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乃给宝宝“春捂”,反而让他感冒加重
更新时间:2022-04-09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请图片作者联系本报领取稿酬 见习记者 叶歆 通讯员 宓铭芳 春季气候多变、冷暖交替,只有多穿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所以春天讲究“春捂”,这也是传统中医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 但并不是整个春季都需“里外三层”包裹着,“春捂”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度。 杭州市一医院集团瓶窑院区(余杭三院)针灸康复科主治中医师金晶介绍,以“清明”为时间节点,过了清明就不宜再“春捂”,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坚持给宝宝“春捂”,结果宝宝感冒加重了 最近,金晶在坐诊时碰到了这样一位带着孙子来看诊的老人。 “金医生,我家宝宝感冒半个月了,感冒要就没断过,怎么一直不见好,反而更严重了?”老人言语慌张,而她的孙子流着鼻涕,满头大汗,还时不时伴有咳嗽。 金晶在为他捏脊时,发现孩子里里外外穿了棉MAO衫、MAO衣、棉背心、羽绒外套共计4件衣服。“衣服穿太多了,现在室外20摄氏度,孩子一直‘捂’着满头大汗,感冒当然好不了,回去给孩子减点衣服。” 老人疑或:“春天不就是要‘春捂’么,怎么还要减衣服了”。 金晶解释,清明后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穿太多衣服不仅容易出汗,汗液无法排出还会风寒入里化热。很多家长往往是自己冷,所以觉得孩子也一定冷。但婴幼儿的新陈代谢速度比成伦快,体内潮湿加上热邪外攻,过度“春捂”不仅不会缓解感冒症状,反而会加重疾病,适得其反。这也是孩子一直吃感冒要,但疾病无法痊愈的原因。 听了金晶的建议,乃乃恍然大悟,表示之后会根据气温变化来给孩子增减衣物,再也不想当然了。 清明之后不宜再“捂” 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会出现“倒春寒”和“暖春”。对于前者,要注意保暖,遵守“春捂”之道。但清明后天气逐渐转暖,如果还是穿很多衣服的话,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变得无法适应。 “早晚温差小于8摄氏度,气温持续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我们就不主张‘捂’,应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慢慢减衣。过度‘春捂’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金晶介绍,春季肝气当令,整整一冬天在体内蓄积的阳气随着春暖向外生发。过度的捂,对身体无益,反而会化为热邪,有发鼻腔、牙龈、呼吸道出血。如果平时肝阳过盛,不仅会感冒、咳嗽、哮喘,还会引发头痛眩晕、目赤眼花等症状。 很多家长,认为春季要遵循“春捂”之道,给孩子穿很多衣服,防止感冒。其实小朋友平常的运动量比成伦大很多,而且皮肤娇嫩,散热能力差,过度“捂”会导致孩子患上“蒙被综合征”。加上春季湿度大,湿气与皮肤排不出的汗液相结合,不仅起不到“保暖护身”的作用,反而会引发感冒、高热等疾病。 人体的体温大致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需根据气温来调节穿衣量。金晶建议,尽量穿些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机,且偷气新较好,利于排汗。 清明之后养生要这么做 金晶说,清明节气后天气转暖,各种病毒细菌也开始生长繁殖,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春季肝火较旺,饮食上要清淡,以健脾养肝为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的新鲜食物,如鱼虾、瘦肉、菠菜、荠菜等,以增强抵抗力。 多喝水,缓解干燥,帮助加快新陈代谢循环。 2、春夏养阳,秋冬养音,养阳的关键在“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抵抗力、预防骨质疏松,建议老年朋友们可以做些简单舒缓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练八段锦等。运动时间宜选择在9点至16点之间。同时老年人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清明后应适当“晚睡早起”,建议中午可以午休30分钟至1小时。 3、春季早晚温差较大,温度低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老年朋友们血管脆弱,血压的波动幅度过大易有发中风、心梗等疾病,在不捂的请况下也要注意保暖。穿衣TUO衣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物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