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苑丨闯关东的山东徐姓十一代
更新时间:2022-07-12
中国近代由于接连起伏的战乱、变革和发展,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蹚古道、赴金山。闯关东,关是山海关。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具体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泛指山海关以内地区百姓出关进入东北地区谋生, 具体是指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百姓背井离乡前往关东谋生的历史事件。 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大部分人都是闯关东的后裔,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间长一点的有三百多年,短一点的也就百余年。一部《闯关东》热播以来,几乎是妇孺皆知,形象的人物和熟悉的场景深深地印在后裔人们心中。但几代人过去了,生活和居住地已经基本稳定了,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对闯关东的历史没有任何印迹了。“忘记意味背叛”,毕竟那是一段真实存在的血泪史,根在那里。 头些天跟随记者采访,大牛肥洞子村(现在叫五星新村)一个徐姓的搬迁户家里。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深沟里,如今政策好了,他们整村搬迁到沟上的平坦地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恩之请溢于言表。通过交谈得知,他家已经在这个地区生活了近三百年,繁衍生息十一代了。能在一个小村子生活了十一代,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素材,是闯关东的一个缩影,更是一辈辈祖先迁徙后艰辛生存的写照。 徐姓的老祖宗是一个叫徐悦的老人家,大约在清代同治年间从山东省登州府永城县爬山后白马庄闯关东过来。是兄弟两人,其中一个兄弟在中途失散了。他们一直走到这个叫大牛肥洞子的地方。名字是否是他们叫的,还是原来就有不得而知。当时的大牛肥洞子沟深林密,水草丰美,不易被外人所发现。也许因为有水的缘故,他们在此居住下来。在朝阳的沟崖处,挖掘一个洞B居住。人的生命力很顽强,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繁衍生息。脑补一下当时的环境,一定是非常的艰苦和匮乏。战乱不断,没有食物、衣物,更没有保障,野外的蛇鼠狼虫随时侵扰。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气候环境,那份不适可想而知。按着口口相传的家谱记载,老祖宗徐悦,接着是万字辈,然后是成字辈、辛字辈、景字辈、永字辈、凤字辈、国字辈、玉字辈、雅字辈,子字辈,已经发展到十一代。树大分支,这期间有一些分支到达开鲁、扎鲁特旗、辽宁等等,有一些还能联系到,有的已经杳无音信,但唯一确定的是,他们都是大牛肥洞子走出去的子嗣。 与我们交谈的是第七代凤字辈的徐凤和老人,今年已经86岁。身体硬朗,也很健谈。因为年轻时从车上掉下来,身体受伤,有些驼背。这也是这个辈分唯一活着人。1936年出生的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世事变迁,从没有土地,给地主耪青到生产队、分产到户,从自种自收到免除苛捐杂税、种地补偿,从交通极其不便到搬迁沟上的幸福生活,从一穷二白到生活富足,从人口稀疏到子孙满堂。老人家感慨万分,感恩之请溢于言表,能见证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许老人家做梦也没有想到。也许辉煌的时代总会超乎人们的想象。老人家遇到过苏联的散兵来到他们村子抢夺粮食,遇到过土匪明抢暗夺,经历了给地主耪青的艰难岁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最终靠着坚持和坚守,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不仅仅是一份坚守,更是一个家族的朴质、善良、忠厚所致,良好的家风家教让一个家族繁荣昌盛、繁衍生息三百余年。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一位排在第八代叫徐国臣的老八路的故事,徐国臣,生于1927年6月26日,1947年9月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三师教导队战士,后定编13兵团49军162师485团,军长钟伟。因钟伟打仗十分骁勇,因而有“中国巴顿”的称号,49军为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在解放战争中,徐国臣先后为战士、班长、排长,一直到湖南衡阳军分区独立五团二营机炮连任副连长,后调入48军143师教导队青年团,48军143师427团二营五连,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长春围困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曾荣获各类军功章11枚,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空军成立后,在华北空军军政干校12中队学习,后驻守张家口市东山机场(空11师任正连级指导员),1957年10月转业到山西太原空军干休所任所长,1958年4月调回内蒙古库轮旗,先后在旗供销联社和旗手工业管理局工作,1963年回到家乡平安公社,先后任平安公社民政助理、五星大队党支部书记,1987年6月退休,2012年11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5岁。老人家一生戎马生涯,最后落叶归根,心心念念的是故土和亲人的请怀,也是振兴家族的主要人士,老人家的儿子徐玉清是家族里为人称道的秀才,一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建树,他对家族的历史耳熟能详,并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家族传承发展的依据。 闯关东作为一个现实现象,影响力大,涉及范围广,是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特殊历史事件。尤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闯广东人的后裔,各尽所能,用勤劳和智慧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起一片新的天地,也是东北三省发展壮大的生力军。东北人的新格、语言和饮食习惯都印刻着那段艰难的创业史的痕迹。如今已经传了十几代了,有些家族依然保存着,但有些家族已经逐渐甄没。从计划生育开展以来,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很多姓氏都逐渐没有了后代,也找不到最初的祖籍和亲人,消失在他乡。有的因为年代久远很少能找到祖籍,认亲成为一个梦想。 而徐氏家族一直子孙旺盛,繁荣发展,靠的是良好的家风家教,忠厚传家在他们的家族中贯穿。一代代人相扶相携,父慈子孝,兄宽弟忍,母贤媳顺,才有今天的昌盛。但下一代都读大学,回归农村的年轻人逐渐少了。未来,大牛肥洞子也许只是一个念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一辈人的逝去,一切终会淡去。这不是悲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希望能籍这篇文字能让徐氏家族的后代记住家族的成长和发展史。 文字丨董 贵 编辑丨王翰宇 终审丨刘向美 张玉洁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印象库轮官方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