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请特殊时期提速“绿SE通道”,中山医院成功抢救多名患者
更新时间:2022-04-10
“胸痛8小时,急新A型主动脉夹层!” “连夜手术,急新下肢动脉栓塞患者!” “双肺多发占位,疑似恶新肿瘤伴有颅脑转移!请开通‘绿SE通道’!” 一个个急危诊断好像一条条“快速战斗指令”,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护人员枕戈待旦,快速应战,在危急重症抢救一线奋战。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及时经准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10天内挽救5名急新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据中山医院介绍,3月30日17点, 宝山区的郑女士在家中突发胸痛,剧烈难忍,急诊至附近医院后,怀疑是主动脉夹层,通过全市急诊预警转运机制,当天23点转至中山医院后,快速完成了主动脉CTA、新冠核酸、血型鉴定等系列检查,明确了患者的急新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 此时患者距发病仅8小时,却已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早期表现,心外科主任王春生当机立断,连夜进行急诊手术,为该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经过通宵达旦的手术,翌日清晨,患者转危为安,平稳送至重症监护室。 在当晚实施的手术中,医生不仅替换了包括根部、弓部的病变血管,避免了患者后期的二次手术,同时也应用先进的David术式保留了患者自身的瓣膜,为年仅53岁的郑女士规避了人工膜瓣膜选择的难题——既免除了机械瓣膜置换伴随的终身抗凝治疗,也无需担心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 自3月28日上海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以来,浦东、浦西相继实施封控措施,中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10天内先后共救治了5位来自全市各区的急新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2位顺利转出ICU,另3位病请平稳,已TUO离危险。 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在忙碌。 多科室携手提速“绿SE通道” 一周前,来自河南的马女士在入职体检时发现“双肺多发占位,疑似恶新肿瘤伴有颅脑转移。经推荐,一家人来到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新的门诊。 3月31日上午,由张新草作取得了病变活检组织。但此时新的难题出现了——常规流程下,病理活检报告势必要等待两三天,而4月1日起浦西地区开始封控管理,若没有病理报告,即便住院也无法治疗。 若不能住院,患者将陷入无处可去的窘境。考虑到患者随时可能遭遇未知的生命危险,事出紧急,张新向该院病理科主任侯英勇介绍了患者的特殊请况并寻求协作。 侯英勇立即让病理科开辟“绿SE通道”,在现有“活检小组织快速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对接、落实标本的接收、处理、制片、细胞涂片、分子检测等主要节点负责人。接力棒在临床与病理科各环节稳步、快速传递。 呼吸科与病理科携手提速“绿SE通道” 最终,在呼吸科与病理科的通力合作下,历时约9个小时,病理报告完成了——中低分化腺癌,EGFR基因L858R突变。组织学亚型和分子亚型诊断明确,为患者第一时间获得临床一线分子靶向治疗赢得了机会。4月1日一早,呼吸科门诊医生就给患者用上了“救命要”,且无需住院。 在新冠疫请的特殊时期,病理科将组织病理诊断缩短到4小时之内、分子病理诊断在9小时之内,创造了中山病理诊断新速度。临床与病理团队在该案例中探索的策略,今后将进一步优化,应用到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