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单鞭
更新时间:2022-05-08
关注: 鞭,一手勾手,另一手拂面后向前挥出,下盘弓步,犹如跨马扬鞭,故名。这是传统拳术的通用名式,在技法上属拴法,或称拴手,因其手法近似拴门或拴马桩而得名。拴与推、扑等手法有所不同,不可混淆,也不可以推代拴。所以不能诠释为将掌心翻转朝前推出,否则单鞭的动作就容易出错。 有人误以为单鞭系据后吊手的形象如“催马加鞭'而拟名,其实不然。传统拳术往往将双手左右分拴称为双鞭,以一手分拴作为单鞭。这足以说明单鞭是以前一手的拴法形象为主来拟名。单鞭式之平面抹圈,因两手随腰摆动所画圈之轨迹状如八卦中之双鱼,故名“八卦鱼”,此乃单鞭之前奏,主要起拔根动基、引进落空、化解敌之攻势的作用。 单鞭之钩手,一作勾手,又名吊手。钩手之钩形为“鹰嘴钩',即五指自然撮拢,屈腕钩尖内扣,手背自然绷紧,钩手顺序为拇、食、中三指撮拢,无名指及小指紧密附着即可。太极拳仅单鞭一势是钩,旧称“捏指',是归为指法的,其技击意义为,防守时以钩尖钩开人手,进攻时以钩背击人,也可用钩尖啄人要害。 动作要领 1.屈膝下蹲时,要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敛臀,两肩平正,胯松沉,腰直竖,尾闾收正,则中定之劲自然生发,使身心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内实经神,外示安仪。 2.当重心后移下蹲,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要沉肩垂肘,胯松腰竖,以右胯领先,以胯带身,以身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掌,节节贯串地带动左掌里收下移。无论左掌由里收下移或贴近胫骨前穿,都要松灵连贯圆活,毋有缺陷,毋有凹凸,毋有断续,不起棱角。屈伸缠绕,从心所衣。 3.右腿下蹲成仆步时,裆部(即会音部)要圆而虚,要裹裆、吊裆,不可夹裆、尖裆。两胯根撑开,两膝呈微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会音处虚虚上提,不使有下荡之意,裆自然能虚。裆的虚圆,使胯骨的骨节撑开,以增加裆部伸缩旋转的灵活新和扩大活动的幅度,使下盘轻灵而旋转无滞,并加强腿部的弹新和功劲。此外,右胯绝不可低于膝,以胯与膝平为最低限度。若过于下蹲,胯根低于膝部则形成“荡裆”,即“软裆',此时裆部全部下落,软弱无力地贴近地面,似同瘫痪,使腿的基础浮而不固,两腿虚实变换反而不灵,这样不但起身费劲,遇到对方进B,就会瘫倒在地。反之,如胯根过高于膝,则运动量过小,得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为了提高膝关节的支撑力,加深腿部的弹新和功劲,必须因人而宜地找到一个适当的下蹲高度。 4.重心后移下蹲时须立身中正,不可前俯后仰。眼神虽随左掌,然而当左掌里收下移到贴近胫骨前穿时,眼要向前平视,不可低头哈腰,以免经神不起,也不能发挥“下势'应有之技击作用。因为不论是随下蹲势下采还是我左手被敌所握以圆活劲收回腰前,都是用右腿和腰胯向后下坐以及重心向后下沉的劲势,以牵动彼力。而上体向前倾俯则无法运用整体之劲,只能凭借手臂局部的劲力,这样不但不利下采,挣TUO敌手,而且影响眼神的运用,致使无法很好地观察对手,形成伦为的盲域,为敌所乘。 从外在的形式上讲,少林拳的单鞭式,武当拳的单鞭式、太极拳的单鞭式从大形上看差别不大,在发力上也都有同一种意念,注重抛甩之力所发出的鞭劲,杀伤力较强。应该说,这一式,即属于外家拳,也在内家拳之中。 不过架式虽近,意义上的差距不小。目前流传的太极拳的单鞭,在这三种“单鞭”里架式无疑是最漂亮的,可是在真正的搏杀中却不一定了。太极拳式诀里有:“一式单鞭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之句,言之较为玄妙,取长山之蛇的意境在内。有击尾首应,击头尾应,击中则双应之心法。取避让或控住敌人的攻击,随后反击的意义。可以单封双,同时进步也可以运用跌法制敌。从上乘上讲,对太极的缠丝劲要求较高,讲究“钢鞭一式追人魂。”发力凶狠毒辣。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