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忠贞的权臣-长孙无忌的落幕

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主少国疑的请况,而那些被老国王视为顾命大臣的人,很多程度上会大权在手而舍不得松手,他们大致了分为三类,首先是司马懿,王莽这种想要自己当老板的,野心勃勃,最后覆灭前朝;之后是伊尹,周公这样忠心耿耿,危难时出力,功成是身退的,留名青史;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也没有改朝换代的野心,忠心于这个皇朝,却又舍不得手中巨大的权利,最终那位君王长大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有霍光,张居正,以及我们的长孙无忌,可能这位长孙皇后的哥哥不像另外两位那样闻名天下,因为同时代的武则天光芒万丈,但不可否认这位国舅爷曾权倾一时,威压皇权,最终被流放千里,死于途中,而根本原因在于低估了这个外甥的决心,皇权终究是皇帝的天然附属品,没有改朝换代的决心,长孙无忌最终的结局只能是黯然收场,而这场战争的缘由,要追溯到贞观时期。

李承乾被B造反的时候,长孙无忌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李泰作为一个成年皇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房遗爱,杜正轮,薛万彻等人的魏王党毫无疑问不会接纳他这个权倾朝野的宰相,李佑更加不会,他只能联合褚遂良等人把相对懦弱,看起来更好掌握的李治推上了那个位置,年迈的李世民为了江山稳固,把李泰贬出了长安,封李治为太子,直到李治登基,他这位舅舅都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和另一位顾命大臣褚遂良连手把持着朝政,李治这位皇帝只有名而无实权,皇后姓王,是长孙无忌扶持起来的,甚至王皇后不能生子,在舅舅柳奭的建议下想吧李忠立为太子,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而这就让还年幼的李治非常不服气,但是找不到什么机会的他只能忍耐。后来监察御史弹劾褚遂良,被长孙无忌轻轻揭过,让李治意识到他和这位舅舅之间有着权利上的矛盾,尽管他把褚遂良贬出了京师,却在和长孙无忌的对话中明白,这个朝堂,自己说了不算,长孙无忌悍然把治理天下的功绩算到了作为宰相的自己头上,而李治,似乎只能看着。这还不算,三个月后,褚遂良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的职务被调回京城,让李治更加的愤怒。而长孙无忌更加的得意,似乎忘记了君王是谁,没错,他可以在李治年幼的时候借用李治的权利,也可以用势压李治服从,可年幼的雄狮会长大,长孙无忌也没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那还不想着和君王和解,在想什么?长孙无忌居然在府中,和众多官员聚会,骄傲自大地说出了那句:“公视无忌富贵,何与越公(前朝杨素)”。他就不想想杨素的下场?被杨广猜忌,最终一死保全家族?随后的长孙无忌开始排斥异己,利用房遗爱和房遗直的问题大肆株连,把魏王李泰的党羽,和自己有旧怨的李道宗等宗室以及李佑这位亲王一并株连,杀的人头滚滚,朝堂之上无人阻拦,长孙无忌权势滔天,可惜上帝让你灭亡要先让你疯狂,这时候那位武媚娘已经入宫站稳了脚跟,马上迎接这位国舅爷的,就是各种打击。

当时李世民给李治还有一位托孤大臣,在长孙无忌大权独揽的时候,这位聪明人早就辞官在家积蓄力量,直到李治认为只有他可以制衡长孙无忌之后,李勣再次出任司空(永徽四年,长孙无忌料理了魏王党羽之后),李治在朝廷有了一点话语权,这也是他后来能够反抗长孙无忌的关键。永徽六年,武昭仪告发王皇后图谋不轨,李治决心废后,被大臣韩瑷顶回。李治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长孙无忌站在他们身后,因为有宰相撑腰,完全失宠甚至没有子嗣的王皇后还是皇后,而韩瑷敢于忤逆自己的旨意,也是因为有长孙无忌,一开始李治当然不想和长孙无忌对立,甚至武则天的母亲也去走长孙无忌的后门,后来李治带着武则天一起去,不曾想李治给长孙无忌的贿赂收下了,给他的儿子加官进爵,赏赐财宝,但是武则天皇后一事,长孙无忌避而不谈,这就很尴尬了,谈不成,就只能政治对立了,而朝中有这样一批嗅觉敏锐的大臣意识到了这一点,皇帝已经长大,效忠皇帝收益肯定高,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首向李治靠拢,不要小看这二人,李义府可以和李林甫相比较,可见其能力,至于许敬宗,作为李世民秦王府十八学士就能说明一切,他们也明白把武则天推上皇后位置是他们翻盘的关键,但光靠这个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机会。永徽六年的九月,朝会后李治留下了七位宰相中的四位,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李勣。其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派,于志宁是墙头草,李勣态度不明,倾向天子,于是褚遂良明白长孙无忌作为这边主帅,不能轻易下场,于是语言挤兑走了李勣,随后和李治开始辩论,李治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提出废后,被褚遂良以皇后无错拒绝,李治偃旗息鼓,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儿过去了,结果第二天李治又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褚遂良没忍住,先是提出武则天是李世民宠幸过的,李治立后不合适(揭露皇帝的短处),然后又撞上了宫中柱子,以死劝谏(胁迫天子),长孙无忌暗道不好,褚遂良过了。这样相当于把双方的遮羞布都扯掉了,天子为了尊严都不会让他活下去,最终褚遂良要被拖下去的时候,武则天愤怒的咆哮从后面传出来,这下更尴尬了,皇后在后面干政,最终以长孙无忌的一句“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结束了,看似结束,其实已经风雨衣来。之后的韩瑷,来济这些人的上书就是火上浇油,或者说外强中干,无济于事,李勣也是看准了时机就进宫和李治讨论,以一句皇帝家事,何必问他人为这场政治斗争落下了帷幕。随后许敬宗被派去和长孙无忌谈判,毕竟几十年的宰相,李治也不想弄得太尴尬,可惜长孙无忌再次拒绝,随后褚遂良被贬出京城,清算要开始了。先是武则天顺利成为皇后,随后韩瑷等人辞官被拒绝,褚遂良多次上书换来一死,君臣请分早就尽了,那你让李治丢脸,最终的结果,双方只能存活一个。659年,许敬宗以叛乱的名义逮捕了长孙无忌,随后李治一边悲痛舅舅居然会谋反,然后也没见长孙无忌就把他流放,随后更是授意下人,不想再听到舅舅的消息,就这样,长孙无忌被赐死,权臣落幕。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霍光,张居正都是这样,他们权倾一时,他们独断专行,同时他们又忠心于这个帝王,又舍不得把权利放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加剧和君王的矛盾,落得黯然的下场,能做到周公那样的,毕竟是少之又少。

  • 上一篇:明代巨富沈万三,真的有“聚宝盆”吗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