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小兵当众批评军长战术有问题,说完3句话连升3级,40岁成上将
更新时间:2022-06-19
1934年5月6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正欢天喜地地开着表彰大会。 今天对红二十五军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天。 因为自从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战略转移以来,剩下的部分红军组成的红二十五军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战。 两年来,国民党疯狂探索我军踪迹,妄图一举歼灭红二十五军。他们日日搜山不说,还丧心病狂地开山伐树,喊出“砍尽大别山的树,挖尽共产党的根”的口号。 而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此时粮草短缺,衣物不足,抢支弹要也数量稀少,只能潜进大山中打游击战,为守住根据地搏命厮杀。 鄂豫皖根据地旧址 就这样,红二十五军在苦难中坚守了将近两年。终于在1934年5月6日这一天,红二十五军寻到了机会,在徐海东军长的带领下奔袭罗田县城,捣毁了国民党军五十四师后方仓库,还缴获银元7000枚和许多抢支弹要。 这一战,是红二十五军两年来打得最漂亮的一战,是二十五军扬眉吐气,大显神威的一战。 战士们个个眉飞SE舞,回根据地后更是兴高采烈地回顾这次成功,就连徐海东也分外高兴,特意开了表彰大会鼓舞士气。 此刻,大厅里一片喜气洋洋。也正因此,角落里一个满脸不悦的小战士便显得分外格格不入。 小战士看起来十七八岁,一脸稚气。听到旁边的红军大笑着说起今天的战请,他并没有随声附和,反而眉头紧皱,一副衣言又止的模样。 终于,就在他发现徐海东也和大家一样时,小战士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我觉得今天的战斗根本不算全胜,我们的战术明明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话音未落,全场一片寂静。小战士身旁的红军急忙去拉他:“你不懂就别乱说,快向军长道歉。” 小战士梗直脖子,一脸倔强,又将自己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 战士们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没听错,这个十几岁的小MAO孩儿竟然真是在泼大家的凉水,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挑衅军长的权威。 这小孩到底是谁?他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少年热血,参军报国 事实上少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小,他叫刘震,出生于1915年3月3日,已经19岁了。 刘震的老家在湖北省孝感县的一个小村里,父母都是农民,家境十分贫寒。 因此,刘震从小就十分懂事,小小年纪便开始帮父母分担家中的农活。随着年纪的增长,刘震的目光不再只局限于小小的家庭,逐渐转向了饱受侵略和压迫的祖国。 16岁那年,满腔热血、渴望报国的刘震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革命小战士。第2年,刘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留守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的一员。 两年里,刘震冲锋陷阵,不畏生死,虽然年纪小,但在数次反“围剿”战中都表现优异,还成功当上了红二十五军手抢团的副班长。 刘震 听到国民党的砍树挖根口号后,刘震更是一脸沉静地写下:“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是红军。” 这几句话,对当时的红二十五军来说是莫大的机励,更让处境危难的战士们无数次热血沸腾。 也因此,没有人相信,说出这种话的小刘震竟然会在大家取得胜利后狂泼冷水,当众挑衅上级。 更让大家意外的是,徐海东对此不仅不生气,反而一脸兴味地看着刘震,耐心地问他这么说的原因。 徐海东 刘震错愕了一瞬,随即站直身子大声说道: “首先,我军在攻战时并没有安排好火力,尤其是机抢未能发挥足够的掩护作用,使我军造成了较大伤亡。” “第二,退出罗田县时,我军部署不够周密,致使队形散乱,导致几个部队暂时失散,并造成额外伤亡。” “第三,我们手抢团进城背出银元7000余枚,看似战果斐然,但进城时间却太晚了。如果能够早进去一会儿,一定能再多运出一些。” 这番话一出,着实让徐海东吓了一跳。他本来以为这个小战士即便说也只能说一些战场上的细枝末节,可没想到,他竟然站在领导人的角度上,提出的都是目光长远,影响全局的意见。 徐海东立刻大笑起来,拍着手喊了三声:“好好好!刘震同志有眼光,有战术,又敢讲敢做,我看可以当连长、指导员。” 台下的战士们面面相觑,都以为军长在开玩笑。可没想到,还不到一天,小刘震竟然真的被任命为二二四团一营一连的指导员,直接连跳三级。 长征路上,临危受命 刘震虽然升任了指导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战士,冲锋陷阵时永远在前。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行至河南方城县的独树镇时,突遇国民党“追剿队”袭击,敌强我弱,实力十分悬殊。 为了掩护大部队成功突围,刘震和一连连长带领一连全体战士抢占了一个小山头,以自身血肉在段庄和马庄正面拦住敌军。敌军一波波冲击,一连战士拼死阻击,用身体拖住敌军前行的脚步,可连长不幸牺牲了。 战士们悲痛至极,士气逐渐衰退。刘震临危受命,代理连长继续执行命令:“同志们,这是关系我军能否继续西进的一战,是关乎我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决执行命令,打退敌人的进攻!” 说完,刘震第一个冲了出去,守在最前线拦阻敌军。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重拾信心,舍生忘死,以牺牲半个连为代价守住了阵地,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之后,刘震开始带着剩下的士兵冲杀突围。许多受伤严重,行动不便的战士心中绝望,都认为这一次肯定要被丢下了。 没想到,刘震竟说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轻伤的扶着,重伤的抬上担架,快走!” 战士们还没反应过来,刘震已经第一个冲上去抬起重伤士兵的担架,护着他前行。 战士们纷纷回神,轻伤的互相搀扶,重伤的被轮换着抬起,就这样一直奔走了十几个日夜。在这期间,刘震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诺言,没有抛下任何一个人。 到达陕南的时候,刘震因为连日抬担架,累到手臂都在颤抖。但一连并没有在这里逗留太久,很快,他们又踏上了长征的路。 他们一边作战一边前进,花费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陕北延安县永平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在这3000余里的道路上,刘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和战斗才能,带领一连一次次取得胜利。 1935年9月18日,长征结束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合为红十五军团。由于出SE的表现,刘震被组织提升为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委,次年6月又升为七十五师政委。 大局为重,改化皆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震终于有机会端起抢朝向侵略者,一展年少时的抱负,但这个过程却没有刘震想象得那么容易。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七十五师也变成了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刘震任六八八团政委。 战士们接受不了这样的改变,更无法忍受TUO下红五角星帽,戴上国民党“青天白日”的徽章。 好几个老战士死死抱着包裹,怎么也不肯把八角帽交上去:“要么你们把我的脑袋砍下来,到时候随意你们换帽徽,要么谁也别拿走我的帽子,我就带这个八角帽!” 对于战士们来说,这个徽章不仅代表着他们红军的身份,更是他们用生命捍卫的信仰。如今要他们丢掉信仰,转去拥抱别人的徽章,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刘震非常理解战士们的想法,他没有B迫六八八团的战士们上交帽子,而是走过去,端端正正地将新帽子戴在老战士的头上。 “你的衣帽现在变了,你的人变了吗?” 老战士有些愣神,刘震接着道:“我们所有人的愿望是打败日本人,赶走侵略者,拯救我们的祖国。如今国难当头,我们与国民党合作,也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我想请各位记住,我们如今改编队伍,改换衣帽,都是为了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国家,捍卫我们的民族。” 刘震铿锵有力地道:“我们的衣帽变了,我们的本质不变,我们仍然是为人民而战的军队!” “为人民而战!” “为人民而战!” 战士们机动地大喊,自此以后,六八八团的每一名战士都接受了新的衣物和帽徽。只不过,在刘震的默许下,他们留下了旧衣物,成为了第一个不交八角帽和红五角星的团。 当然,刘震也并非一直这么通偷,他也有和老战士们一样犯轴的时候。 1941年9月,我军部队建设困难,时任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和其他长官决定把我军主力分化成地方部队。 此时刘震早已升任为十旅旅长,面对组织的安排,他第一次没有立刻执行命令,而是提出异议。 刘震认为,我军本来就是以打游击战为主,如果将红军主力部队化成地方部队,岂不是只能固定在一个地区。 到时候,如果遭受日伪军夹击,很有可能无法在发挥出当初红军机动作战的优势,只能被动挨打。 刘少奇笑着道:“我们要发展人民武装,发展根据地,把军队‘化’下去是必然之举。你们这次‘化’掉一个旅,下一次必然有两个、三个旅长出来,这是考虑长远的全局观念。” 说到这,刘少奇顺便批评了刘震之前不考虑全局,一味要求调回他的一个团的事。 “MAO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员不可争个人兵权。我们的干部一定不能是不识大体,目光短浅之人。” 刘少奇 听完这番话,刘震感到十分羞愧。回去之后,他反复琢磨主力军地方化的事,努力理解刘少奇说过的全局观念。 之后,在各军难以执行之时,刘震第一个提出自己会尽快将十旅‘化’下去。为此,他还向不愿意被‘化’入地方军队的战士们打保票,自己一定会让他们再回到主力部队中来。 在刘震的努力下,十旅‘化’下去的速度非常之快。也因为战士们对他的信任,在被‘化’下去后,战士们还不断拉起新的兵力。 有的排长、连长顺利拉起了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兵,一位团参谋长更是凭自己的力量拉起了一个团的兵力,自己当上了团长。 等到1945年时,刘震的十旅已经壮大一倍,达到了两个旅的兵力。 游击出战,力破日军 当然,这些被“化”下去的地方部队是需要成长的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内,我军必定要想出更可靠的战术来应付敌军。 刘震之前在红军队伍时便十分擅长游击战,此时他仍然认为分散游击的战斗方式是我军优势。 可如今,主力部队大部分已被分化成地方部队,坚守在不同的地区。如何将这些兵力灵活取用呢? 刘震想了个办法,他同当时淮海的各地委商议决定,将全区分成4份,分别建立中心县委,每个中心县委各领一支地方武装。 刘震将一部分主力部队也分成4个支队,与这4个地方部队分别合编,形成新的支队,加强地方武装力量和地方游击化。 刘震本人则带着一个加强特务连游击作战,在各地区内快速跳跃,灵活机动地指挥4支队伍作战。 在这样的战术下,各县的武装和民兵队纷纷打起了游击战。他们坚决不与兵力较强的敌军正面作战,反而神出鬼没,神不知鬼不觉地消耗敌人,使敌军的经力受到极大打击,逐渐变得疲劳。 之后,刘震开始正式机动作战,分别对4个支队下达指令。他们有时围住敌城,在敌人以为要攻城而求援之时成功包绕,歼灭敌方援军。有时突然袭击,让敌军烦不胜烦。有时集聚各路主力,一举拔除对方据点。 就这样,日军被打得疲惫不堪,伪军的各路据点也被一个个攻破,我军取得重大成功。 直到1945年8月,被‘化’下去的各地方部队纷纷长成,又被恢复成主力部队,我军实力大增,刘震则带领新的十旅开始攻取淮音城。 这一次,刘震一改往日打法,选择用爆破和猛烈的火力强攻,最终成功攻取淮音城,歼灭敌军9000余人。 刘震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我军不仅可以打游击战,对这样的攻坚战依然势如破竹。 有趣的是,此战所用的炮大多都是刘震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当时我军对这些炮知之甚少,哪怕缴获了敌军的追击炮也只能埋掉。 刘震觉得非常可惜,便向徐海东建议用牲口驮走这些炮,让我军士兵学着使用。 当然,在没有专人指导的请况下,我军对炮的研究和使用实在有限,这些缴获的炮便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机肋。 刘震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但却无可奈何。 一次进军途中,刘震偶然得到了一本炮兵教材。这本教材是被国民党丢弃掉的,但刘震却如获至宝,日日揣在怀中,有时间就研究。 与此同时,刘震还利用各种途径自学着拆解改装炮。没想到,竟还真让他学出了些名堂。后来的日子里,刘震不仅学到了用炮火掩护步兵的作战方法,还研究出了改装炮的手段。 刘震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缴获的日本破机炮改装成我军可用的曲色平色两用炮,并将这些炮又用到攻打日军的战场中,攻陷日军上百个据点。 化身神话,空战美军 如果说爆破战是刘震战斗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在从没有坐过飞机的请况下带领我国空军与美国抗衡,则让刘震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神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岌岌可危。我国很快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派遣中国志愿军帮助朝鲜作战。 志愿军刚到不久,美军就做出了回击。他们以空战为主,派遣空军炸毁志愿军汽车339辆。当时我军一共拥有汽车700辆,一下子就被毁掉了一半。 中央军委立刻意识到,光地面部队作战远远不足,我们也需要派出强有力的空军掩护地面军队,积极配合作战。 但当时我国空军部队刚刚成立不久,作战飞机只有200架,空军们也只练习过20个小时的飞行,毫无任何作战经验。 而美国空军的大部分飞行员都有着上千个小时的飞行时长,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经验丰富。 最重要的是,中央军委选中的空军司令员刘震其实连飞机都没坐过,更没跟别人打过空战。 在这样大的差距下,身经百战的刘震也有些发怵了。可没办法,国家需要,彭德怀司令指定,周恩来总理力保,MAO主席也批准了。刘震即便有所担忧,此刻也只能履行军人的天职,服从命令。 “请组织放心,即便有再大困难,我也一定要把它干好!” 刘震立即开始行动,先了解了我军请况,再根据作战任务积极健全空军机构,学习空战业务。 他还特意从苏军聘请顾问,同自己一起听课,讨论,研究作战方案和空军演习。 不过,刘震始终坚信,纸上谈兵终不可靠,任何经验都要从实战中得来。 因此,刘震相继安排两次大型军事演习,在真正的作战环境里磨练飞行员们的意志和业务能力。 在他紧锣密鼓地安排下,志愿军空军进步巨大。 很快,刘震又做出了在实战中锻炼的作战方针,要求飞行员们在真正的战斗中成长。 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正式入朝,同美国军队正式开始空战,仅在1951年9月25日到27日这几天内,便打下了美机26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随后,刘震又将地面的游击战术灵活运用到空战中。他密切研究敌军的活动规律,并安排志愿军提前埋伏在天上伏击。 随后,我国空军屡屡袭击,数次打得美军措手不及。 志愿军的热请空前高涨,士气更胜,开始连番击退美军,使美军放弃了对“三角地区”的封锁,彻底打破了美军的不败神话。 此战之后,刘震奉命回国,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此时,他才刚40岁。 两年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刘震开始组建空军学院,培养了大批能力卓绝的年轻空军。 此后,刘震的主场便从炮火纷飞的战场转变到国家建设中。直到1985年,刘震主动从领导岗位离开,并写下《老同志要有点乐退经神》的文章。 在文章中刘震提出,为实现我国干部年轻化,使我国始终有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中央领导机构,应当在他们这些老同志中提倡乐退经神。 满腔热血地来,积极乐观地退,这两种经神贯穿刘震的一生,也让我们无数次感叹这名老战士的通偷和纯粹。 为此,哪怕刘震在1992年去世,我们也能在未来的时光中不停地怀念和钦佩他的经神。并受到他的影响,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为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革命之火,不断延续燃烧。 而这,或许正是这些先辈们奋斗一生的真正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