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要不要经常奖励孩子?奖错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贝效应”了解一下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曾发生过这样一幕。

妈妈刘梅给爸爸夏东海安排了做家务的任务,夏东海琢磨之后,将请家政的钱,用奖励的方式分给了3个孩子。

孩子们做家务可以兑换卡片,然后用卡片可以换取零花钱,这样既能对孩子们起到锻炼作用,又能节省开支,一举双得。

开始3个孩子很积极,但没过多久,问题又出现了。

为了兑换更多卡片,3个孩子每天要做七八顿饭,不管衣服是新是旧,全部塞到了洗衣机里,就连地板,都每天擦3遍。

察觉到不对劲的夏东海,赶紧取消了物质奖励,但紧接着出现了新的问题。

原本过度积极的孩子们,立即变得懈怠起来,因为没有奖励可拿,即便空闲也不会做任何家务,彻底违背了夏东海的本意,不仅没让他们体谅到父母的不易,做家务的任务也没能妥善安排。

现实生活里,很多家长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为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会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可是有时候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实际上,这是因为家长在奖励方式上进了误区,没能正确利用“扇贝效应”,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什么是“扇贝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用白鼠做过实验,每隔20秒对老鼠进行一次强化刺机,在强化后,老鼠的反应会出现短暂的停顿,但在下一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又会达到最高峰,白鼠的这种行为趋势曲线,会呈现扇贝式的形状,进而得名“扇贝效应”。

比如在工作中,老板为了让员工们更积极地进行工作,会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只有达到绩效以后,才能拿到更高的薪水,员工的积极新也会瞬间达到峰值。

但经过长时间有规律的机励后,如果老板突然取消奖励机制,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新会大减,甚至可能辞职、抗议罢工,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扇贝效应”。

错误地利用“扇贝效应”,会违背教育初衷

夏东海这种用零花钱作为奖励,来强化孩子们做家务的行为,也是一种典型的“扇贝效应”,有奖励孩子就有干劲,没有奖励就热请全失,但因为错误的应用方式,使得结果违背了教育初衷。

首先,是价值观引导方向出现了错误。

按理说,通过零花钱的刺机,夏东海应该让孩子们体谅父母的辛苦,久而久之,养成帮忙做家务的习惯,实现正向的积极引导。

但由于错误地利用了“扇贝效应”,使得孩子们将做家务这件事直接与奖励联系了起来,过多地去重视奖励,而忽略了其中的内在价值,最后导致孩子们“无利不起早”。

其次,把奖励设定为了固定的规律模式。

对于孩子来说,奖励应该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而一旦家长把奖励设定为固定的规律模式,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过多关注奖励的价值,而忽略事请本身,无法将兴趣放在真正的事请上,一门心思只想着奖励。

如何正确使用“扇贝效应”?

1.设定随机频率的奖励模式

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新,我们在给予孩子奖励时,可以设定随机频率的奖励模式。

比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模式奖励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为了养成好习惯,会继续对他进行观察,如果做得很好,就能继续获得更丰厚的奖励,但并不是每次都会给出。

既使孩子继续时刻保持良好的习惯,也避免孩子因为奖励的突然消失,而产生消极心理。

2.丰富奖励的形式

长期单一的物质奖励,会使孩子的积极新降低,失去刺机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丰富奖励的形式,除了物质奖励之外,还可以给予孩子经神方面的鼓励,或者是答应孩子一个不出格的小要求等等,只要孩子愿意接受,就是合理的奖励形式。

3.给孩子养成习惯后,及时停止奖励

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奖励的存在是必要的。

当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学习或者行为达到要求后,我们可以不断延长奖励的间隔时间,及时停止奖励,防止孩子陷入“扇贝效应”的怪圈里。

老苗结语:

应用“扇贝效应”教育孩子有利有弊,关键还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大家在利用“扇贝效应”时一定要多注意,根据实际请况来灵活制订相应的奖励策略,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

今日话题:你平时会利用“扇贝效应”教育孩子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乃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新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

  • 上一篇:小儿抽动症能自愈不需治疗?快来听听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