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国货跨界卖咖啡,拥有7000家门店的李宁公司会是星巴克的挑战者吗?
更新时间:2022-05-21
如今中国的咖啡市场到底有多火?李宁也来卖咖啡了。 李宁体育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随后,李宁公司大方承认卖咖啡:未来将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目前在北京、广东、厦门等地区的部分李宁门店已经浮现李宁咖啡的身影,有的只要在李宁门店任意消费后即可免费获得一杯“宁咖啡”。不禁令人感叹,这个时代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 跨界的创新消费体验 李宁做咖啡已是酝酿多时,因为随着消费市场主体的变化,年轻人成为品牌想要抢夺的核心流量资源。 因此,能够在产品层面创新,在话题上传播的跨界玩法,成为品牌抓住年轻人喜好的趋势。李宁公司2021年的数据显示,李宁当前共有7000多家门店,相比之下,星巴克在中国门店5千多家,瑞幸则6000家出头。 实际上,2021年底时,李宁1990全球首店在北京拉开帷幕,就有消费者喝到了李宁品牌的咖啡,咖啡杯上也是李宁自己的logo。而今年3月,雀巢咖啡中国和李宁也合作推出了的“运动潮咖”联名。 也许很快,在中国的李宁门店,都将会有一股有人的咖啡香。 从“国货”到“国潮” 作为中国本土运动品牌,李宁的成长完全体现了运动服装行业的起伏。赶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赶上北京奥运会的快车。高峰时在中国的营收甚至可以和国际体育巨头耐克相媲美。 当时的李宁已经成为本土成熟的运动品牌,一度蝉联“中国运动第一品牌”十多年,是一代人青春回忆中的印记。 但是李宁因为定位转型不清、涨价不合适、管理无序等问题的积累和叠加,一度陷入困境。2018年成功重塑品牌后,李宁开始以全新的“国潮”品牌形象和运动时尚的定位进入市场。 李宁公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超200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了136.1%。门店数量方面,截止至2021年底,李宁共有7137家门店,净增204家,其中,李宁品牌共有5935家;李宁YOUNG共有1202家。《范例式的失误与自救,李宁拯救了李宁,然后呢?》 从规模来看,李宁咖啡有一定的优势,一旦全面铺开或者部分铺开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 认为,李宁跨界咖啡这一动作的背后,更像是策划已久的市场战略,一方面主动借势时下流行的咖啡文化,从以触达更多年轻群体,另一方面实现庞大门店体系的变革,从单一销售载体变成多元化经营。这种跨界,也许是李宁把品牌理念“一切皆有可能”做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路。 咖啡的万亿级体量 随着消费者咖啡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咖啡市场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万亿元。 对于任何一个跨界卖咖啡的品牌来说,卖的都是产品,是沉浸式的体验。这是一门能够赚到钱的生意,也是一个有人市场,现磨咖啡、挂耳咖啡、冷萃咖啡等等层出不穷,其中三顿半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独角兽。《从元气森林和钟薛高,我们能复制这些新消费品牌的爆红路径吗?》 目前跨界的玩家不在少数,一方面是万亿级市场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是自有流量的品牌传播。中国邮政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在厦门正式营业。《中国邮政跨界卖乃茶,“邮氧的茶”会成功吗?》。更早前,中石油就建立了昆仑好客 coffee项目,在其昆仑好客便利店铺设现磨咖啡。 新茶饮玩家也不肯掉队,蜜雪冰城、CoCo都可、古茗、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知名茶饮品牌都有自己的咖啡菜单。甚至连知乎也推出了挂耳咖啡产品。 对于拥有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的李宁,咖啡跨界销售可以在提供多元化服务的过程中,将以往直接销售产品的方式转变为品牌渗偷,从而影响受众的价值感知和消费行为,有助于实现“一切皆有可能”。 毫无疑问,通过卖咖啡,在提升终端消费体验的同时拉近了品牌与受众的距离,也带来了自身的话题流量,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品牌传播。 不难总结一个规律:跨界卖起咖啡的,无一例外都是已坐拥着数量庞大实体门店的巨头,咖啡只是一个无伤大雅却极具想象力的副业。若尝试失败,不会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喜茶做咖啡,瑞幸做乃茶,互联网时代的差异化战略还有作用吗?》 从长远来看,传统品牌跨界卖咖啡是一个需要通过实践不断修正的过程。比如如何打破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刻板印象,如何用品质建立消费粘新,培养稳定的流量体系等等。 不是那么好卖的咖啡生意 无论是咖啡还是茶,消费者在做选择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其次是产品力,然后才是体验决定的消费频率。所以跨界卖咖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首先,咖啡市场的消费模式比较稳定,跨界品牌很难占领消费者心智。 目前咖啡市场基本分为现磨和速溶两大类。搭建社交空间输出咖啡文化的星巴克,以及近年来疯狂扩张、强调味道为王的瑞幸,都是现磨咖啡领域的主导品牌。 在速溶咖啡领域,老大雀巢凭借全球供应链优势依然遥遥领先。资本和技术发展推动的新兴咖啡品牌,如三墩半、永普等,也有稳定的受众。其中,三顿半的估值也轻松过了45亿元。 其次,咖啡产品和跨界品牌之间可能没有关联记忆。 以中石化以汽油命名的咖啡为例。虽然足够新颖,但会引起观众新的兴趣。但作为知名的能源石油公司,其品牌形象根深帝固,消费者很难将加油服务与咖啡文化产生关联。 而且,通过渠道优势打造爆款后,消费粘新的建立要靠产品力。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品质,当新鲜感带来的流量减弱时,可能无法实现提升终端消费体验的初心,甚至会反制品牌优势。 最后,李宁要专业卖咖啡,面对的问题很多。想要“玩转”咖啡,除了专业咖啡品牌的竞争,还有如何做好用户管理、品牌运营、供应链管控等诸多现实问题。 当然,对于计划加入咖啡赛道的李宁,可能并不是为了做一圈咖啡,而是为了赢得年轻人的互动关注,通过咖啡聚集流量。但不管怎么说,当消费者想起喝咖啡,星巴克已经不是第一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