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袁崇焕被凌迟时,被判3543刀,从头至尾都没有吭一声吗?

古代犯人被凌迟时的表现无非两种,一种是寻常地哭喊哀求,另一种就是不寻常地一声不吭。袁崇焕被判3543刀,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袁崇临刑时的表现,但据其它的史料记载,袁崇焕从头至尾是一声没吭。

袁崇焕被下狱后,通敌叛国的罪行很快被确定,使得许多官员感到惊愕。面对袁崇焕即将被凌迟处死,祖大寿是辽东将领中替其求请最卖力的一人,愿以官阶赠荫换取袁崇焕的新命,但崇祯坚决拒绝。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年逾古稀的大学士成基命,跪谏崇祯“敌在城下,非他时比”,望皇上慎重处置,同样被崇祯所拒绝。大学士周延儒的力保请求也被拒绝,之后求请的御史罗万寿被削职下狱,平民程本直被处死。

在袁崇焕下狱的半年时间里,孙承宗的官衙门前,为袁崇焕鸣冤叫屈的人络绎不绝。而此时的崇祯杀意已决,求请的朝臣均遭诘责,或被下狱,或遭贬谪,有些还被处死。

袁崇焕最终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和“市米盗资”等罪名而被判处“诏诛西市”。只得一面之词的京城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是投敌叛国的叛徒,个个都对其恨之入骨。

据《石匮书》所载:“见龙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袁崇焕在临刑前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

另外《明史》也有记载,袁崇焕被凌迟的那天,在通往刑场的街道两边,聚集了近万名百姓。这些百姓并不是来为袁崇焕送行的,而是来吃“汉间”袁崇焕的肉的。

袁崇焕的肉被刽子手一刀刀地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抢,然后被人生生吃下。每人在吃之前先要大骂袁一声,然后才吃。没多久,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他“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在整个行刑过程中,袁崇焕既没有大声哀嚎,也没有喊冤鸣屈。面对这些疯狂愤怒不明真相的群众,袁崇焕只能默默承受。整个过程,史料中记载并不是很多,后来许多的传奇请节都是后世演绎而来的。

还有袁崇焕被判处3543刀,有不少的人认为袁崇焕是被割了这么多刀。这个说法还有待商议,毕竟能挨过一千刀的犯人并不多。袁崇焕被处死后,弃尸于市,其部下佘姓义士偷偷为其进行了收尸。

佘义士趁夜SE来到西四牌楼,爬上刑架取下了袁崇焕的尸骨,偷偷埋于广渠门内。之后还为袁崇焕修了墓,并用余生为其守墓。临终时,他告诫子孙要世代为袁将军守墓。佘姓后人遵守誓言,一守就是十七代三百多年。

现在的守墓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名叫佘幼芝。她坚持每天为袁崇焕扫墓敬香,这种大义曾被央视在一代守墓人节目中报道过。这或许就是道义的力量,才能让佘家数百年来为袁崇焕甘心守墓。

袁崇焕被处死后,崇祯仍不解气,连续两次下旨对袁的罪行进行了提升,最终以“通虏谋叛”的罪名对其盖棺定论。这样才能符合律法中的凌迟之刑,崇祯也能避免背上冤杀忠良的千古骂名。

综上,史料中对袁崇焕临刑时的表现没有记载,大多是记载了群众争相抢食袁崇焕被割下的肉,目的是为突出人们袁通敌叛国的行为愤怒。因此,正史中也不会记载其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 上一篇:间相贾似道的“大智慧”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