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要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更新时间:2022-06-05
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便是这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那么,如何选出下一任统治者呢?不出意外的话,会从皇帝的儿子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人来继承皇位。但总有一些意外发生,让这个皇子不能成为皇帝。比如说,有人造反发生叛乱,有人弑君谋权。 还有一种便是,皇帝没有在自己儿子中选继承者,反而选择了其他人。就比如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继任者便是他的孙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任何一位皇子。可皇子中又不都是无能之人,四皇子朱棣就天资聪颖,文韬武略。那朱元璋为何要传位给朱允炆呢? 无奈太子英年早逝 虽然朱允炆继朱元璋之后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二任君主,可其实朱允炆最初并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储君人选。朱元璋曾经最看好的人是他的长子朱标,也就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皇后马氏的长子,出生于龙凤元年九月。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十分的重视,自小便悉心教育。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学问,知道读书这件事请的重要新。所以,朱元璋专门为朱标请来了许多儒学大家,给他教导功课,其中就包括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 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盼,他是一个学习的好料子,不但聪明而且记忆力很好。在学习上也很刻苦,又有这么多的名师教导,他的成绩自然不俗。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之时,长子朱标就被他列为了世子。此时,对于朱标的教育朱元璋更偏向于教他一些为君之道,想让他知道如何成为一位明君。 在这之后,朱元璋得到了一位有名的谋臣刘伯温。在刘伯温的帮助下,击败了最强有力的敌手陈友谅,后来又消灭了张士诚。在洪武元年,正式在南京称帝,加封一众辅佐他的臣子之后,朱标也被他立为太子。 任太子少师的李善长,太子少傅的徐达,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太子府的其他詹事,也都是朱元璋所信赖的文武大臣。在他们辅佐下的朱标,一言一行都甚有礼法。而在此时,朱元璋也渐渐地给大臣们渗偷,太子将来是要掌管国事的想法。 足可见得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宠爱与重视,在他心中朱标就是未来的国君。可朱元璋这么重视的儿子,却在洪武25年因病过世,这让朱元璋深受打击。 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犹豫 可国不能一日无君,此时的大明朝也不能没有储君,因为朱元璋年事已高,储君必须要尽快立下,才能稳定住朝局。当时,朝中有近半数人都以为朱元璋会立朱棣为太子。因为此时的朱棣虽为燕王,但却战功显赫。相比于前太子朱标来说,朱棣各方面都更胜一筹。而且在文学方面,朱棣也不差,在朱元璋比较重视的民心与民请上,朱棣也都能照顾的到。 可是此时,朱元璋却在立储之事上犹豫了。他曾问儒家学子刘三吾(在朱元璋的眼里,此人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物)当他问:如果立储,在朱允炆年幼的请况下,燕王朱棣怎么样?的时候。 刘三吾的回答是:“燕王绝不可行”。而后又解释道:“如果立了燕王,势必会对秦王和晋王有所影响。在燕王继位后,其二人的地位会比较尴尬。但长孙却是一个能够得民心的人,如果立朱允炆,燕王与其他皇子之间也不会有隔阂。” 其实朱元璋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对于皇位,哪个皇子没有野心?但这份野心也得有实力才能够配得上。就说这秦王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晋王呢,违法乱纪的事儿,他一个都没少干,嚣张狂妄,难成大事。 皇子之中,一个一个的都难堪重任,只有燕王与众不同。可若立燕王,其余皇子势必会眼红于他,兄弟之间很难和睦,没准还会引起朝局动荡。再三权衡之下,最终朱元璋还是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让他继承皇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却引火烧身 可这朱允炆的确仁义,也的确孝顺。但在治理国家,稳定朝局,清除异己这方面,却差了许多。朱允炆继位之后,自然想做一个明君,但他更偏向于文臣,在军事上就逊SE很多。在朝堂之上,在他的提携之下,文官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占了更大的比重。 但同时,他也严惩宦官,整顿吏制。在政治上,他废除了许多朱元璋曾设下但他却认为不合理的法条。在权势上,他选择削藩,削弱甚至消除各藩王手中的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了藩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这让原本就不满于朱允炆上位的朱棣,彻底下定了“清君侧”的决心,发起了靖难之役。 结语 朱棣凭借着自己出SE的军事实力以少胜多,让许多人都逐渐投奔了他。直到建文四年,朱棣攻进了南京城,但此时的南京城一片大火,朱允炆却不见踪影。到最后,朱允炆的下落也一直都是一件悬案。可朱棣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称帝,就只能当朱允炆已经死于那场大火。就此再无建文帝,只剩永乐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