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业的15年发展之路,顺应时代发展才能保持长青
更新时间:2022-05-02
只要你关注云南茶行业时间长,很多东西就会被验证。2002年开始,云南茶业发展从一个相对计划统一的市场,变成了一个开放的行业,国企茶厂的改制、私人老板的入行、茶行业标准的出台、相关部门的站台背书宣传推广。 2005年,云南茶行业的产品数量达到了一定的量级,而在2002-2005年这几年之间的茶品,就目前市场主流认可度来说,品质和价格都几乎是天花板。 2006-2008年这几年间,云南茶叶的产量更是高涨,2007年大事件之一就是普洱茶的崩盘。记得当时有个记者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结尾大概的说了云南茶农(普洱茶)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元化发展、合作社、茶农品牌(小作坊)。具体的原文找不到了,但多元化发展就是(旅游开发、茶相关制品开发),合作社发展就是农户+初制所+茶企基地,茶农品牌(小作坊)按目前主流说法就是个人IP。 短短十五年时间,这些都被验证了,而最有可考证的一个地方就是景迈山。我第一次去茶山去的也是景迈山大寨,那是2013年的春天,那时古树茶价格是500-800元/公斤,今年2022年昆明茶叶行业协会发出来大寨古树茶的价格最高1600元/公斤,这价格跟你们的交易价有出入吗?8年多翻一个倍,可能对比同样资源的茶山,这种涨幅显得很普通了。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在2013年大寨茶农家一年靠茶叶能收入30多万元。这在云南山区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超过很多坝区的农民了。 随着网络和平台对于个人IP自媒体的开放,近些年景迈茶农在网络上是非常活跃的,印象最深的是前些年的景迈老曹(景迈人家)、景迈安腊还是啥,而在微信上,你查下景迈,几乎都有景迈山的茶农吧。我微信上有15个有名有姓有地址的景迈茶农(茶老板)。 而景迈山的茶企,非常有名气的澜沧古茶、柏联普洱是不是如雷贯耳。而景迈山除了景迈村委会,还有芒景村委会,两个村委会下面10多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景迈山的茶叶合作社更多。 茶难卖,并不是今年才有的请况,在大环境都不好的请况下,普遍难卖是共请,少部分人好卖是真实请况。 一个茶区,而除开了茶叶,还有土特产、旅游景点以及利用网络顺应时代发展塑造个人IP的聪明人。景迈山稳定上升的的发展是一直在进行中的事。虽然没有其它茶区的猛增,但对于做茶人或者喝茶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幸事。 景迈山的茶除了普洱茶生茶熟茶,其实还可以做红茶(晒红)、白茶。景迈山的茶香气非常优秀、甜度也很好。 当下,其它云南茶区也在走景迈山这个模式。我们很容易看见的各家茶农标注门牌号,直播间自己销售茶叶。大茶企和茶农卖山头独树茶、包茶地等等。至于茶叶价格,消费者当然希望便宜啦,茶企茶商当然希望高高地卖啦。这种博弈的市场行为一直会持续。但全体茶品一路上涨几乎不可能了。只因利益的博弈分配,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你源头涨。那大不了不要源头采购转向市场中的存货呗。成千上万吨的市场中找些喝茶人认同口感的好茶又不是很难。至于便宜茶,总有收不完的存货。 未来,当茶树不赚钱了或许会有人把茶树砍了种其他经济作物。也会有更新的关于云南茶叶的概念出现,古树茶从2009年以来,其实到了2015年已经没有在往上走了。古树茶概念山头发烧级茶友已经弄懂了,而大资本进来运作,想扩圈发展,但古树茶意味着高价格,不是一般喝茶人能接受得了的,人群很小。 从前年以来,一些乔木、高杆概念不断融入市场,乔木本意上是指茶树的树型品种(云南大叶种茶树都是乔木),跟树龄没关系,跟管理方式有关系,人为修剪树型放长。 高杆也是形容茶树的树型,茶树只有一根主杆,树叶和枝条的顶冠距离地面很高的茶型。 但这些概念都很难再让消费者形成统一的共识,例如以前的古树茶代表着好茶。而现在的古树茶这几个字仅仅在茶品包装上代表着有这几个字。代表有这几个字的其它的例如:某某监制、某某图标、某某生产、出品。 喝茶人士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日常品饮偏好滋味口感的认知形成,很难像以前一样一款茶大家能形成共识。这种多元化、碎片化的时代,早已不是大家没茶喝的时代。各自利益在这个时代也那么的不能让人形成共识。 上个月,某款新茶品出来,预计是600元/件的利润空间给到各小茶商,但茶品来到市场的第二天,整个市场零售空间就只到百元左右。二手三手接货零售的中间商,拿到货就傻眼了,那还怎么卖?信息互通的年代,零售低价走货不求利润的人大有人在。他的目的不是赚钱,也不是恶心同行,他的目的是吸引人。有人的地方才有可能把钱赚回来。 时代在发展,顺应时代的洪流,云南茶业才能保持长青,可以看见的一个云南茶业变化是随着科研试验室的兴建投入使用,云南茶业正逐渐形成以科技先行,研制开发更多茶叶相关制品,从基本的原茶向深加工茶制品行业挺进,工艺的进步,产品的迭代,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云南茶业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