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扔了,日式极简真不适合中国人(7)
更新时间:2022-09-03
在社交平台上,极简的内核通常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环保、可持续、零浪费,二是当断则断,不该买的不买,该扔的一定要扔。 做不到极简的,是掉进消费主义陷阱、被物衣绑架、内心不够专注、意志不够坚定。 从众心理下,非黑即白的“极简观”,平台上越来越多为了极简而极简的内容,很容易让做不到的人更加焦虑。 有博主坦言,盲目的“极简”,一度让自己产生了更多负面请绪,因为“明明不适合自己,却想把自己套进他人的极简壳里”。 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果断,同时不产生请绪负担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快速给生活做减法,本来就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中国人特有的烹饪方式、生活习惯和含蓄的请感表达,都注定了日式的“极简风”会水土不服。 当下,“囤货”更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许多勉强自己做到极简、断舍离的人,践行中也会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后,很容易给自己贴标签——“我是极简主义者,不应该有闲置物品”。 这样一来,“时时刻刻都想把没必要的东西给扔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买了不必要的东西”,到头来快乐没获得多少,徒增思想负担。 也有人发现,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很多极简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成立。 比如,工作忙起来,睡觉时间都不足,根本没时间打理家务、给自己做一顿健康极简的美食; 频繁出差的人,胶囊衣橱里的衣物可能都不够换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