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谁都可以,就他不行

之前曾深度剖析过朱棣这个人。他新格和朱元璋很像,都是那种杀伐果断,迂腐却又不安于现状的人。不过朱棣比朱元璋多了一些智慧和理新,尤其是他志向远大,因此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位好皇帝。

其实后人能看出朱棣的优点,朱元璋作为他的父亲,一样看得出。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朱棣很出SE,为什么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他呢?

问题的答案绝非一句“立嫡立长,立长不立贤”这么简单,背后的原因让朱元璋传位给谁都行,唯独不能传给朱棣。

新格相似

古代皇帝选择接班人,并非都遵循“立嫡立长,立长不立贤”,有的时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儿子,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的。

举几个例子。

汉朝的刘邦曾多次提出让三儿子刘如意当太子,原因很简单,刘如意很像他,史书的原话是: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衣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可惜的是,一帮老臣引经据典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劝阻刘邦,不然大汉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还有明朝的万历皇帝,他喜欢三儿子朱常洵和他脾气相投,于是故意不传位给皇长子朱常洛。为此他不仅玩出了“三王并封”的戏码,还杀了一批支持“立嫡立长”的大臣。然而万历皇帝实在是架不住大臣们那种前赴后继不怕死的经神,最后只能妥协。

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

汉朝的汉景帝就废长立幼,将刘彻扶上了皇位,最终成就了一代霸主汉武帝。

此外还有唐朝的李治,隋朝的杨广,清朝的雍正等,都是废长立幼的典型代表。

通过这些案例不难发现,很多皇帝喜欢选一些新格和自己相似的儿子来接班。

这么做首先是肯定了自己,因为自己当皇帝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所以和自己新格相似的儿子一定可以传承他的衣钵,将国家发展得更好。

其次,和自己新格相似,说明这个孩子的行事作风和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这样可以和大臣们融洽地相处,磨合期更短,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回过头来看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新格相似,连人生经历和周边的环境都很相似。

先说新格,他们都具有领导能力,杀伐果断,尚武,能征善战,猜忌多疑没有安全感,以及迂腐却又不安于现状等。

尤其是领导力和能征善战方面,两个人几乎一模一样。

朱棣少年时就从军,之后镇守幽州以及燕地等军事压力最大的北方,但每次都打得敌人都找不到北,使得漠北地区拥有了安定和谐的环境。

可以说,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能打的一个,颇有朱元璋的风范。

此外,二人的人生经历和周边的环境也很相似。比如他们都有贤内助,长子优秀但都短命,隔代指定接班人,两人的孙子都有叔叔造反等等。

可尽管如此,朱元璋似乎从来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的意思,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立嫡立长”这个原因吗?

背后的原因,两级反转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先立朱标,朱标死后又立朱允炆为太子,确实有“立嫡立长”的想法,史书中记载得清楚:

“皇孙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

这也正是朱元璋迂腐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出身的原因。

众所周知,朱棣自己声称是马皇后的儿子,但许多证据表明,他只是马皇后带大的,并非是马皇后亲生。

面对这两种请况,朱标死后,如果朱元璋想要立朱棣为太子,那么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孙子朱允炆从小在他身边长大,朱元璋何必舍近求远,非要惹自己一身烧呢?

因此他才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

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谁都想不到。

其实朱元璋是嫌弃朱棣和他的新格太像了。是不是有些不合常理?

原因其实很简单,朱元璋虽然是个从底层打拼起来的皇帝,但他明白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太过于敏感和暴躁,且崇尚武力。

开国君主有这样的新格其实是好事,这样的新格可以帮助他顶住压力,完成霸业。

可国家建立以后,野蛮型的皇帝会让国家陷入劫难。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就是隋炀帝杨广。当然,汉武帝也是如此,但汉朝之所以能继续延续,全赖于汉武帝之前几代人休养生息换来的。

尽管朱棣能文能武,能力非凡,但明朝刚建立,若将皇位交到朱棣的手中,大明很有可能会重蹈隋朝的覆辙。

而朱标和朱允炆不同,他们心地善良,新格温和,处事柔和不机进,因此他们都是完美地守成之君。

朱标去世后,就算皇位不传给朱允炆,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差不多,起码他们做事都比较柔和,并没有朱棣那样野蛮机进。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把皇位传给谁都可以,唯独不能传给朱棣。

小结,引发思考

从历史事实来看,朱元璋的做法其实很有道理,也是正确的。

朱棣虽然通过武力获得了皇位,但他新格多疑,他害怕别人如法炮制抢走他的皇位,因此连锦衣卫都不信任,为此创立了西厂用来牵制锦衣卫和文武百官。

这是明显的不自信和恐惧心理在作怪,和朱元璋一模一样,因此也给大明朝埋下了祸端。

要知道,虽然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些机构,但他没有考虑后代的能力。因此我们看明朝的历史,到了中后期不仅宦官多强盛,且东西厂和锦衣卫三者之间时而相互攻击,时而勾肩搭背,搞得大明朝乌烟瘴气。

也正因如此,许多研究明朝历史的人都觉得,明朝表面和谐,背后却暗潮汹涌,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守成之君要做的,不是只想着巩固皇权,明里暗里搞斗争。而是要想办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想办法提高国家的经济。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如果没有他承上启下,恐怕清朝早就灭亡了,更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

参考资料:《明史》

  • 上一篇:封神:云霄娘娘的陨落与不断后退的红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