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廉政文化】古代家训中都有哪些廉政文化

【来源:万荣公安】

作为家风的重要载体,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众多著名家训中,廉政文化是所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历代家训

往往都提到勤俭持家

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历代的家训往往都会提到勤俭持家,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明末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为开篇,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都体现出对子孙后代注重节俭、勤俭持家的要求和期望。

在古人看来,节俭不仅是家庭生活中的美德,而且可以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去看待。

唐太宗李世民在亲自撰写的《帝范》中说:“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清朝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教谕子孙应当“清心寡衣”,认为这是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

对于各级官员来说,养成节俭的生活作风还有助于廉洁从政。

范仲淹以清廉为官著称,在他的教育下,儿子范纯仁也成为一名清廉的官员,范纯仁通过切身体会提出“惟俭可以助廉”。

司马光在家训中告诫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袁氏世范》提醒子孙后代千万不要因奢靡而不量财力,认为那些都是“妄费”。

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中国人崇尚重义轻利,具体到为官从政,强调必须首先做到公私分明,不能假公济私、因公废私。

战国时田稷担任齐国相,曾“受下吏之货金百镒”,母亲得知后告诫他“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田稷“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

公私分明才能拒腐防变,除此之外还要谨慎交友,这也是古代家训强调的重要方面。

孔子教导学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中国人重家国请怀,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与国始终紧密相连,强调“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认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在这种家国同构的传统经神下,家风不仅是自家庭院之内的事,而且关联着整个天下,而绵延不断的家训文化也就成为一笔宝贵的经神财富。

  • 上一篇:猫鼠争霸之围魏救赵 鼠王解除误重新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