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10年跟踪研究发现:屏幕暴露影响儿童总智商水平
更新时间:2022-06-08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医学协会儿科学》(JAMA Pediatrics)在网站的首页显著位置在线发布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关于屏幕暴露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成果,该学术期刊在全球儿童健康研究领域排名第一。 这项研究起始于2012年,历经10年收集了我国10个省市、超过22万名儿童的生活方式及健康发展研究队列。参与者从母亲孕晚期开始进入研究,至今已经随访至儿童10岁。 (图为《美国医学协会儿科学》首页) 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有76%的孩子在2岁前就已经开始接触屏幕,而24%的儿童在1岁以前就开始与家长一起被动看电视,同时很多家长也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工具,利用手机里面的动画片、游戏吸引逗引孩子。除了接触屏幕年龄越来越小以外,屏幕暴露的时间也令人担忧。以刚进入幼儿园的3岁儿童为例,其每日平均接触屏幕时间已经高达2小时50分钟,78.6%的儿童接触屏幕时间超过了每天1小时的指南推荐标准。 据悉,不仅在中国,屏幕暴露过多在全球范围都是普遍现象,同样年龄段的加拿大儿童接触屏幕时间超标比例达到85%,澳大利亚儿童达到74%。 尽管现有指南不推荐18月龄以下年幼儿童接触屏幕,但目前为止对于屏幕暴露对儿童发育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使得针对这一问题的防控策略也难以完善。 这项研究将6岁以内儿童的屏幕暴露随年龄增长分为三种轨迹特征:有一组儿童是6岁以内屏幕暴露“持续较低”,另一组儿童表现为“早期增长”特征,还有一组表现为“后期增长”特征。 对这三组儿童的发育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刚出生时,三组婴儿无论是发育水平还是气质类型都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之后不同的屏幕暴露轨迹影响下,三组儿童在6岁时的认知功能(韦氏智力量表测量)和心理行为问题出现了显著差异。 以屏幕暴露“持续较低组”作为参照标准,“早期增长组”总智商水平减少6.7分,而“后期增长组”减少8.2分;其中“后期增长组”的语言理解和知觉推理显著更低,而“早期增长组”的认知熟练分数更容易受到影响,可下降10.6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指数分别下降11.3分和8.0分)。而在心理行为方面,相较于屏幕暴露“持续较低组”,“早期增长组”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多动与注意力不足方面受损更加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6岁以内每天屏幕暴露始终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儿童,其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相比较是最好的。如果在婴幼儿阶段早期就出现较多屏幕暴露,即使后来屏幕暴露有所下降,仍然可以对儿童产生显著不良影响。在0~3岁期间过度屏幕暴露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而影响总智商水平以及注意力发展,并导致多动行为增多。而3岁以后屏幕暴露显著增高的儿童,其智力水平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低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知觉推理能力,这很可能是因为该组儿童在3~6岁期间出现了高达每日4小时的屏幕接触时间,这些屏幕活动占用了父母与儿童共同开展优质亲子活动(如阅读和玩耍)的时间。 本研究提供的证据提示家长,应尽量避免让两岁前,尤其是18月龄前儿童接触电子屏幕,而两岁以后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也应该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 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医生赵瑾,共同通讯作者为该院儿童健康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云婷。该研究同时也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多位教授的大力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