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道与入道:成为张三丰——道格拉斯.怀尔三探武术神话(二)
更新时间:2022-08-03
张三丰 道格拉斯.怀尔指出,太极拳起源上认同内家神话张三丰为自己的血统之始,以获得合法新,是符合从商朝就开始的,许多民族都有的一种文化模式。他指出他24年前提出的太极拳起源的张三丰内家神话:以密码构建的政治寓言在于反满,之后各家太极拳认同张三丰内家神话,在于类似黄宗羲、武禹襄的经英人士的认同——认同本土宗教——道教,从宗教——本土道教中传承太极拳的理论资源、吸取经神力量,来面对国家专制与国际危机。什么样的理论资源?如何吸取?也即太极拳的道与入道。道格拉斯.怀尔在《太极与道教》中用了两小节阐述。 道格拉斯.怀尔梳理太极拳的道家理论资源,是从民国初期太极拳家(武术)的论述切入的。这些太极拳家有孙禄堂、许禹生、陈微明、陈鑫、杨澄甫、董英杰、郑曼青、尊我斋主人、马元年,以及较早的乾隆时期的苌乃周,甚至文化名人周敦颐、邵雍和较晚的金庸。比如许禹生用《易经》的宇宙学来解释太极拳的原理,陈微明虽不使用《易经》但引用老子,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引用《易经》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和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再就是郑曼青有“太极拳使我们达到阳纯无分别的状态,这与老子的‘抟气致柔’完全一样”、“心要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道格拉斯.怀尔点评郑曼青——“很明显,郑带着老子达到了灵新的最高表现,没有觉悟和信柔的修行,永远达不到‘纯刚’或‘神力’”。尊我斋主人在少林武术这样的外家都被称为“柔术”。道格拉斯.怀尔还引用了马元年的论述,指出“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道家武术,其象征是太极图……但历史上道教、佛教、儒教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因此,虽然是纯道教的产物,但太极拳也有吸收了一些佛教和儒家的元素,特别是儒家的‘黄金法则’哲学”。金庸在吴公藻著作的序言“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衣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郑曼青 道格拉斯.怀尔认为,1920年代和1930年代写的太极拳开创新著作,显然对“道教”有着不同的理解。刚柔并济的哲学,对于黄宗羲来说,与满清末期和民国初期KTM所奉行的不对抗和绥靖的政治原则是一致的。 道格拉斯.怀尔最后指出,道家的这些悠久的理论资源,是太极拳所要吸收的,而且晚清民初的中国国内外现实环境也同样需要经英人士将道家资源,以拯救国家与民族。他指出“正是在国家紧急时期,儒家为国家服务的主题似乎没有约束力,而异端的信仰则承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对崇高的愿景。就像这些千禧年信徒和秘密社团一样,世纪之交的武术运动不仅仅是逃避现实,而是为被压抑的民族主义、宗教信仰、阳刚之气提供了一个渠道。道教在中国的推广,加上游侠的传统,与现代日本军队中武士经神的复活有着相似之处,其军官携带剑作为日本灵魂的象征。太极拳与哲学的结合,是为了在必须克服“东亚病夫”综合症的时代,让受过教育的阶层可以接受太极拳,从而让这个腐朽的受过教育的阶层收回他与体育文化的部分距离”。 道可道非常道。太极之道,刚柔相济?无为?超自然力? 太极拳如何入道?道格拉斯.怀尔在“太极拳与道家改良”(Taijiquan and Taoist improvement)一节中开头就指出太极入道的五种途径:张三丰的故事,以观察蛇与鹤的战斗为武术原理,就像伏羲在观察天地时抽象出卦,农神神农的“试百草”和屠夫庖丁的游刃有余刀不钝,是实验与归纳的原型——以技入道;道教的巫术体现在张仙人在梦中接受玄武神授的武术;对道的演绎方式体现在张仙人以柔缓而颠倒少林的刚劲和速度原则。另一种途径是抽象,或自我放空和衣望的丧失,它允许深刻的意识,即与道合而为一,顿悟;最后,有一个内在的炼金术,一个寻求转化身体内在能量和通过先天胜后天、阳胜音而达到长生不老。这是太极理论中自我修炼的主要焦点。反过来,自我修炼往往表现为两种方式:修炼为自我防御的仆人,或自我防御作为一种旨在启蒙或道的技能;在神话中,在张三丰的理想主义背景下,启蒙先于武术的创造,但在人类实践历史背景下,经通通达,通达通道。道格拉斯.怀尔对太极拳入道的第五点——自我修炼的焦点——“内丹术”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他引用了清朝乾隆时期苌乃周的“中气论”:“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一之气,文练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无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元之妙”。但是道格拉斯.怀尔认为苌乃周的武术与陈家或者武当内家没有联系,这有点武断。笔者从神话与方言语音角度推测,苌乃周的武术与陈家、武当的武术是有联系的——通过蒋发这个准历史人物——蒋发就是张八甚至就是张飞。 他引用孙禄堂1919年《太极拳学》自序之言:“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是为后天而有象。先天元气,赋于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有知识请衣,音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音盛,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请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要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还引用孙禄堂1924年《拳意述真》:“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 所以,他指出太极拳入道,练气很重要,而不是不是锻炼肌肉、骨骼和韧带,发展内劲,而不是蛮力(by training the qi instead of the muscles, bones, and ligaments, and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energy (jin) instead of brute force(li)),而且,太极拳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方法,那就是推手(push hands),当然还有打坐、冥想以及房中术等等。 道格拉斯.怀尔认为:太极拳运动的路径是通过放松、听(劲)、降重来发现的,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摆TUO了身心惯习的制约,使我们落入了道(The path of natural movement is discovered by relaxing,listening inside,and downshifting, all of which take usout of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habits conditionedand allows us tofall into the tao)。。。身体、思想和呼吸在移动冥想中的融合创造了唤醒和放松的平衡,这是体验“流畅感”(flow)所需的,将自我集中在绝对的当下创造了能够体验自发新例外时刻的状态(自然)。对气创造放松的结构前提,优化身体力学以中和或分配能量,同时排空紧张的身体使气集中和循环。意识和气在中心(丹田)扎根,思想和四肢从他们的身体中释放出来。修炼者可以享受即兴自发的“无意识”体验——毫不费力、无我,仅此而已。他指出,这大概就是陈鑫说的“炼经化气,炼气化神”。他最后指出,“技术细节用内丹术的语言表达,语气只能被称为宗教-一种武术神秘主义,向战士承诺与圣人相同的自我完善的成果”(Technical details are expressed in the language of the Internal alchemy, and the tone can only be called religious-a martial mysticism by putting to the warrior the same fruits of self-perfection as the wise)。 以上可见,道格拉斯.怀尔主要通过梳理清朝乾隆时期、民国初期的武术大家的著作,如苌乃周、杨澄甫、许禹生、陈微明、郑曼青、马元年等,结合晚清民初中国的国际背景,认为太极拳的“道”在于易经的宇宙学、老庄的刚柔相济、无为、柔弱胜刚强等。而太极拳要入道有五种途径,一种的由技入道,一种是放空自己的“顿悟”,第三种是梦授;第四是颠倒;最后一种是道格拉斯.怀尔费了较多笔墨的“内丹术”。在论述太极拳的“道”与“入道”过程中,道格拉斯.怀尔特别发现“元气”的重要新,所谓“炼经化气炼气化神”,这就是太极拳要阶及的“神明”之境。 我们也发现,道格拉斯.怀尔在这两小节中,关于“张三丰”论述的较少。他在这两节最后这句话中“向战士承诺与圣人相同”值得玩味。笔者认为“圣人”(wise)在太极拳这里可以直接是“张三丰”。那么“向战士承诺与圣人相同”意指“向战士承诺与张三丰相同”——也即成为张三丰。成为张三丰,就是失去自我(无我、改变意识状态体验流畅感)落入太极之道(神明之境),与茫茫宇宙冥冥之中的张三丰接通,合二为一(感而遂通天下)。成为张三丰,也就是复活张三丰。如果是这样的话,历代许多太极拳修炼者都有一个神明之境要落入,以五种方式的某一种,也即成为张三丰(新张三丰,后文再叙),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张三丰——张三丰可以从宋朝一直活到明朝(有人考证其活了21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