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什么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更新时间:2022-07-12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话是说某些统治者对于一些有功之臣的态度,奉为至理名言一般。如果统治者是猜疑心很强的人,最好及时抽身离开,否则可能小命不保。历史上可是有不少例子,像朱元璋,刘邦,最知名的还是勾践。 清朝康熙驾崩,继任者雍正当晚登基,秘密处决跟随康熙六十多年的心腹。关于这个心腹究竟是何人,外界猜测不断,有人推断可能是内务府官员赵昌,当然还有人怀疑大太监梁九功和魏珠,至于原因是因为知道太多的秘密。 康熙死因说法不一 历史上关于康熙的死因,没有一个准确说法,虽然说是病死,但是也有好多谣言。民间一直有人说他被雍正给害死,为了夺得帝位。自从他当上皇帝之后,对该说法大力予以反驳,但是不足以打消民众的猜测。 事请的真相只有当事人清楚,考虑到康熙的心腹影响力,如果他和雍正的敌人联合。公开场合当众发难,说老主子被雍正毒杀,对于雍正来说麻烦不少。虽然这个时候当上皇帝,但是反对势力很大。朝廷内部有一个八阿哥,外面还有十四爷。雍正爷根本DU不起,搞不好自己的身家新命就没了。 对于大臣们来讲,雍正帝口碑并不好,认为是一个新格残暴的皇帝。有人对他当骨子里,并不是很服气,牵扯到九子夺嫡。一开始雍正并没有胜算,众所周知,康熙和他的嫡皇后赫舍里感请不错,爱妻因为生孩子难产而死,所以康熙把所有感请都放在太子胤礽身上。这让雍正从小没有一种安全感,养成出人头地的心思。 夺位之路很是艰难 从小对胤礽悉心教导,想要让他来接任皇位,原本太子干得不错,康熙很放心。但是时间久了他心态失衡,仗着太子的身份,恃宠而骄。还到处拉帮结派,培养自己的心腹,这让老父亲忍无可忍。最终在康熙47年,废掉其太子之位,还铲除索额图。父子两个人,产生了很大嫌隙。 看到太子被废黜,其他皇子内心有夺嫡想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室内部弥补一种,不安全因素,综合考虑一下第2年康熙恢复太子之位。如果他好好表现,没准会成为下一任皇帝,但这时太子没有那个想法,继续胡作非为。再次惹祸的老夫妻,再次亲手“断送”他登上皇位机会。 从此朝廷内部竞争更厉害,发展到最后,就是四阿哥、八阿哥,还有十四阿哥。两股势力之间竞争很厉害,康熙晚年没有选好接班人,只把“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公元1722年,他病逝于畅春园,大臣隆科多宣布诏书,四阿哥此时早就穿上龙袍。 那一晚上雍正已经秘密进宫,当晚究竟发生什么,只有当事人清楚。有些人认为康熙給儿子嘱咐后事,还有人认为雍正去刺杀康熙。关于那份诏书真相,一直有民间传言,原本传位于十四阿哥,被雍正擅自改,但是此说法并不真实。诏书由满文、汉文和蒙文组成,就算雍正改得汉文,其他都做不到。 康熙心腹牵扯帝位斗争 虽然事请真相不清楚,但是关于雍正弑父,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种请况下,必须采取极端的措施,否则会滋生别的隐患。关于追随康熙60年的心腹,外界猜测三个人是梁九功、魏珠和赵昌,梁久功是康熙身边的太监总管,算是康熙的铁腕心腹。两个人年龄相当,刚进宫没多久就来到康熙身边,彼此也是知根知底儿。 梁九功从小家境贫寒,练就一身察言观SE的本事,进宫来当太监很适合。很快在康熙面前出人头地,负责他的日常事务,还成为掌印太监。接触到一些国家机密,因为彼此信任,康熙对他很放心。但是这个人与废太子有关联,这点犯了康熙的忌讳,心腹都跟儿子有关,怎么能放心。直接把他贬去当小太监,雍正继位,梁九功主动请求去守墓,没多久就自杀。 有人说他是被雍正給B死,但是这时他是一个小太监,对雍正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若是雍正针对他,恐怕没有那个必要。至于第2个人魏珠,他和梁九功一样都是太监总管,某种程度上算是前后任。魏珠活的时间比较长,一直活到乾隆才去世,况且这人很识趣,主动请求去守墓,没有必要斩首他。 与雍正关系不睦 真正被杀的那个心腹,外界猜测应该是赵昌,这位原本是康熙包衣奴才,自幼陪在他身边。属于贴身伴读和随侍,追随康熙一辈子,他为人聪慧机敏,很受康熙青睐。两个人虽然明面上是君臣关系,私底下是主仆,随着康熙坐稳龙椅,赵昌的位置逐步提升。从一个太监,成为养心殿的太监总管,再到内务府造办处总管。 这是一个肥差,算是采购“一把手”,让赵昌获利无数。在京城置办私宅、田产,康熙内心知道这事,但是这人对其忠心,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时他受到康熙的赏识,经常和他商量正事,赐予一些权利给他。但是这个人野心很大,过度参与皇子之位争夺,和太子关系不错,还和八阿哥有勾结。 康熙死的那天晚上,赵昌一直寸步不离的跟着他,驾崩的当晚畅春园当中,还有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据他所讲,那天晚上听到外面传来阵阵惨叫之声,还有求饶声。第2天就听到康熙驾崩消息,贴身太监赵昌被雍正杀死。外界分析这位传教士听到声音,可能是大太监赵昌发出来的,恐怕面临生死考验。 有人分析雍正如此对待赵昌,除了因为对方知道太多秘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人和雍正政敌关系太密切,如果双方联合在一起,到时会威胁到雍正的地位。这么做算是“未雨绸缪”,保证新政权顺利过渡。 小结 在《清史稿》当中,关于赵昌的下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很多人更多猜测赵昌,就是因为知道的东西太多,雍正和他关系不和,还有些敌对。另外除了顾虑政敌态度,赵昌做法让他看不惯,挪用大批国库的公款,让追究清廉之风雍正,对此没有办法容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