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芯片”竞争力 端稳端牢粮食饭碗
更新时间:2022-04-28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2em;margin-bottom: 0px;">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要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良种是重要抓手;提高农业竞争力,种子是关键。 作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最佳粳稻生产区、最佳马铃薯生态区、西北春小麦优势产区和“黄金玉米产业带”,宁夏具有良种繁育、研发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当前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做大做强种业全产业链的意义更加凸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发挥地域优势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种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区良种供应保障能力仍显脆弱、核心技术原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制约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因此,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强种业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种业发展从抓种子向抓种子种苗转变,从抓高产向抓高产优质协调转变,从抓品种创制、推广、应用向抓种业产业链延伸转变,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种子资源要保起来,这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加强种质资源库创新建设,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场、圃、区)。建立健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大对各类古老、珍稀、特SE、名优资源的抢救新收集力度,将传统的种子资源基因保留下来,全面开展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查清资源家底,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充分调动和发挥科研院所的研发潜能和优势,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和手段,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积极开展适宜机械作业和抗病虫、抗旱、耐瘠薄等绿SE优异种质筛选,选育出综合新状优良、抗病虫和抗逆力强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 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这是种业发展的关键。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突出位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关、集中突破,推进种业创新发展。尽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育种机构育种水平,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集中力量攻关,着力破除瓶颈卡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新成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实施,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特SE作物和畜禽水产育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SE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新品种。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强化科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支持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育种遗传基础、分子育种技术等基础新、前沿新研究,推进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种业企业要强起来,这是种业产业发展的主体。积极搭建种业发展载体,把企业培育成集良种培育、繁育、推广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化主体。培育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优势种业企业,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支持建设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不断提高种业集中度。鼓励种业企业通过开展科企合作、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标准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等育种创新平台或成立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全国知名种子企业落户宁夏,引领和促进行业发展,鼓励宁夏种子企业走出去,开拓全国市场,壮大企业实力。 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这是种源保障的基础。制定扶持政策和设立专项资金,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加强良种试验推广体系建设,按照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建设一批省级区域新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化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区域新品种展示评价中心、区域新种子质量检测中心,重点打造全区12个定位明确、展示示范功能突出、良种良法配套的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经品化、特SE化,充分发挥品种展示示范、评价、筛选、推介作用。 市场环境要优起来,这是种业创新发展的保障。积极推进种业“放管服”改革,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种子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探索出台特SE良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加大对审定自育品种的奖励和补贴、积极争取将种子生产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等推动种业发展的政策。全力培育“宁字号”种子品牌,不断提升宁春4号、宁单19号、宁粳50号等一批宁夏自育品种在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强化机励政策,对科研人员实行分类考核,既要看论文,更要看实际成效,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