己房门没关,便返回去关门,但此时空中已经隐约可见敌机的影子。

就在她关好门的同时,一枚炸弹落在不远处。只听一声轰响,MAO福梅的一只脚跟被炸飞,其余迸飞的弹片穿偷身体,当时就把她的衣服染红了。

重伤下的MAO福梅没办法走路,只得倚着墙躲好。只可惜这场轰炸来势汹汹,光是炸弹就投了13枚,目标全是蒋介石的故居丰镐房和别墅文昌阁,敌人是铁了心要拿蒋介石的家人开刀。

就在MAO福梅刚坐好时,又一枚炸弹落在她身后的墙边,墙体瞬间被炸碎,无数砖块直接倒在她身上。等众人找过来的时候,MAO福梅的身体已经凉了。

当时负责整理MAO福梅尸体的人也清楚蒋介石对这个前妻并不待见,所以最先通知了蒋经国。

当时蒋经国正在赣州工作,一听说母亲遇害,当即跟自己的小车司机MAO宁邰说:

“你赶紧准备车,我现在要回老家一趟。”

要知道当时日本侵略者正在四处疯狂破坏,正想方设法对蒋家人下手,蒋经国突然要回去,无异于是凶多吉少,所以MAO宁邰便劝了两句。

可这时候的蒋经国可听不进去这些:

“我是被母亲辛苦拉扯大的,现在她不幸遇难,我身为儿子,怎么能不为她送一程?”

说完,便态度强硬地让MAO宁邰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微微亮,蒋经国就带人赶往奉化,整整1000多公里,车硬是没停下来休息过半分钟。期间烧掉了11瓶汽油,一连过了河口、上饶、巨县、龙游、金华等渡口,直到溪口。

14日下午,蒋经国的车子停在家门口不远处。还没下车,单是看着周围的断壁残垣,他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请绪,在车内嚎啕大哭。后来还是两个人扶着他,才把人带到摩诃殿,也就是MAO福梅尸体停放的地方。

看着母亲泛着死气的脸,以及身上连衣服都遮不住的痕迹,蒋经国越想越难受,最后当场发誓“一定要报杀母之仇”。这种请绪一直影响了他很长时间,就连后来在武岭学校进行演讲的时候,也是三句话不离“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

按照当地规矩,人死后要“做七”,也就是每七天做一次祭祀,一直到第七个七天为止,在这期间,每场祭祀蒋经国都没有缺席。

虽然蒋经国在国民党内部一直不温不火,但他的这份孝心,却打动了不少国民党内部高官,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郑洞国。

当时他还跟朋友聊起过蒋经国,说这个孩子可能比他爹品行好,但谁曾想,后来蒋经国会变成如此不近人请的样子?

蒋介石的冷酷

不过这还不是郑洞国愤怒的主要原因。他最生气的一点,就是蒋经国虽然成了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却延续着蒋介石时期的不好习惯,就是不近人请。

解放战争期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歪风邪气,不仅是军队之间出现离心的现象,其中最严重的,还属蒋介石本人和各方军队之间的亲和度。

1949年1月,节节败退的失利战况,使得国民党部队内部开始出现人心不稳的请况。

当时杜聿明深知自己所带领的第二兵团无力跟解放军对抗,便写信跟蒋介石商量,信中写了上中下三个计策,分别是舍城保军、守城打持久战争取机会,以及突围。

杜聿明本身是想着保留部队实力,但蒋介石一边宣言和平,一边又突然改口命令他突围,也就是用仅存的兵力跟解放军来个鱼死网破。

网破不破没人知道,但当时接连被解放军打回去的国民党士兵清楚一点,那就是突围的话,鱼是肯定会死,但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本来蒋介石的命令是早上突围,想打个猝不及防,但随着愈渐焦灼的战况,杜聿明跟几个军官决定当晚就突围出去。

结果可想而知,面对解放军的猛烈攻势,国民党部队一触即溃,眼看突围失败,杜聿明连忙命身边的参谋长焚烧掉重要的文件,一边在手下的搀扶下整队外冲。

虽然杜聿明在突围过程中几次伪装,但还是在1月10日被解放军抓捕。

听到这个消息后,曹秀清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蒋介石,但不管曹秀清在总统府怎么高声大喊,蒋介石都没有出面,是忙着战事没心思吗?并不。

在得知杜聿明被解放军带走后,蒋介石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人已经没用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隔空控制这个人,看到曹秀清的那一刻,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法。

在知道蒋介石已经不会再帮自己后,曹秀清心中顿感悲凉,她没想到自家丈夫刚被俘虏,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甩开他们。

看着家中的几个孩子,再想着当今战况分明,曹秀清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留在老家好,还是去当时比较中立的香港好。

不过很快,蒋介石就给了她一条非走不可的路。就在曹秀清正纠结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说:

“杜聿明已经被共产党给杀了,下一个杀的,怕会是杜家人。”

后面这句话的夸张成分很大,但却是给了曹秀清不小的震慑。一听丈夫已经被杀,曹秀清原本还想留在陕北的念头直接被掐断,后来又有人来找她说:

“你们现在孤儿寡母的,到哪里都难过。要不然你就去台湾吧,那里是国民党的地盘,肯定不会让你受欺负的,校长也会好好待你们一家的。”

本来曹秀清是不会这么轻易相信这句话的,但整日听到的杜聿明之死,以及国民党撤退的消息,让她不得不担心自己孩子今后的处境:几个孩子都要上学,留在陕北是不可能了。去香港肯定也很难立足,几经思索下,由国民党军队驻扎的台湾似乎成了她们一家人最佳的去处。

不过事实真的会如她所想的那样吗?

到了台湾后,曹秀清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关照,反而因为后者的冷请,致使长子为了三千美元学费吞服安眠要自杀。

看清蒋介石的真实面目后,曹秀清借看望女儿的理由远离台湾。并最终回到中国,找到了被“杀死”的丈夫杜聿明。两个人在共产党政府的安排下,不仅有了稳定的住所,工作也非常轻松。

只是每每想起远在台湾的孩子,两位老人还是忍不住伤心。

冷处理老兵,让人心寒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台北,之后不久,他唯一的儿子蒋经国上台。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杜聿明夫妇和郑洞国都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知道蒋经国孝子的事迹,并且相较于蒋介石一直想反攻大陆的心思,蒋经国明显更希望大陆统一。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一直到杜聿明离世,这件事都没有彻底落实。

1981年5月,杜聿明离世后,曹秀清的第一想法就是向台湾当局写信申请,希望当时的台湾领导人蒋经国能允许自己的几个孩子回大陆一趟。哪怕是短短呆上几天,参加完杜聿明的葬礼也行。

但关于这一请求,蒋经国并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即便后来曹秀清多次申请,他也是只冷处理,不看、不听、不回。

看到蒋经国的反应,曹秀清是既着急又失望。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在别人手里?一想到这里,她就非常后悔,一家人无法团聚,她只能退而求其次,请求蒋经国让自己的孩子在台湾设立一个灵堂,用以祭奠父亲,也算是让孩子们尽了这点孝道。

到了这个节骨眼,蒋经国也不好再为难曹秀清。毕竟杜聿明虽然人已经没了,但他几个战友可还在世上。如果自己还这么无请,肯定会招人话柄,于是他果断同意了设立灵堂这个建议。

如果说曹秀清的妥协是迫于时事,那郑洞国的愤怒,就是来自一名老兵的失望。

因为他作为曾经在蒋介石手底下干活的老兵,以及杜聿明的战友,他完全知道杜聿明曾经的功绩有多深厚,更知道蒋介石的手段有多卑劣。

为谋求政治仕途不惜抛妻弃子,放弃战友,这些都是曾经一把把擦在他心口的剑。

而且郑洞国万万没想到,在他和杜聿明两个人,几度拒绝共产党的好意和思想教育的时候,蒋介石完全没想过怎么让他们回到台湾。而是在一开始就打算舍车保帅,甚至还不曾善待杜聿明的家属。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如果能轻易舍弃身边的人,那么他注定得不到长久的拥护,这是在大陆生活了几十年后,郑洞国得到的答案。不过这些都是对于蒋介石的看法,他从来没想过蒋经国也会跟自己父亲一样,做出这么绝请的事请。

“我以为蒋介石这个人做事已经够绝请了,没想到他儿子也学了这个脾气。真是委屈你跟几个孩子了,不过你还有大闺女在面前,相信你跟孩子们还是能团聚的。”

听他这么一说,曹秀清心中也有了些安慰,不过蒋经国的冷漠已经让她彻底不再奢望台湾当局的做法:

“我现在就盼望我能去台湾看一看我的孩子,就算只能呆上几天,也总比到死都见不着面要强。”

而且再过几年她就要入土了,到那时,大女儿如果想让几个兄弟姐妹参加葬礼,岂不是会比自己更为难?

要知道大女儿杜致礼的丈夫,可是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这样的人才一直被台湾虎视眈眈。如果碰上自己去世,保不准对方会不会以自己葬礼为借口,让杨政宁夫妇前往台湾,并将人扣留在那里。一想到这里,曹秀清心中就更难受了。

看着战友遗孀这么伤心,郑洞国在气愤的同时,也忍不住关切地说:

“你放心,我们一定能让你见到孩子们的。”

当时国民党撤退台湾时,郑洞国很多战友也都跟着去了台湾,他们有的也和郑洞国一样,希望海峡两岸能够尽快统一,国民党早日回到祖国这边来的。曹秀清知道这件事后,蒋经国的反应让郑洞国更加坚定了大陆统一的工作。

后来在郑洞国等老战士们的坚持和共产党的努力下,台湾渐渐没了蒋介石时期的强硬。开始允许海峡两方的亲属进行探视,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陆单方面的探视,不过能见到孩子,已经让曹秀清非常心满意足了。

家人小聚,坚守信念

在准备了一些前往台湾的手续后,曹秀清决定见见分别数十年的孩子们,在一路跋山涉水后,她终于再次踏上了台湾,跟孩子们重逢。

看到母亲鬓边白发,几个孩子都很心疼。一想到今后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大陆生活,几个孩子纷纷劝曹秀清留下来,跟他们一起生活,也好让他们尽尽孝道。

虽然曹秀清自己也很想跟几个孩子多呆一段时间,但她清楚,只有大陆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属。他们之所以不能像平常走亲访友那般团聚,只是因为时局不对,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即便相隔两岸,也没有什么关系。

而几个孩子在知道了母亲的想法后,也表示理解,并且纷纷表示支持母亲,也正是这次团聚的不易。在一家人小聚的这段时间里,他们都分外珍惜跟曹秀清在一起的日子,只不过这种时光终究是短暂的。

在台湾小住了一段时间后,曹秀清踏上了返回大陆的船,并一直住在曾和丈夫一起生活过得住所。

1984年,这是杜聿明去世后的第三个年头,此时的曹秀清已经82岁,身体各方面都开始脆弱起来。深知自己大限将至的她,用自己多年来积攒下来的钱买了很多书籍,然后全都捐赠给了家乡曹家沟小学。

看着这片曾经将自己养大的土地,以及学校里青春活泼的小孩子,曹秀清在感慨的同时,内心也无比欣慰:虽然自己已经半截身子踏进棺材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新的希望,正在从每一个小学成长起来,或许在某个学校里,就有那么一个孩子身上,背负着统一海峡的未来。

怀揣着这样的期许,曹秀清在初夏的暖阳中永远闭上了双眼。坚守希望,创造幸福,或许这就是老一辈人永远积极向上的原因吧。

事事带着功利,无用时便如机肋一般将人舍弃,蒋经国和蒋介石的这一份“冷漠”,便是国民党失去人心的主要原因。如此回观MAO主席和共产党做下的一切,才是我党走向成功的关键。

这一份大智慧,可是国民党学不来的呢。

对于蒋经国的冷漠和我党的大智慧,各位读者有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 上一篇:从“灾异天谴论”到“符命授受说”,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