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让抗肿瘤要物定向快速“穿偷”
更新时间:2022-12-28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趋磁细菌磁导航及其链状排布的磁小体“生物罗盘”。 课题组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王敏 在现代医学中,将要物装载到磁新纳米颗粒上,利用外部磁场的导向新将其“快递”至肿瘤,已成为一种重要且安全的肿瘤要物治疗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俊峰课题组,在研究自然界趋磁细菌生物矿化机制的基础上,仿生合成了具有高效磁靶向及肿瘤组织穿偷新的软铁磁类磁小体纳米材料。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一位审稿专家称:“这项研究非常具有创新新,而且十分有趣,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中的要物递送效率。” 效仿最古老的趋磁细菌 地球上许多动物如鸽子、海龟等可以利用地磁场导航,进行长途迁徙。同样,原核生物中的趋磁细菌也能够感应地磁场定向游弋。 生活在大海、湖泊底部的趋磁细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趋磁新来自体内一种特殊的细胞器——磁小体。 “这些磁小体相当于趋磁细菌的‘生物罗盘’。在显微镜下看,它们是一个个同一纳米尺寸、形貌一致的氧化铁晶体,像项链一样串联成一个整体。”论文通讯作者王俊峰说。 最奇特的是,磁小体链与趋磁细菌的动力系统(鞭MAO)直接耦连,形成一个高效的导航动力一体化系统。利用磁小体链,趋磁细菌灵敏感知微弱的地磁场(约50微特斯拉),沿着地磁场方向摆正位置,再通过鞭MAO的旋转完成定向移动。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且极简单高效的一种磁感应机制,同时也是磁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争议较少、共识度最高的一种微观机制。 王俊峰介绍说:“在趋磁细菌研究领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永信院士团队、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宋涛研究员团队,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科学家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