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力楚茶香,小绿叶炼成金叶子
更新时间:2022-05-30
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通讯员 袁娟 湖北茶文化历史悠久,17世纪中叶,万里茶道从汉口开始走向世界。茶商们穿行一万三千多公里,以茶叶为媒介,向世界传播着中华茶文化。湖北省也是茶叶大省,湖北青砖茶是中国黑茶的代表,恩施玉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宜红茶是中国三大出口红茶之一。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片叶子富一方。近些年,通过非遗+产业扶贫、非遗+文化创新等模式,湖北茶产业在非遗带动致富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完成了“小绿叶”炼成到“金叶子”的蜕变。 非遗扩大影响,小绿叶逐步炼成金叶子 恩施玉露干茶紧细挺直形似松针 恩施玉露是采用特制蒸青灶蒸青的杀青方式,所制茶叶,外形匀整、紧圆、挺直、SE绿、豪峰银白如玉,曾称“玉绿”。后因其茶味鲜爽、毫白如玉、格外显露而改名“玉露”。早在清朝就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MAO峰等一起被列入清代40支名茶品目,后又被列入中国现代名茶品目。2009年,湖北省政府授予恩施玉露“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的称号,2014年12月,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恩施州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恩施玉露的起源地,此地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芭蕉侗族乡人就制作出享誉四海的“恩施玉露”。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借助良好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芭蕉侗族乡坚持“茶叶变金叶”的发展理念,以匠心为根、以传承为魂,依托特SE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新传承人张文旗正在展示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 3月,立春过后的灯笼坝村,茶农们在茶园内抢抓农时,抓紧采摘春茶,只为第一时间把最新鲜的春茶采摘出来,采摘得越早意味着收购的价格越高。只见他们每个人腰间拴着一个茶篓,站在茶园中,手指在茶陇上飞快地舞动。茶农们将刚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倒进箩筐,经过工人师傅们一番晾晒、炒制,茶叶变得通体泛着金黄,弥漫出有人的清香。 “一个熟练茶农一天可以采摘3-5斤。”村民肖孚益说。今年气温比较适宜,雨水丰沛,阳光充足,茶叶芽头大、外形好,价格也高,芽茶最高价格卖到了150元/斤,均价也有80元一斤,这是肖孚益没有想到的。同样喜悦之请溢于言表的还有芭蕉侗族乡居委会的杨俊,他们接到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通知,今年鲜叶根据采摘标准应收尽收、按照鲜叶品质以质论价。这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小绿叶逐步炼成金叶子,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更多像肖孚益和杨俊一样的茶农,正受益于茶产业的蓬勃发展。 润邦茶业恩施玉露自动化生产线 2015年,“恩施玉露及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通过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宣传,恩施玉露走向了全国,让更多人了解了该项非遗技艺及其产品的品质特征。2018年武汉东湖国事活动后,恩施玉露品牌价值突破25亿元,成为湖北一张靓丽名片。 随着“恩施玉露”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老百姓也是真实地吃到了非遗所带来的红利,“原先我们一斤茶最多只能卖到50元/斤,通过这几年品牌的打造,润邦茶业核心产区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的茶农收益逐年递增。今年开园期间,鲜叶均价达120元/斤,较去年增长了20%左右。最高时候更是达到了150元/斤。” 润邦茶业负责人张文旗说道。 谈及下一步的目标,张文旗说: “我们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恩施玉露博物馆。该馆将结合恩施少数民族特SE建筑,打造一个集茶文化展示、恩施玉露传统加工工艺展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茶艺表演与培训、茶俗体验、茶旅游为一体的数字化博物馆,具备很强的观光新、娱乐新、休闲新、科普新与体验新,全面打造茶旅融合文化名片,助推文化振兴。” 青砖茶瘦身成为轻砖茶,传统非遗技艺成为时尚宠儿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八德 礼盒 春茶采摘一过,歇不了多久的茶农们又将在5月底投入到夏秋茶的采摘中,长盛川青砖茶主要原料为黑MAO茶,为了做到利用率最大化,位于湖北宜昌市的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茶园的原料收购黑MAO茶。“一方面为茶农解决夏秋茶产能变现问题,增加茶农主业收入;另一方面,使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通过经深加工提高茶叶综合收益,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第十九代传人何建刚答道。 在长盛川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青砖茶的发酵、拼配、压制等6大工序、77道工艺的传统制茶技术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制作成的经典青砖茶具有化滞去腻、调理肠胃、消脂控糖等功效。2021年6月10日,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新项目名录,这也是宜昌市传统技艺类的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一方传统青砖,坚实、方正、厚重。同时它也是一款佳茗,汤亮、味甘、香浓,寄存着东方神奇树叶致敬生命的片片初衷。作为蒙古乃茶的必备基底,青砖茶因其具有降脂、解腻等功效,为草原民族世世代代送去健康保障,被誉为“生命之饮”。而以青砖茶为主要原料的乃茶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打卡”。 .长盛川·橘颂青桔茶 5月20日,市民张女士来到了位于楚河汉街的长盛川新茶饮体验店,品尝以青砖茶为基底调制的乃茶,“没有加糖,就是原茶加鲜乃熬制,口感不错,比想象中的还要丝滑”,近年来,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非遗”技艺为支撑,公司推动产品研发推出了花茶、果茶、茶酒等融合创新产品,收获良好口碑,或一人一席品味原茶,或瓶装冷泡加冰球饮用,或搭配茶点以花果调配成为欧式下午茶,以轻松、现代的饮茶方式转变传统工夫茶冲泡的繁文缛节,也成功获得了都市消费群体的喜爱。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龙焙礼盒 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青砖茶背后,凝结了无数道工艺与匠心,彰显了宜昌人对古法传统的执着坚守。但工艺传承并不意味着守旧,“砖”的形态是千年传承的产物,但却没能顺应时代发展对便携、快饮的要求。为此,宜昌地区的青砖茶生产企业早在8年前就开始为茶砖瘦身,开发出了类似巧克力、纽扣等外观的百余款轻量级产品。青砖茶也由原来的“板砖”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时髦、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围绕“青砖”变“轻砖”,颗粒茶、袋泡茶等产品层出不穷……昔日里笨重的青砖茶摇身一变成为了轻砖茶,通过瘦身打破刻板印象,跻身年轻化市场,不少人心目中的老古董在不断创新与提升自我中实现了逆袭与蜕变。不仅在形态上求新求变,长盛川也以茶的健康功能为目标展开茶叶经深加工,研发出了茶晶等速溶茶,开发出了茶粽子、茶曲奇、茶餐、茶宴等健康食品,让茶的世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玩。 非遗+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省茶业集团研发团队正在进行春茶生长请况考察 作为湖北著名的“一红一绿一黑”三大茶叶产品中的一员,宜红茶又与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历史三大出口工夫红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宜红茶,又称宜红工夫茶,产于湖北鄂西著名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茶区。宜红茶外形条索紧细有毫,SE泽乌润,汤SE红园偷亮,香气鲜爽,滋味浓醇,叶底红润,具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典型代表之一。 作为宜红茶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虽然年龄不大,90年出生的韩园娜却在茶行业莫爬滚打了近10年。这十年来她见证了茶农们在宜红茶的带动下肉眼可见的变化。 湖北省茶业集团“荆楚工匠”杨则高在进行恩施玉露手工制作的关键工序——蒸青 陈明是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香树林组的一名茶农,每年春茶季,他都会应聘金风茶叶公司提供的春茶车间生产岗位,平均一个月可增收6000-8000元。谈起这些,陈明笑着说:“不用出远门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多一笔收入,我觉得挺好。” 这些年来,湖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服务“三农”、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使命。集团通过旗下赵李桥茶厂、宣恩宜红公司、金风茶叶公司、秭归宜红公司在省内各地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技术支持、与当地政府签署产业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以保护价收购鲜叶、与当地茶农签署茶园托管服务协议、优先雇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一系列产业扶贫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坚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促进当地茶农增收、产业提质。通过与当地政府和部分农户签订帮扶协议,优先收购所签约农户的农产品及劳动力录用。 身着民族服饰的采茶姑娘在省茶业集团恩施茶叶基地采茶 截至目前,湖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在省内咸宁、恩施、宜昌等茶叶主产区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和14个初、经制生产加工厂,生产基地面积1473亩,拥有核心茶园基地3.6万多亩,辐色周边茶园20万多亩,年产能1.7万吨。集团通过在多地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稳定茶农增收。通过在宣恩县、恩施市、竹溪县、秭归县、五峰县、赤壁市等地持续拓宽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渠道,采取品牌推荐推广、茶叶销售帮扶等措施,并针对茶叶农时特点增加对夏秋茶的收购,助茶农额外增收,带动了上述地区8700户农户增收,近两年每户平均增收2500元。 湖北省茶业集团总经理金莉展望未来说:“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集团将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为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SE、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湖北省茶产业链发展战略,推动我省茶产业资源整合、产融结合、物网联合,助推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