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多收!鱼鲜稻也香
更新时间:2022-12-27
本文转自:生活报 龙江“稻渔种养” 一田多收!鱼鲜稻也香 资料片 生活报讯 (记者孟薇薇) 近日,我省举办“2022黑龙江冷水鱼·捕季”系列活动,让黑龙江的冷水鱼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而我省推出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凭借其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等优势,实现“鱼鲜稻也香”,受到业界推崇。 据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旭彬介绍,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稻田水域空间的有效结合,是种养结合、稻鱼共生互补的生态种养模式。稻田为鱼提供生长的空间,田中杂草、害虫又能为鱼提供天然的饵料,鱼在稻田中活动能够增加水的流动新,增强水中的氧气含量,鱼在水里游动翻松土壤,使氧气易于进入土层,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刺机水稻根系的生长,稻田中的鱼以杂草和昆虫为食,鱼粪又是天然肥料,可增加稻田的肥力,可谓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省,我省共有5700余万亩稻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优势。我省开展稻田养鱼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在经历20世纪50-70年代末、80-90年代末两次波动式发展后,规模有所回落。2013年以来,我省抓住有利契机,稳步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2022年,我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连续3年保持基本持平。全省12个市(地)、57个县(市、区)的水稻主产区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102.9万亩。其中,稻鱼共作73.1万亩、稻蟹共作25.7万亩、稻鳅共作2.85万亩、稻虾共作(小龙虾)0.75万亩,其他0.5万亩。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促进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SE发展,既破解了国家“要粮”和农民“要钱”的矛盾,又能解决了渔业“要空间”的问题,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现代绿SE循环农业好模式。为充分发挥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大,特别是绿SE有机水稻占比大的优势,自2013年以来,我省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工作,推广实施面积逐年扩大,质量效益逐年提高,实现了以稻促渔、稻渔双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