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武则天下台,只有他独自流泪,最后却当上宰相,主导了开元盛世

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的统治到了晚期,她已经无心治理国政。张昌宗、张易之凭借武则天的宠爱,在朝堂肆意弄权,引起了朝臣的极大愤慨。于是张柬之等五位大臣一合计,决定发动政变,夺回大唐江山。政变进行得很顺利,二张被顺利诛杀,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则被移居到上阳宫,唐朝恢复了。然而在所有王公大臣拍手称快、弹冠相庆时,却有一个人却默默流下了眼泪,此人就是日后主导了开元盛世的名相姚崇。

姚崇年轻的时候几乎是个纨绔子弟,整天沉M于打猎,被认为没什么前途。据《定命录》的记载,有天一个刺史想挑选如意女婿,就集合了州县的文武官让算命的看相,结果先生说只有姚果毅的儿子必成大器。刺史比较M信,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当时还是小混混的姚崇,引起了所有人的嘲笑。这深深刺机了姚崇,于是他“割放鹰鹞,折节学仕”,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终于在兵部任职。

万岁通天元年(696),大唐和契丹在河北打仗,姚崇担任兵部郎中。由于他思维清晰,文件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快被提拔为兵部侍郎。长安四年(704),姚崇担任了相王李旦府中的长史,当时武则天还想让他兼任兵部尚书,却被姚崇一口回绝。原因是姚崇害怕自己身为相王的臣子,若兵权过大会引起武则天对相王的猜忌,于是改成了礼部尚书。

虽然姚崇是站在李氏这一边的,可神龙政变后,张柬之等人仍旧因姚崇的哭泣耿耿于怀,质问道:“现在是你哭的时候吗?今天就是你大难临头的开始。”姚崇在官场打拼多年,怎能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只是他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之请:“我侍奉武则天这么久,身为人臣终究是有感请的。之前随你们讨伐逆贼,是臣子应有之道,不敢言功。现在为告别旧主而悲泣,也是我作为臣子该有的忠义,如果因此而获罪,那我也心甘请愿。”

即使姚崇这么解释,可心怀不满的张柬之等人也没有放过他。很快,姚崇就被贬到了地方当刺史,离开了权力中心。不过,姚崇这次贬官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京城很快就又陷入了政治旋涡。中宗继位后,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掌握了朝政,还被中宗封为郡王,号称“五王”。可五王还没得势多久,中宗就听信武三思、韦后的谗言,免除了他们的宰相职务。张柬之只能回襄州养老,被任为襄州刺史,最后五王又被以谋反罪流放,下场十分凄惨。

姚崇沉静多年,积攒了重新崛起的力量,只待一个契机就能重回京城。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唐隆元年(710),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集团,李旦复辟为唐睿宗,史称唐隆政变。一代天子一朝臣,原有的宰相班子面临改组重建,姚崇被太子李隆基推荐为宰相。新官刚上任,姚崇便迫不及待地想一改朝廷风气,提出了停废先朝的斜封官制度。

斜封官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私下门路获得官职,此举自然遭到了走旁门左道官员的反对。这帮人在睿宗面前大言耸听,说现在废除斜封官极易引起大家的怨气,说不定会再次引发政变,吓得睿宗赶紧恢复了该制度。

同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合作关系也宣告破裂,二者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姚崇作为李隆基的嫡系,曾经提出要抑制太平公主的势力,于是此时又作为牺牲品被贬官为申州刺史。

先天元年(712),睿宗宣布把帝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己成为太上皇,然而睿宗手中还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次年七月,唐隆政变的两位盟友终于彻底撕破脸,新皇李隆基亲自发动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和其同党,玄宗完全执政。

开元元年(713),玄宗借着在新丰县打猎的由头,召见了姚崇,当场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再次成为宰相

。在这次会面中,姚崇提出了“十事要说”,并要求如果不同意这十策就拒绝当宰相。

姚崇能如此自信,这十策自然不简单。它针对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以来混乱的政局,以简短的二百余字概括了方方面面的施政纲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稳定政局,如禁止外戚干政、推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二是整顿吏治,如取消斜封官,禁止皇亲担任御史台和三省的重要官员,鼓励进谏,扭转政治风气;三是改善财政,如稳定边疆、禁止修建佛庙、道观等浪费资源行为。这十策字字珠玑,听得唐玄宗拍手叫好,并悉数采纳。

君臣二人对时政认知的高度契合,正是开元之治的第一缕曙光。姚崇执政后,在玄宗的大力支持下基本实现了他的十项政策,实现了从后武则天时代以来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开元四年(716),姚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是辞去相位,于五年后去世,享年72岁。

参考资料:

《唐书》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上一篇:论明太祖朱元璋的“三大未解之谜”(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