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90后小伙与他的“金银时代”(3)
更新时间:2022-04-09
阎鑫家与金银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我太爷爷就是做金银花中要材生意的,太爷爷兄弟六个,起名叫六合堂,在全国各地贩卖要材。”阎鑫说,那时候,平邑县就是金银花的种植基地。到了阎鑫父亲这一代,则以种植金银花为主,要材生意逐渐没落。 初中毕业后,阎鑫意识到,家乡地道的金银花中要材也许可以成为一门生意。“从小就种金银花,索新就专做它吧。” 阎鑫小时候,家家户户就在种植金银花。“家里两亩地,几乎都用来种金银花。”最早,阎鑫种植的是当地的四季金银花。独立成型,抗逆新强,管理粗放。“易成活,容易打理,抗寒、抗旱、耐涝。”但四季金银花不易采摘,经济效益较低。2014年,经专家推广,当地开始种植北花一号金银花。“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当地人的收入也增加了。” “沂蒙山区的一颗明珠” 4月初,金银花正在生长期,有的已露出绿芽。再过一个月,就进入花季,每年,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盛开时,九间棚村的旅游旺季也开始了。 从平邑县出发,40公里的路程,即可到达地方镇龙顶山。地方镇是另一个金银花的主产地,爬上600多米的高山,走过“山路十八弯”,九间棚到了。九间棚是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1741年,一对刘姓夫妇逃荒躲难,来到龙顶山,在山顶天然石棚内栖身。后来,人口逐渐增多,便用石块将石棚隔成九间,取名“九间棚”。过去,这里舟车不通、外货不出、土货不入,十分闭塞,贫穷落后。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到了1958年,九间棚还只有是几户人家。 四面悬崖,道路不通,几十年前,九间棚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民们想要逃离。改革开放后,九间棚人在悬崖高山间架电、修路、引水上山,实现高山水利化,改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九间棚人又走出大山,创办企业。选择了一条以发展金银花全产业链为主,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的新兴发展之路。金银花和由此带来的旅游产业,让这里变成“沂蒙山区的一颗明珠”。九间棚集团也已成为中国金银花产业的龙头企业。 两年前,地方镇人孟丽和丈夫一起,从青岛回到老家,成了九间棚集团的员工。除了本职工作,孟丽还在九间棚揽下了一亩金银花种植地,工作间隙打理一下,等到五月进行采摘。 孟丽今年五十岁,她说,九间棚村五六十岁的村民,大部分在生态农场里工作。每到周末、节假日期间,游客接待量在20万人以上。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农家乐、采摘园的发展,村民们集中在旅游及相关产业上下功夫。“这也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将金银花产业做下去。”金银花,正如其名,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