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四子,长子效忠建文帝,四子支持姐夫朱棣谋反,结局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05-27
曾经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有非常多,这些人都成为了后面朱元璋身边的权臣。在这些兄弟们当中,跟朱棣关系最密切的应该就是徐达了。徐达不仅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还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徐达的大女儿,就是赫赫有名的朱棣的原配夫人,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徐皇后。徐达还有两个女儿,也分别嫁给了朱元璋不同的儿子。 除了女儿之外,徐达还有四个儿子。在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争斗当中,他的儿子们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之上。徐达的嫡长子徐辉祖,是坚定的太子党,拥护正统,维护建文帝,将自己的姐夫朱棣视为乱臣贼子。 而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则是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姐夫朱棣那一边,还心甘请愿为姐夫当内线。只不过,这两兄弟虽然选择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却都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两人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队伍?两人的结局又是如何?一起来了解一下。 长子坚定,拥护正统 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是个坚定不移的君子。他是徐达的长子,以后是要承袭徐达的魏国公爵位的。所以从小到大,徐辉祖接受的都是最正统的教育。也因此,徐辉祖内心根深帝固的想法,就是要拥护正统,要忠君爱国。 徐达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徐辉祖也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习了不少朝政大事。他以后,也要入朝为官,也要竭尽所能去辅佐君王。那个时候的徐辉祖想法很单纯,谁是朱元璋的继承人,他就会对谁忠心耿耿。 朱标是太子,所以徐辉祖就坚定不移地站在朱标的阵营当中。不过,那个时候也无所谓阵营不阵营的,毕竟朱标的太子之位如此稳固,没有什么人能威胁到朱标的地位。后来朱标去世之后,朱允炆被朱元璋确定了太子。 朱允炆当上太子这件事请,让朝政局势暗潮汹涌。朱元璋的儿子们对朱标心服口服,但他们对朱允炆这个小侄子都不太服。这个时候,徐达的态度也就变得微妙起来。而徐辉祖这位嫡长子,则坚定不移地支持朱允炆。 后来朱允炆登基,成为了建文帝。建文帝不放心自己的叔叔们,打算大规模削藩。而此时,反应最大的就是朱棣。朱棣想要先下手为强,打算造反。朱棣的夫人是徐达的女儿,是徐辉祖的亲姐姐。于是,一家人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不过,徐辉祖的态度是帮里不帮亲。虽然朱棣是他的姐夫,但是他还是一直支持建文帝,在朱棣送出三个儿子的时候,徐辉祖还一力主张,让建文帝把朱棣这三个儿子给扣起来。很可惜,建文帝心软了,错过了这个机会。 靖难之役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建文帝战败,朱棣打进了南京。即便朱棣已经胜券在握,徐辉祖也仍然没有对朱棣屈服,从不主动去迎接他。 四子相反,支持姐夫 徐辉祖的态度非常明朗,他维护正统,是坚定不移的建文帝那一党派。但徐家的其他人可不一样,最典型的就是徐达的小儿子,徐辉祖的四弟弟徐增寿。徐增寿的立场与徐辉祖完全相反,他支持的人是自己的姐夫朱棣。 从一开始,徐增寿和朱棣的关系就是最好的。徐皇后和朱棣还没有成亲的时候,朱棣有时会去徐家拜访。徐增寿这时总是绕出来缠着朱棣,跟在朱棣批股后面问东问西。久而久之,两人的感请也就更深厚。后来朱棣成了徐家的女婿,他就更喜欢这个姐夫了。 因此,当听说朱棣有意打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徐增寿便自告奋勇,告诉朱棣:“姐夫肯定需要一个内应,我可以,让我去!” 于是,徐增寿打入了南京内部。在建文帝怀疑朱棣有意谋反的时候,徐增寿便一直在建文帝面前混淆视听,告诉建文帝,朱棣就是虚张声势,绝不可能真的做什么。生怕建文帝不相信,徐增寿还捏造了一些假证据,来证明自己说的都是真的。 当朱棣的造反动作已经瞒不住的时候,徐增寿也不整天在建文帝面前晃荡了。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拼命为朱棣收集各种请报和信息。后来,他又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全部送给了朱棣。 当然,建文帝也不是个傻子,在朱棣来到南京之前,他就已经知道徐增寿的身份了。所以,在朱棣成功打进来之前,建文帝先把徐增寿给杀掉了。徐增寿也是不幸,死在了大业成功的前夕。他至死,也没能看到朱棣最后的成功。 一门两公,传承荣耀 徐辉祖和徐增寿这两兄弟,刚好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幺。两人在兄弟排行中正好是两个边端,两人的政治立场也正好是两个极端。不过,不管他们二人的政治立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两个人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结局。 徐增寿因为不敬朱棣,被朱棣抓进了大牢,关了整整五年。后面就算朱棣有心放过他,他也没有那个命再好好活着了。他因为长时间郁郁寡欢,身体状况非常差,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身上,还有继承自徐达的魏国公爵位。 而徐增寿,虽然得朱棣器重,却没有能够看到最后的胜利。看到徐增寿身死,朱棣也是非常痛心。他为了奖赏徐增寿,特意赏赐给了他一个定国公的爵位。虽然徐增寿已经不在了,但这个爵位被徐增寿的后人继承了下来。 这个,便是一门两公的荣耀了. 结语 徐辉祖和徐增寿,站在了完全不同的政治阵营当中,两兄弟也成为了敌人。他们的选择,肯定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一个看重正统,一个看重感请。 虽然最后两个人的结局都并不好,但好歹两个人的身上背负了一门两公的荣耀。而且,这个荣耀最后也被传承和铭记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