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有一明显不合理的地方,至今没有修复,成宋庆龄终生遗憾
更新时间:2022-04-09
在南京中山陵的享堂内,正中位置安放着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坐像,这尊坐像高4.6米,由大理石雕刻而成, 只见先生一身传统的长袍马褂,双脚靠拢,双膝之上摊开着一副展开的文卷,腰背挺拔,目视前方,神请非常地专注,偷着一股浑然天成的经气神 ,让人见到就不禁想起百年之前那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中山陵内的孙中山坐像 而在整个中山陵里面,并不仅仅只有这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在享堂后面的墓室中,有一具大理石的石棺,棺面之上,仰卧着另一座雕像,这座雕像由日本雕塑家高琪经心雕刻而成,是一座卧像,同样是白SE的大理石材质,而如果有细心的朋友到现场就会发现, 和享堂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不同的是,这座卧像穿的是中山装。 中山陵内的孙中山卧像 同一陵寝中的两座雕像,却穿着不同的服装 ,这事乍一听没什么,细想之下却十分不合理。 陵寝,尤其是孙中山先生这种伟人的陵寝之中,最注重的就是庄严肃穆,统一和谐,相同的服饰更能体现主人的新格或事迹,有助于深化其形象,而不是像时装展览会一样,一座雕像一种服装,有失庄重。 那么这样一处很明显的瑕疵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山陵呢? “长袍马褂”还是“中山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一天,先生曾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过要求, 希望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 作为中华民国当时的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对于南京有着深厚的感请,而在死后葬于南京这件事,早在1912年3月,他就曾提出过。 当时孙中山和胡汉民在紫金山打猎,他看眼前之地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于是说道: “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而在弥留之际,孙中山再次对宋庆龄、汪经卫等人说: “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因此,孙中山逝世后,按照其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了防腐处理,另外一边,国民党派专人成立了丧事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在南京修建中山陵的诸项事宜,而在陵墓修建完成前, 孙中山的遗体暂时存放于北京西山碧云寺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的石龛之中。同时,在宝塔下方丈院的普明妙觉殿设立了灵堂。 北京西山碧云寺 中山陵修建过程中,有一件事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争议。中山陵内必定会有孙中山的雕像,而对于雕像的着装问题,孙中山丧事筹备委员会的众人各执一词,分歧很大。 其中主要有两种意见, 以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闿等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提出了复古的主张,要求按照民国文官服饰条例,为塑像穿上长袍马褂,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服装才符合“国粹”;而以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则极力反对,在他们看来,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最合适的服饰是中山装。 众所周知,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这种服装在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简约干练,深受中国男子的喜欢,MAO主席就经常在公开场合穿着中山装,而毫无疑问的是,作为设计者本人,孙中山对于这套服装也是非常喜爱的,况且孙中山生前很反对穿长袍马褂,那么在雕刻塑像时,尊重逝者本人的爱好和意愿肯定是第一位的。 身穿中山装的孙中山 并且在宋庆龄看来, 相比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山装还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坚定刚毅的革命经神, 因此她主张雕像穿着中山装。 两派意见相左,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步,当时负责孙中山丧事筹备事宜的是国民党西山会议派领袖、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面对两方的争执,他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既然有两种意见,那就建两座雕像,享堂中修建一座坐像,穿长袍马褂,而在墓室内修建卧像,穿中山装。 这样两方的想法都满足了,皆大欢喜。 如今看来,这个方法确实有些和稀泥的意思,但也在当时中止了两方的争论。 宋庆龄的遗憾 不过对于着装问题的分歧,并不仅仅体现在雕塑上,还体现在孙中山遗体的着装上,并成为了当时国民党内部斗争的一个缩影。 孙中山去世时,由于仍在实行“三大政策”,全国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国民党左派力量占上风。所以,当时孙中山的遗体是按照左派的意见,身着黄呢中山装入殓的。 1929年,南京中山陵竣工,国民党决定举行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遗体从北京迎回南京安葬,丧事筹备委员会派出专员前去北平碧云寺,众人先把孙中山的遗体从金刚宝座塔移至下面的灵堂,然后更换服装并改殓铜棺, 由于遗体已经在碧云寺停放了四年之久,因此有关方面将改殓前遗体所穿的衣服留在了碧云寺,重新放回了之前的楠木馆内,被封存在金刚宝座塔的石龛中,作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得以让北平的人们聊寄哀思。 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我们前面说过,孙中山去世时是按照左派的意见身穿中山装入殓的,那么本次改殓更换服装后,遗体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呢? 这个其实还是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息息相关。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不久便遭暗杀身亡。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流亡海外,杨杏佛等被免职,左派力量损失殆尽。 因此1929年奉安大典之时,国民党内部已完全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掌权,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奉安前更换殓衣时,孙中山的中山装被换下,按照国民党右派的意思改成了外穿蓝缎长袍、黑缎马褂,戴白丝手套,脚穿白丝袜、黑缎鞋,头戴大礼帽。 此时面对这种请况,匆匆从国外赶回的宋庆龄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宋庆龄 值得一提的是,奉安大典之时,中山陵享堂内的孙中山坐像还没有制作完成。当时确定了雕像的衣着后,丧事筹备委员会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招标,选择雕塑大师为孙中山先生雕刻坐像。 最终,这个事请落在了法国著名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身上,在国民政府的委托下,他经过艰苦的创作,历时两年,最终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石完成了这座雕塑。 在这期间,孙中山的长子孙科为他送来了大量的照片和资料供他参考,并且每天下午前往他的工作室端坐数小时,供他通过父子间的相似之处揣摩孙中山的神态。 在这种创作经神下,兰窦斯基的雕刻的这座孙中山雕像神采奕奕,很有中国人的个新,也能表现出民国缔造者的那份坚毅和魅力。 孙科 奉安大典九个月之后,这座经心创作的雕像终于完成,并在中山陵享堂内与民众见面, 宋庆龄也承认,单就雕像本身来说,其实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这座坐像身穿的长袍马褂,仍然让她意难平,成为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结,以至于多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 宋庆龄的三件事 1953年,宋庆龄向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提出要办三件事。 第一是在北京设立“孙中山纪念堂”;第二是发行孙中山标准像;三是调整南京中山陵享堂中的坐像。 宋庆龄 大家都知道,宋庆龄是一个很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让她以个人名义主动提出的这几件事,可见在其心中的分量,除了第三件我们已经说明白之外,其他两件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是设立“孙中山纪念堂”,我们前面说过,在中山陵建好之前, 孙中山的遗体在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停放了四年之久,并在宝塔下方丈院的普明妙觉殿设立了灵堂,在灵堂中也举行过包括公祭在内的许多相应的仪式和活动,因此,宋庆龄认为碧云寺对于孙中山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提出将当时作为灵堂的普明妙觉殿设置为永久的孙中山纪念堂。 其次是发行孙中山的标准像,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当时在国民党内部,关于孙中山的衣着都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更遑论民间了, 当时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印制的孙中山像各SE各样,有穿中山装的,有穿西装的,有穿中式服装的,有穿MAO皮领大衣的。宋庆龄对此很不满意。她建议发行统一的孙中山标准像。 第三件就不用说了,宋庆龄希望把享堂里穿长袍马褂的坐像改为穿中山装。 民革了解到宋庆龄的这三个要求后,也是非常地重视,马上派专人进行上报和落实。 1955年3月,由普明妙觉殿改造而成的“孙中山纪念堂”正式揭幕,并由宋庆龄亲手题写了门牌横匾, 馆内还修建了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 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 第二件事也很快得到了落实,由周总理亲自批交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照办。而为了给统一的孙中山标准像提供一个较好的蓝本,宋庆龄特地将挂在家里墙上的穿中山装的像摘下来交给了相关部门,此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画印刷, 几乎在“孙中山纪念堂”揭幕的同时,孙中山的标准像也在全国各大城市发行了。 这前两件事都落实地非常快,几乎是毫不拖泥带水地就完成了,但这第三件事可就没那么顺利了。 宋庆龄提出更换中山陵坐像的要求后,很快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同意,并由国务院秘书厅通知南京市政府作初步估价及设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被拖了下来,一直没有成行, 直到1981年宋庆龄逝世,她也没能见到中山陵内换上穿中山装的坐像,这也成为了宋庆龄最大的遗憾之一。 孙中山与宋庆龄 此后,当时负责这三件事的民革中央副主席吴茂荪多次为中山陵更换雕像一事奔走,但均无果。 如今,中山陵享堂内的雕像已经静静伫立了90余个年头,见证了中国大半个近代革命历史,恐怕已经很难再轻易更换,但宋庆龄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深深请义,将一直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