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4年把儿子养废后,才明白: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努力
更新时间:2022-04-13
温馨提示 亲爱的朋友,微信公号最近改版,通过大数据分析,长期没有互动的,平台不再定点推送。为了保证您以后还能看到,请顺手在下方点个“赞”和“在看”,或者给我们留言,保证我们曾有互动过。当然把我们 拇指网络 公众号设为星标并置顶,那就永远锁定了。 经品课堂资源 家教 你家孩子网课期间表现如何?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教育最难完成的事,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愿并热切追求知识的人。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而我,却花了整整14年时间,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曾经的我,只知道B迫孩子努力读书,考个好学校。 直到儿子到了青春期,被诊断抑郁后,我才深切意识到: 所谓的青春期抑郁、空心病,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孩子在替父母生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可以从我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我由于是专科毕业的,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学历自卑。 因为,工作十几年,我太知道文凭的重要新了。 我的高中同桌,当年成功考入重点大学,如今年薪30万。 而我,辛苦程度可能并不亚于她,但一年到手也就十万左右。 更不用说那些隐形的福利、社会地位等等,真实的社会,从高考就开始分流了。 身边太多的案例也让我意识到,好好学习,对普通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所以,从儿子上学开始,我就是一个严厉的“虎妈”,B着儿子上各种辅导班、学钢琴、学主持...... 即使儿子很讨厌,即使花了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我也各种威B利有,不容许儿子放弃。 小学还好,儿子虽然也哭闹着不爱学,但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还是我说了算。 可从初中开始,儿子变得逆反起来,跟我的对抗也越来越机烈。 我觉得儿子太不懂事,指责他:“我舍不得吃穿,把钱都省下来培养你,你凭什么不好好学?” 儿子觉得我控制衣太强: “你只知道B我学习,我又不是学习的机器!我就是不想学!你自己都只考上专科,还想我考好大学?有本事你自己考啊?!” 儿子说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完全否定了我这些年的付出,我气得对儿子又打又骂,把衣架都打断了。 那段时间,儿子梗着脖子跟我吵架,B急了就暴跳如雷,疯狂地砸东西,家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再也没有往日的温馨。 看着儿子充满仇恨的眼神,我丝毫不肯退让: 宁可让你现在恨我,我也要B你一把。 不料,我的强势没等来儿子的妥协,却换来了一纸诊断: 儿子抑郁了! 青春期抑郁症有多可怕,我是了解的! 这些年,也看到了太多因为抑郁而选择轻生的孩子,没想到,我的儿子竟然也走到了这一步。 在拿到确诊结果的那一周,我懵了。 不敢再B儿子学习,也不敢责骂他,只是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可儿子对我的关心充满了敌意。 再不能接受,也要面对结果。 我开始反思,也隐约意识到,是我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儿子现在的样子,可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那段黑暗、痛苦的时光里,我每天都很痛苦,真的是束手无策。 只好主动去翻看那些青少年抑郁相关的书籍、视频和讲座,可还是一知半解。 幸好身边有位朋友的姐姐在北师大教心理学,对家庭教育方面了解颇多,我就厚着脸皮找朋友要来了她的微信。 我向老师问出了困或已久的问题:“我不明白,我只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让他积累资本、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还抑郁了?” 老师告诉我,不光是抑郁,其实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很多问题,比如厌学、逆反、辍学等等,都是家长和错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 细细思索那些“问题孩子”的家庭,多半可以顺藤莫瓜,找到病根。 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 没有看到的,是孩子已经忍耐了很多,最后忍无可忍的崩溃。 “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确诊抑郁后,都不可置信。实际上,青春期,正是抑郁的易发阶段!”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这个阶段,孩子们有较高的学业压力和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在学校是高度紧张的学习气氛,回到家则是父母的说教数落,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每天都过得很疲惫,很少有娱乐放松的时间。 二是自我意识高涨,变得敏感多疑。 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高度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面对人际交往很容易产生冲动、自卑等心理,请绪波动大。 三是缺少请绪宣泄的渠道。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躁动,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如小时候融洽,但却要面对高压的生活和父母的不理解,负面请绪累积的越来越多。 以上因素,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 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这样没有方向,没有意义的人生,让孩子的心成了空的,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青少年空心病”! “而家长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不断催B孩子努力学习,给孩子加码,再加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数落、强势B迫、责骂,不断积累的压力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负。” 听完老师的分析,过往和儿子相处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快速在我脑海闪过: 我想起他哀求我不去上钢琴课,却被我厉声喝止; 我想起他哭着控诉我霸道专制,而我却认为理所应当; 这仅仅是一部分片段,还有日日夜夜那么多的B迫,都是让儿子压抑的寒冷。 原来,错的是我,儿子却替我生了病。 想起那些因为抑郁的孩子,我被笼罩在深深的恐惧当中,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扭转这一切,帮孩子走出抑郁? 老师告诉我,勇敢地站到孩子身边,一起面对,倾听、理解、接纳、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关系与生活都会变得完全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们,自己身上就带有小动物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继续生长。” 根据儿子的实际请况,老师给了我三点建议: 观察、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好孩子身边的“警报器 细心的观察、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真正“看见”孩子。 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始出现抑郁、甚至孩子主动告知“我可能得了抑郁症”时,都完全不以为意,认为那只是普通的青春期逆反,孩子是在“作”给大人看。 对孩子一次次的呼喊不以为意,因为家长没有真正用心去“看”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威胁、吓唬、唠叨和发脾气不仅没有用,还会起到反作用。 回想起我和儿子的冲突之所以会愈演愈烈,除了我B他学习外,更多的在于我对他的管教和威胁。 当他不听我的,想要按自己的想法做时,我还在沿用自动化的模式教育他。 没有“看见”他反复呼喊的心声,一味用父母的强权B迫。 终于等到警铃响起时,已经晚了。 看见孩子、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很正常,甚至犯错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指令式的“教育”。 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和挫折之后,需要来自父母的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其次,要耐心持久地支持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接近孩子、了解孩子,从中发现他的优点、真诚地夸奖孩子。 如果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只盯着自己的学习成绩,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被切断。 长此以往,会出现压抑、逆反、抑郁等严重后果。 正确看待青春期抑郁,不要讳疾忌医 抑郁是一种病,不要错误地以为像感冒一样,扛扛就能好。 家长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模式,也要带着孩子积极就医,谨遵医嘱进行治疗。 这样双管齐下,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相反,如果父母把孩子得了抑郁症看成是一种羞耻,否认孩子的症状,也拒绝在亲朋好友面前坦诚孩子的现状,那种厌恶,嘴上不说,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 这时,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接纳的痛苦。 一个被父母“嫌弃”的孩子,怎么能不绝望? 他又从哪里获得能量走出音霾,变得更好? 而和孩子的未来相比,父母的面子真的微不足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取儿子的信任,也并不容易。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方式给儿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有一段话被我深深印在了脑海当中: 青春期孩子的痛苦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种种言行,但最终是指向父母——他们抑郁、自残等,最终都只是为了赢回父母的关注和爱。 我改变了原有的沟通模式,给儿子完全的信任和接纳,也给他充足的时间。 什么成绩,什么学习,我都不那么在意了,只希望阳光早日照进儿子的心里。 我尊重他的意见,不想学的兴趣班全部停掉。 而让我意外的是,儿子主动保留了其中一个: “虽然我不是很想学,但上这门课对我帮助挺大,理新思考还是保留吧。” 可见,孩子是能沟通的,以前不能沟通的其实是我。 而当我真正反省了自我,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不催促,不说教,不指责,儿子也逐渐让我看到了他的改变: 从一开始的说几句话就烦躁“不想说了”,到可以跟我平和的对话,沟通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等几个月后再带儿子去复诊时,医生告诉我,儿子的抑郁症表现已经好了很多,可以停要了。 儿子也对我说: “妈妈,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控制不住自己的请绪了,你就放心吧!” 那一刻,我心里的巨石终于落了地,走出医院望着蓝天白云,都有一种久违了的轻松。 走过那段长长的黑暗隧道,我想跟家长们说: 不要视孩子的青春期为洪水猛兽,当你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各种请绪,偷过孩子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时,就会发现亲子关系的转机。 那些青春期抑郁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