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镇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孝文帝改革步子太大,六镇倍感失落
更新时间:2022-04-16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王朝,在南北朝时期,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他们是从关外进来的,但是入关以后,居然也做起了防备关外敌人(主要是柔然)的事请来。 奇事天天有,北魏南下以后,整天担心北方的游牧民族学习自己,所以在明元帝拓跋嗣(北魏第二代君主)统治时期,开始重新修筑长城。 不晓得秦始皇要是知道了,是不是得沉默一阵子: 什么请况?当年咱修长城就是为了防你们 (当然,这里指的是匈奴,不是鲜卑) ,现在你们进来了,还要防别人了? 不管怎么说,有了长城,那就得有人镇守吧?因此北魏顺道建立了一系列的军镇。在众多军镇当中,最牛掰的6个,便是号称北方六镇的军事集团,他们分别是: 沃野镇 :驻扎在内蒙古五原县北边。 怀朔镇 :驻扎在内蒙古同阳县西南边。 武川镇 :驻扎在内蒙古武川西边。 抚冥镇 :驻扎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边。 柔玄镇 :驻扎在内蒙古兴和县境内。 怀荒镇 :驻扎在河北省张北县北边。 这也不能怪北魏要这么兴师动众。过去拓跋珪带着鲜卑族人南下以后,在平城建都,也就是山西大同。 这地方太靠近北方了,因此柔然人的马蹄子稍微刹不住车,就能一言不合地冲到平城城墙底下吃草,你说拓跋珪能睡得着觉吗? 拓跋嗣时期,北魏领土大增,同时带来的威胁也与日俱增。因此设立北方军镇刻不容缓,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北魏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 这么一来北魏也必须要承担来自柔然的全部压力,北方军镇的重要新就更明显了。而北方六镇作为北方军镇中的翘楚,自然更是北魏帝国闪亮的明星。 可是有一天,北方六镇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柔然忽然就不闹事儿了! 据统计,从北魏建国,一直到献文帝拓跋弘去世,北魏和柔然之间,一共打了19场打仗。这其中,柔然主动进攻北魏,多达10次,北魏被动还击了4次,主动进攻了5次。 由此可见,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柔然在闹事。当然了,柔然也不是一味地想着打仗,他们在缺粮食的时候,也会向北魏俯首称臣,以此获得大量经济供给。 这就有点儿类似后来的宋朝,要给大辽、大金、西夏等国岁币一样了,用钱买来的和平,压根就不靠谱。 柔然稍微恢复点儿实力,就继续选择用武力入侵。因此这段时间北魏的北方六镇,显得特别重要,朝廷里的军费开支,绝大多数要供应给这些地方。 而且凭借这种优越的重要新,大量贵族会选择把自己的子嗣送到北方六镇去镀金。只要到那边逛一圈,再回来可就是有战功在身的男人了!将来提拔升迁也就有了依据。 很显然,这段时间的北方六镇,绝对是北魏最重要的核心军事机构。可是时间来到孝文帝元宏统治时期,柔然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公元487年,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带着10多万人从柔然分裂了出去,建立了高车政权。 甚至还切断了柔然与西域的联系。这可把柔然给气炸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柔然调整了自己的战略规划。 自此柔然不怎么烧扰北魏了,反而是陷入了与高车之间的战争。这么一来北魏北方的压力基本可以忽略为零了,北方六镇的战略优势,瞬间就被瓦解了。 心理落差也就从这个时候慢慢出现了,过去他们是万众瞩目的明星,可现在没有人愿意再投资他们。换句话说,他们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二、孝文帝元宏迁都南下,进一步削弱了北方六镇的作用。 孝文帝元宏,是个非常喜欢汉文化的北魏皇帝。他亲政以后,果断选择汉化,将拓跋这个姓氏改成了汉姓元,让朝臣们穿汉服,说汉话,写汉字。 最让大家受不了的是,孝文帝居然打算迁都洛阳。过去都城在平城,大家伙儿在这里置办产业,买了一堆不动产,包括学区房啥的。 结果你说要迁都,这些不动产的价值一落千丈,你说这帮贵族们会答应吗?于是一片哀嚎遍野,谁也不愿意迁都。 于是孝文帝想了个办法,他扬言要带兵南下进攻南朝。其实北魏已经很久没打过仗了,自从拓跋焘饮马长江以后,南北朝之间的战争就少了许多,这帮贵族们是相当害怕打仗的。 他们一听说要南征,一个个被吓得瑟瑟发抖。不动产就算贬值,好歹也是不动产吧?如果打输了,或者他们在战场上挂了,那这些财产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嘛! 于是当南征军队到了洛阳时,贵族们纷纷表示支持迁都洛阳。 可是我们要知道,迁都洛阳,意味着北魏对北方的重视程度,再一次下降了。本来没有柔然的入侵,财政拨款就少了很多,现在又要迁都洛阳,你让北方六镇怎么活? 三、门阀制度的建立,让北方六镇将领的地位一落千丈。 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阻止不了这场改革,当初孝文帝的太子拓跋恂反对改革,直接被元宏给弄死了。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力度之大。 这一改革要想完成,就必须要重用大量懂得汉文化的文臣,那帮武将自然是要靠边站的。 因此文官地位在此时得到了提高,门阀制度逐渐确立。所谓门阀制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士族集团做大,这是两汉魏晋时期非常明显的一种特SE。 既然北魏走上了重用士族的老路,那么武将们的地位自然要下降了。而北方六镇作为武将中比较尴尬的存在,地位自然更是一落千丈。 好了,完犊子了,到了北魏后期,北魏朝廷对北方六镇压根就不在意了,甚至将北方六镇变成了发配流放犯人的主要场所。 尤其是孝明帝时期,直接颁布了这么一条诏令: 诸州镇军贯,元非卯配者,悉免为民,镇改为州,依旧立称。 这就是说,过去北方六镇百姓军籍、军户的自由民身份被免除了,改成了依附新很强的府户,这帮人从此名正言顺地遭受着镇将们的奴役。 还有脸面吗?还有王法吗?多方面因素的打压之下,北方六镇的将领们捞不到任何好处了。为此这帮人只能将贪婪的手伸向了北方六镇的低级镇兵,以及当地的普通老百姓。被奴役的这帮普通士兵和百姓,还不起来,等着拿自家的血汗钱帮地主老财们过年吗? 四、六镇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推动了北魏的灭亡。 于是乎,公元523年,六镇起义终于爆发。 怀荒镇的农民杀掉了镇将于景,沃野镇百姓破六韩拔陵也诛杀了镇将,攻占了沃野镇,甚至改元。 隔了没多久,高平镇民赫连恩也起兵反叛,攻占了高平镇,结果被赶跑了。此后柔玄镇百姓也发动了起义,莫折大提再次攻占了高平,发动了关陇起义。 当时北魏朝局动荡,压根就无力平叛,甚至向昔日宿敌柔然借兵,希望他们帮忙平定北方六镇起义。 这可真的太滑稽了,当年六镇兵马是北魏用来防备柔然了,如今北魏却要借助柔然的力量来收拾六镇兵马。 柔然出兵以后,起义军腹背受敌,自然是兵败如山倒,其中有20万兵民被俘虏押送到了河北三州。结果这地方又没吃的,你说要命吧?人家要么逃亡,要么再次起兵。其中比较牛掰的人物便是葛荣了。 葛荣在河北的起义,几乎是连战连捷,北魏各地都出现了响应葛荣的局面。 北魏末年的双雄宇文泰和高欢,都曾经参加过葛荣的起义军。 结果葛荣也被北魏权臣尔朱荣给击败了,此后尔朱荣又派遣贺拔岳等人击败了关中的万俟丑奴起义军,彻底平息了这场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算是告一段落了,可再回头看看北魏王朝,已经千疮百孔了。为了平息六镇起义,北魏甚至要靠柔然的兵马,你说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威慑力呢? 因此从六镇起义中崛起的尔朱荣,成为了北魏新的掌舵人。此后北魏的所有君主,基本都是傀儡。这为北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总结:六镇起义值得反思。 六镇起义看似是一场偶然的动乱,实则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从外部矛盾逐渐消除开始,六镇逐渐失势后,这场动乱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北魏朝廷对六镇的财政支持逐渐减少,关注程度也直线下降,因此朝廷对六镇将领也疏于管理,使得北方六镇军民矛盾异常尖锐。文化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可孝文帝一气呵成的态度,再次让北方六镇成了冷板凳上的常客。你说能不爆发矛盾吗? 尔朱荣被孝庄帝灭了以后,孝庄帝又被尔朱荣的部下们给宰了。高欢逐渐掌握了北魏的政权,结果宇文泰又在关中表示反对,自此北魏开始分裂,不久后形成了高欢主宰的东魏,和宇文泰主宰的西魏。 参考资料:《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